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这一段呢,不是肺痿,这个注家也是搞错的多,又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不叫肺痿,开始呢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这个把定义搞清楚了,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他这个说的很明白这一段,他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症候,那么这个人呢也吐涎沫,像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就把这个肺痿否定了。肺痿它非咳不可,不咳它不关系到肺了。
那么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呢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那么为什么吐涎沫呢?这个吐涎沫啊,他底下有解释,他说这是啊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是在胃。这个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这个水呀就往上来泛,上泛它就要波及到肺,吐涎沫。咱们说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么样子说嘛。就是这个胃虚,这个水都往上泛,那么这一段主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你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了。
他说这个啊形似肺痿吐涎沫,但是不咳,那么这个人也不是里头有热,里头也没有热,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呢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数。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的看法,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这个上焦啊也得受中焦气,那么上焦它自己不能生津液啊,这个方才我们讲肺也是一样啊,它都是胃生津液,我们说胃消化水谷嘛,这水谷之气,由胃来再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呢供给上焦,那么下焦呢也秉中焦之气,下焦它也没有这个办法,下焦的一切的机能啊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秉中焦。那么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
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呢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这个阴阳五行来说。那实质呢,规律是这样,这个胃要是不好啊,身上哪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驰,这个小便失去收涩它就遗尿,这很多了,这就咱们这个书上就多了,你看这个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涩作用了,那么就小便不禁。那么这个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
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他要遗溺,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治下嘛,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治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讲脾胃了,而不能治下的原因,它要因为这种情况。那么这为肺中冷,所由来也在这。怎么讲,他底下有注解了。这个水呀往上冲啊,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这个胃有水,头就眩啊,所以咱们治这个头眩,常常用这个苓桂朮甘汤就这个道理啊,我们利尿就行了。
这个胃虚啊它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晕。多涎唾,同时这个涎唾也要多的,这个涎唾是这么来的,不关系到肺,哪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这涎沫说的。所以这个注家看到肺中冷这三个字啊,把这一段啊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这个治疗,这个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一个基础啊。这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一个加味啊,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加白朮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这肺,哪来的治这肺啊。
在这他不是那么虚,就寒,所以他用甘草干姜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就是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这渴既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中的事,你到那去看去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看看怎么一个渴你怎么治,这个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了。
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以大家注的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他这个咳逆上气往下讲,那么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吐涎沫,也像肺痿,可这个他光吐涎沫啊,这个实质上这个涎沫与那个浊唾涎沫也不一样,这个唾涎沫它不是粘的,那个浊唾涎沫,它是有热的加工了,它是浊唾涎沫。这个就是涎沫,这个它不是一个特别胶粘的那种粘痰,不是这种样子,这个不是肺痿。
这个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我们在那个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茯苓、朮就是苓姜朮甘汤了治遗尿,也治小便频,也是后头讲咱们有那个所谓肾着汤了,就是根据这个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治小便频,它总而言之呢是个温中,恢复胃。
另外有一个方子叫干姜附子汤,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啊,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这干姜偏于治呕,这个附子呢偏于温下,所以这个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时候比较多。大量用甘草,这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这个甘入脾,它也就是同时治胃,还是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这个方剂才是咳喘的具体治疗了。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汤主之。
