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吴湖帆春江渔隐(局部)

10.2桂枝芍药知母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wāngléi),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历节嘛,所有的肢节,即四肢关节,全都疼痛。身体尪羸,尪,就是一种不匀称,就是畸形,羸是瘦。人瘦,但是身体不是那么匀称,有的地方有些畸形。

脚肿如脱,脚肿得厉害,疼得厉害,不仅肿,也疼。如脱,就是行路不方便的意思,脚肿的好像跟身体脱离一样。

头眩短气,这都是内里头有湿有饮有水的一种问题。胃有停水,人就头晕,所以咱们临床上常遇到的,人头晕,用苓桂朮甘呐,而且得利尿。

头晕的水,水往上去,常常有气上冲的毛病。由于气上冲,这个水协着这个气一起往上冲。所以寒水这种东西,如在上边,就是说在胃了,再有气冲,影响头脑,就头眩啊头晕啊,或者头沉,这都是一个水在心下,就是在胃。

那么同时呢,有水也短气,它压迫横隔膜,就呼吸困难,尤其往上冲的时候最厉害。咱们讲苓桂朮甘汤,在《伤寒论》里讲了,气上冲心,温温欲吐,胃有水,他要吐的,老要想吐,温温欲吐,并没吐出来。

古人这个温温,与这个愠愠:[yùn]是通用的。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论语上一句话。愠,就是恼怒烦恼。就是这个恶心,咱们现在说的这个恶心,使人烦恼、烦心,就是恶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温温欲吐。

我们根据上面所讲的,总之这个关节痛,它是湿特别重,脚肿如脱,所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治关节痛,尤其脚特别肿,挺好使,也常用这个方子。

他里头饮也盛,湿也盛,外边的水气也有,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脚气上冲的情形也有用的机会,主要的是桂枝治上冲。

我们看看这个方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二两,生姜五两,他是恶心的厉害,临床上恶心的厉害,多加生姜,后世说它是散寒啊,其实它不是,它是去水气降逆,不让水往上逆,所以生姜它有这个作用。

白朮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这个方子,它仍然是桂枝汤的底,它以桂枝汤去大枣,大枣有点壅满,这个它往上冲,这种甘药不要用太多,所以他把大枣去了。

另外,他合用麻*、防风,散外邪了。用桂枝这个方子的主要目的,加上麻*、防风祛外邪的力量,一方面祛外邪,一方面治气上冲啊,不是只用麻*剂,桂枝的量用得特别重。

由于恶心得厉害,所以生姜加量。

知母这个药啊,不但解烦,同时能够祛水,尤其祛下边的这个水,由于脚肿如脱、脚肿大嘛,所以搁上知母。

附子咱们讲过了,是祛湿解痹的,就是痹痛,它能够从皮肤外祛水气的。

那么这个方子最常用了,一方面能够外解所谓风邪了,那么同时偏于治呕祛水气。祛水,我们要是有浮肿祛水,没有不用麻*的,它要没有表证则已,要有表证更得用麻*。

但是一方面也得搁利水的药,白朮也是了,同时加知母更加强祛水的力量。这个方子很常用,不一定得是历节都疼,如果下肢关节疼,有肿,这个方子就好使。

他底下又有写历节了,这个前后次序,这个书编次的时候没搞好,应该底下这段也给搁上头才对呢,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以上才对,它是讲历节的原因。这个历节病不属于上边这几项,还有饮食不节,也容易造成的,他底下就说这个了。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酸入肝,过食酸就伤肝。这个筋,肝主筋,肝伤了就伤及筋,筋伤就缓而不收,迟缓了,松弛了,失去收缩的作用,所以他起名叫泄,泄与收缩是对待的。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平时爱吃咸的,大量吃,咸入肾,吃多了伤肾,肾主骨,也就伤骨。那么骨伤呢,就是痿而不能行,咱们说下痿,痿,指痿废,所以他名曰枯。

