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补虚方,从根上补足气血气血一旺,百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上小学的小姑娘,是被妈妈带来就诊的,据孩子的妈妈讲述,孩子最近老说肚子疼,而且大便很稀,给她做什么好吃的都没食欲,肚子摸着很凉,给她抱个热水袋疼痛就能缓解很多。

我看小姑娘面色偏白无华,体形瘦弱,又诊了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这是典型的中焦虚寒证,我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半月,症状已消,并且体重也长了5斤。

大家突然看到中焦虚寒可能会有点懵,如果我说脾胃虚寒,各位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没错,中焦虚寒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与脾胃虚寒互称的,二者没有太大区别,因为脾胃就位于人体的中焦。

咱们再来看看症状,首先是“脾胃”二字交代了病位在何处,接下来一个“虚”一个“寒”也说明了病性。

咱们先看看虚,脾胃虚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乏力且没有胃口,因为中医讲“脾主运化”和“脾主肌肉”,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食物,自然没有胃口,吃进胃里的饮食物也混杂而下,所以大便也偏稀。

没有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濡养肌肉,就会感到乏力,长此以往,体形也会逐渐消瘦。

接下来是寒,这个很好理解,寒就是冷,所以胃脘部会出现冷痛,并且喜温喜按。

小建中汤顾名思义,中是指中焦之气,建是建立之意,也就是说它是用来建立恢复中焦之气,健运脾胃的。

它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临床常用来治疗中焦虚寒证。

组方: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饴糖,为君药,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

桂枝、芍药,一散一收,收散同用,能调理阴阳,温脾散寒。

生姜为佐药,味辛性温。它能温中散寒以止呕吐和泄泻。大枣也为佐药,甘温益气补血。它能益脾胃之气以健运化,并能补气生血以养颜色,补足因脾胃虚弱而匮乏的气血。

炙甘草除了调和诸药之外,还有养胃和中作用。

在临床中,小建中汤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用来治疗中焦虚寒证之外,还可以治疗气血两虚证,因为中医常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建中汤具有健脾的功效,脾胃健运,气血得以生化补充。

如果乏力,汗出,走路气喘等气虚症状偏重,可以加黄芪,增强其补气的能力;

若是失眠健忘,手足麻木,月经量少伴有痛经等血虚症状严重时,可加当归,即当归建中汤,既可以止腹痛,也能补气血;

还有气血严重不足者,甚至出现身体极度消瘦,我们可以气血双补,加肉苁蓉,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炙黄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655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