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天幕预告:在年,“超级月亮”将连续三次登上天幕,时间分别是1月21日、2月19日和3月21日。其中,1月21日,满月发生的时刻是13:16;2月19日,满月发生的时刻是23:54;3月21日,满月发生的时刻是9:43。什么是超级月亮?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2天,但是以月亮的朔望月周期性变化作为一个月,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这两者产生差异主要是前者还差地球在这一个月里走过的路程。假设让月球从地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开始公转,27.32天后,月球公转地球一周,但是因为地球在这段时间内,也围绕太阳转动了一个角度,因此,月亮还得再转两天左右,才能重新回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把月相回到新月。即两个新月月相之间的天数是29.53天,同理,两次满月之间也是相隔29.53天。根据历法计算,14个朔望月与15个近点月非常接近。也就是月球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天,大致相当于农历14个月),在第14次最圆的时候,又差不多同一时候又经过或者临近了第15个近点月的近地点。也就是说,每隔1年零1个月18天,即每隔天,我们就会迎来这样一次“超级月亮”。但有时,这种计算的前后一个满月时也会出现临近近月点的情形,这些年很多人也将这样的满月做“超级月亮”。值得一提的是,2月19日恰逢元宵佳节,一轮大大的明月高悬夜空,无疑令佳节氛围倍增。超级月亮故事: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挥损向西轮汉朝时,西河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本为樵夫,因醉心修道而成了仙。但是在天庭,吴刚犯了错误,被天帝贬滴到月宫之中去砍伐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同时,他还得到指令:只有欣倒树,才能豁免刑罚。”于是,吴刚在月宫之中开始劳作起来。可是,每每他刚砍一斧,斧起则桂树的创伤即已愈合,吴刚只好日复一日地伐桂不止。因为这个故事,人们也常常称月亮为“桂轮”、桂·月”、“桂宫”、桂魄”等,诗人则往往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怀。宋人张先即有“桂轮”诗曰:“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今年江上共瑶尊。都不是,去年人。水精宫殿,琉璃台阁,红翠两行分。点唇机动秀眉颦。清影外,见微尘。”好一个唯美流丽的诗境画意,好一个“清影外,见微尘”的无限遐想,诗之所以有意味,都在那言外之“意”的品读之中。这是桂轮意象所牵引的结果。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独特而细腻的生命感受,进而发展为鲜明而独到的文化创造,元宵节、中元节、中秋节以及月亮母题的诗歌、神话、文学、艺术等文化积淀,均是中国人在文化上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