枯泄相搏,说有两种情形,由于食酸而伤筋,筋伤了缓驰不收,就是泄;另一方面,好食咸,咸者伤肾,也就伤骨,骨伤就是痿而不用,所以叫枯,枯和痿是一个意思了。

筋泄、骨枯痿,这么两种情形结合到一起,名曰断泄,泄还是上边的意思;断,就不通的意思。因为这个筋骨,都在关节这个地方,人的血液是通彻全身的,尤其现代说的循环也是,达到四肢,完了从四肢静脉回来。

古人呢,在这地方也知道一点,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由于证的方面,枯痿缓驰不收,筋骨这地方,不是说不通血液了,通但是困难了,所以叫做断泄。

这样子呢,引起不通,也不是 不通,要 不通用现在的话说就要坏死了,不是一点血液也不通了,通的,但不是畅通。由于荣气不通,卫不独行,由于荣气不能畅通,卫气也不能独行。

荣卫这两个东西,它是荣之所至,就是卫之所在,就是血管的通透作用,古人说的渺渺茫茫,看得不清楚,近代医学说得比较清楚了。尤其毛细血管,在人体表面,血管有通透作用,血管里头水份多,它往外出,内外保持恒量的。那么里头水份少,外面的咱们说的津液就往里头去。

所以古人说,卫在脉外,营在脉内。它这个里头是血液,可是与外边是通的,出来血管外头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气,古人说的气就是津液。

你们看内经上说,如雾露之溉,灌溉的溉啊,所以气在人身上周身是无所不在,就像雾露一样的,灌溉全身,不是我们说的呼吸气那个气,不是那个气。那么血管不到的地方,和谁通透去?卫也就没有了。

咱们饮食入胃,血管吸收,各细胞组织需要营养啊,那怎么去的?那就是从血管渗透出去的,把这营养成份送到周身各个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的废物呢,血管再把它吸收回来,所以血管内外有通透作用,正常生理也是这样的。

古人在这儿也知道一点,不知道不会说这些话的,但是不是那么确切详细,有时候在这这么说了,在那又那么说了,限于科学水平嘛,也不必给古人打掩护,但是也不必对古人说些什么不然,当时没办法,只能知道那些。

毛细血管得在显微镜下走,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那怎么能看到毛细血管呢,看不着,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就是粗。

那么荣卫都不通了,三焦行津液啊,所以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就是无所使的意思了。四属断绝,就是四维不张了,不能旁灌于四旁了。

所以身体羸瘦,我们人身体这个肥啊,里头水份最多,就是津液。如果没有水份的灌溉,形体就要消瘦得。所以人身上一百斤,有六七十斤的水份,人的瘦与缺水是很有关系的。

独足肿大,那么湿浊之气呢,因为人太虚了,它是下注,所以唯独脚肿大,身上都瘦。*汗出,尤其下肢爱出*汗。这个皮肤它也虚啊,不能收摄,就出*汗。如果胫冷,指的是小腿发冷,那就是*汗了,我们后头要讲的,讲水气篇,有*汗。

那么历节呢,它不是胫冷,而是发热。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汗出,胫冷,指的*汗说的。*汗是水气了,它也肿,也出*汗,但是胫冷。这个历节呢,还是有风邪的问题,有热的关系,所以它不冷而反发热,那么这是历节。

这一段他在这个地方他给*汗、历节做个鉴别,他也是有这个意思。历节也出*汗,所不同的,一个是胫冷,一个是反有热、反发热。那么这一段饮食偏嗜酸咸的人,也容易影响肝肾虚,肝肾虚就影响到筋骨弱了,筋缓枯痿了,就能造成这些情况,也能够导致成历节的。这个应该搁前头,一条一条的全是说历节病的原因了。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风湿关节痛的病因-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0.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1)

古人对中风的看法有误-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9)---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风篇)

《外台》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白虎加桂枝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升麻鳖甲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3)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甘草泻心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1)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百合滑石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8)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瓜蒌牡蛎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7)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洗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6)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地*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5)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鸡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4)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滑石代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3)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2)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病的总纲-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1)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一物瓜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白虎加人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1)---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甘草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9)---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白术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8)---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桂枝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7)---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防己*耆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6)-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杏仁薏苡甘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5)---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加朮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4)---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病不可火攻-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3)---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性关节痛-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湿家无下法-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1)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4)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3)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1)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hy/146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