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年轻中医rdquo三剂

作者:马文校

单位:医院

初,春节前夕的一个上午,病人特别多,忙个不停,余光察觉到一对中年夫妇在诊室外徘徊了好久。

见我实在停不下了,那位大姐走进了我的诊室,不忍心的打断了我:医生,我一时冷一时热3个多月了,找谁看好?

我一听,这不是小柴胡汤证吗?于是跟她说:您去挂我的号吧。

大约过了1小时,终于轮到那位大姐了,刚坐下就说:马医生,原来你还那么年轻啊?

我:大姐,怎么了?您担心我看不好您吗?

大姐:不是!不是!我觉得我这个是疑难杂症,看了很多医生,也找了一个老中医,花了多块钱都没好。

我:那我得好好帮您看好才行。您现在感觉哪里不舒服?

大姐:我一会觉得身上发热,一会又觉得身上发冷,有3个多月了,发热的时候还爱出汗。

我:出汗后怕不怕冷?

大姐:怕呀!怕呀!怕吹风,出完汗后就恢复正常了,一天要发作10次。

我:出完汗,觉得口渴吗?喝水多不多?

大姐:觉得口干,喝水不是特别多。

我:有没有口苦、喉咙痛、喉咙痒、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大姐:我喉咙有东西堵着一样,经常咳一些白色的痰,其他没有。

我:睡觉、吃饭怎么样?

大姐:吃饭、睡觉都还可以。

我:大小便怎么样?

大姐:大便有点不成形,小便没问题。

我:还有其他不舒服吗?

大姐:没有了。

我:伸舌头给我看一下—舌胖大齿痕苔白润腻;手放这里,我把把脉—脉弦滑稍缓。

大姐:马医生,我这是什么问题啊?

我:大姐,您放心,应该没有大问题,您先喝3副药看看,如果效果不好,我再帮您想办法。

综合四诊信息,考虑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用了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三仁汤,并嘱咐她趁热喝药盖被辅汗。

3天后复诊,患者非常高兴,说发作次数已经从一天10次减少到1-2次了。

大姐:马医生,那天我还真的担心你那么年轻,没经验,看不好我。没想到你医术那么高,喝了3副药就好得差不多了,真的很感谢你!

我:是医圣张仲景医术高超,看到您的“疑难杂症”好得差不多了,我也非常高兴!

在我看来,虽然这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给我的感触却很大,分享给年轻的中医大夫们共勉!

附医案:

陈某女55岁初诊:-2-:41

主诉:自觉忽冷忽热、汗出、恶风3月

现病史:3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忽冷忽热,发热时伴汗出、畏风寒,汗干后恢复正常,每天发作10次,伴口干、咽部异物感、咳白痰、大便稍稀烂,纳眠可,小便正常,无口苦、咽痛、咽痒、咽干、咳嗽、鼻塞、流涕、喷嚏、腹胀、腹泻、大便干结、黑便、血便等不适。舌淡红胖大齿痕苔黄白润腻,脉弦滑稍缓。曾多次在外院及诊所就诊,改善甚微,自觉是“疑难杂症”。

分析:患者反复忽冷忽热、口干、脉弦,考虑为少阳病;汗出、畏风寒、脉缓,考虑为太阳表虚证;口干、苔黄腻、脉滑考虑存在阳明病;咽部异物感、咳白痰、大便偏溏、舌胖大齿痕苔白润腻,考虑为太阴病。

故综合辨证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三仁汤

柴胡15黄芩10生姜10法半夏10炙甘草6大枣10桂枝12白芍12薏苡仁30豆蔻6杏仁10厚朴10通草5淡竹叶10滑石15紫苏梗10茯苓10

×3剂水冲服日一剂辅汗法

.2.8复诊:患者大喜,诉忽冷忽热大减,发热时汗出明显减少,汗出后轻微畏风寒,每天只发作1-2次,咽部异物感、咳白痰缓解,仍有口干、大便稀烂,余无不适,舌淡红胖大齿痕苔黄白润腻,脉弦滑稍缓。

效不更方,患者口干明显,上方加生石膏15、天花粉15

×5剂水冲服日一剂辅汗法

自按: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属太阳少阳合病,辨证要点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纳差等的小柴胡汤证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桂枝汤证同时并见者。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本方属太阴病,其辨证要点为: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咽中有痰涎;或呕、或咳、或眩、或悸;胸闷痞满,肠鸣,大便不成形等,脉象多滑,弦或沉迟。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3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本方属阳明太阴合病,其辨证要点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此患者反复忽冷忽热、口干、汗出、畏风寒、咽部异物感、咳白痰、大便偏溏、舌胖大齿痕苔黄白润腻,脉弦滑稍缓,辨证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符合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三仁汤方证。三方合用共奏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理气化痰、清热利湿之功,使枢机得利、营卫得调、痰湿得化、湿热得清,从而阴阳调和,诸症大减,故三剂而愈有八九。

启示:

1.年轻的中医师不一定水平就差,要对自己有信心。

2.胡老的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可以让您成为明医。

2.只要方证对应很多“疑难杂症”都可以快速治愈。

本文医案的诊治运用经方六经辨证体系,问诊、辨证、处方方向明确,疗效突出,作者马文校通过中医在线马家驹《详解伤寒论条方》线上私塾班的学习,树立了自己的六经辨证体系,在临床更加得心应手,备受患者信赖。

现在咨询栀子老师(电话同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6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