苍兰诀息山兰花是杜撰还是真实存在

最近热播的仙侠剧《苍兰诀》的女主是“息山神女”小兰花,以往有些地名可能是杜撰的,但经小编查阅资料,“息山”确有此地。

“息山神女”小兰花

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汝水从天息山发源,天息山坐落在梁勉乡的西南,为伏牛山的一个山峰。在今河南省嵩县南部,嵩县今时属于洛阳市,这是一种来源。

东方青苍查阅息兰全书

另有袁戈的诗《相思》中提及:“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阳田。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中的“古息山”指的是“古息国”的某座山,据记载,息国乃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一带,息县今时属于信阳。不论是天息山还是古息山,这两处地处河南山脉上均有野生兰花的生长。

息山兰花草

但从更深层次的文化来说,洛阳的“天息山”更贴切。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据考证,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河图”出自洛阳孟津县,“洛书”出自洛宁玄扈河与洛水交汇处(也称洛汭)。河图洛书是易文化之源,而《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嗅)如兰。”也可看出兰文化早前就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

河图之源孟津

曹魏时期作为都城的洛阳,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所著诗词可见其三人均爱兰,曹操的《陌上桑》中:“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曹丕的《秋胡行》中:“俯折兰英,仰结桂枝。”曹植的《洛神赋》形容洛神“微幽兰之芳蔼兮”“气若幽兰”,使得兰文化快速发展。

手持兰花的长珩仙君

唐宋时期,洛阳园林名满天下,北宋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就记录了当时有名的园林,园林里面百花丛生,除了有名的牡丹,还广种兰花。唐代有名的诗人王维就喜种兰花,他的诗《赠裴十迪》写道:“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洛阳孟津县的双槐村即是王维的故里,也是上述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

兰花手帕

从剧中兰花的形状来看,像似蕙兰,也适应洛阳伏牛山野生兰花生长的地理环境,故剧中“息山兰花”从人文来说属河南洛阳一带更贴近剧情。

作者:玫瑰闲说

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532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