这个方子用很多了。这个水鸡呀就是青蛙,咱们田鸡就是这类的东西。喉中水鸡声,就是痰鸣,喉中痰鸣啊,就像青蛙叫唤的那个声。我底下遇到过这么叫唤的,我们用这个方子,不必准要青蛙鸣这么厉害,还不用。这个所谓咳而上气,这也是指的是外邪内饮,内里头有痰饮,外边感外邪,有表证,就是咱们按现在话来说有表证。那么外邪激动里饮,两方面的问题,一个表气不通,它要上气,那么勾动内饮更厉害,就咳逆上气,咳逆气只有上而无下,就是喘了,非喘不可了,不过是呼易而吸难,大概都这样,一般的咱们遇到这个外感性的喘呢,全是这样的,都是的,你们问问病人就知道了,全是吸气困难。
那么他如果喉中有水鸡声,就是凡是喉中啊湿鸣、痰鸣,我们就可以有用射干麻*汤的机会,这个方子 用了。但是咽喉听起来挺利落,不行用。我们对这个哮喘呢一般的有外感,有这种表证的情况,这个方子但凡它没有热,放胆可以用,因为它温药多啊。那么如果有些热呢?可以加石膏,这个方子我常用,挺好使。
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剂。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这四味药啊,都治咳逆上气,全治上气啊,也治咳。尤其是这个射干,它是一个微寒的一个药,它能够去热清咽,它这个去痰的力量相当的好,能够开咽,古人这个《本草》上说是咽中解气,搁个解气。所以这个咽喉不利啊,有些痰鸣,用这个方子 就在这一点,它是以射干为主药的。那么另外呢,你像这个半夏、细辛、生姜这都是逐饮,就是去饮,去饮降逆,呕逆、咳逆它都治嘛,所以你不去内饮也不行,它用半夏、生姜、细辛。那五味子也去饮啊,但是它是收敛药,它没有这个半夏、细辛这个药有力量。
这个方子啊外解表,它用麻*;内去饮,用上面这些药。同时正面它治咳逆上气,用这个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所以这个方子很好。不过它有一点,这个细辛啊,少用也是没多大作用的,细辛呢它是用三两,三两咱们现在用的是三钱了,三钱用四钱也没关系啊,我们一般用搁二钱就行,虽然我们可以用重些,但是药房,尤其是对初学的人呢,你要太多了,它不给你,书上说细辛药死人,纯属瞎扯。
细辛这个药是个芳香药,它通窍,它怎么能憋死人呢?它这个药通关窍,治关节疼嘛,通利关节,它去水,但是没有水你用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药呢辛,细辛嘛,这名儿就叫辛嘛,细辛嘛,味辣,拿舌头一舔,麻舌头。因为麻舌头,就说这是有*的,哪是这回事,它没有*,这个药列入上品,可以久用。《本草》里头上品药都可以久用,没有害处。这也不知哪一个人拿这个药药死人了,药死人不一定是细辛呢,什么药都能药死人呢,你不对证都药死人,哪专门针对细辛吗?把这个细辛规定不能过钱,过钱这能把人憋死,真是瞎说,我用这个份量都是普通,常用。我这岁数也算不小了,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尽管用,准没错。
但是要是真正的热证,不行,这好比你用大热药,别说用细辛,你用姜枣都差劲呢,是不是?真正的白虎汤证你要那么用行吗?这个辨证要紧的,所以它搁一个喉中有水鸡声,有水、有痰、有饮,这个痰饮就是水啊。他胃里头有这些东西,你不用这个哪行呢。你得辨证,不是随便哪一个药就治喘了,哪个药就这么,那就糟糕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个喘挺厉害,这个痰呢?湿鸣,用这个方子没有什么大错误的。我们开始学,就我说的细辛可以小点量用,用个现在说是四、五克,五、六克,没问题的,它真正有点热,不太热,加点石膏这个方子也能用,不是不能用。
你看这个方子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并不大发汗,它没有桂枝,你要搁上石膏,它更不发汗了,不用看这个麻*四两,四两就现在四钱了,它不发大汗。麻*这个药让温病吓唬的人都不敢用了,尽管用,没事。我这回得感冒,我就吃四钱麻*,我也没咋地,要不这么吃我这感冒不会好的这么快,这方子很好,常用这方子。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的也是火,那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个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这一类的。
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这个咽喉不利啊,它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前头讲的那个肺痿,咽干口燥,口燥咽也干,同时呢还有痰。这个痰呢,你越嗓子干,这个痰越粘,越不容易咳出去,所以这个痰呢,缠绕着不去,形成这么个咽喉不利。
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啊,特别缺少津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粘浊唾,被那缠绕着,卡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者,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
这个方子咱们又常用了。麦门冬七升,麦门冬这个药啊,它是一个甘寒,咱们补胃阴嘛,它是甘入胃,治疗津液亏损。那么这个药与生地啊,瓜蒌根就是花粉啊,都看得差不多,但各有不同啊。这个是滋阴以治咳为主,比方人有咳嗽,嘴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你看那个,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他有血症,拉丝血啊,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原则上滋阴如何如何地,不行,你得根据这个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那这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就吃麦冬,这是不对的。他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干到那个时候,你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那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这种办法,那不是治急病,治慢性病可以。
这里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它主用麦冬,大量用。他搁七升,那七升有的不少东西啦,这一升啊就是那个杯半杯吧,小茶碗是一茶碗,一升,七升七碗。这个麦冬要是七茶碗,这东西也够份量的啊。所以这个药,我有体会,在临床上,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这么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这样。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它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这个人要是津液亏损啊,这个健胃是必要的,认为这个要津液生成啊,你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
所以它是标本一起来的。拿麦冬呢它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时,效是真有的,你们试试,可是这病人救不活了。你看肺结核真是骨瘦如柴啊,到末期的时候,这个药真好使。不只这个药,就是咱们所说的炙甘草汤都行。他吃了真好,但他吃来吃去就慢慢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另外,一般像竹叶石膏汤啊都挺好使,我都用过。这方子不到那个阶段吃,也有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的确起这个作用,也去痰。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咳逆上气,就是短气,吸得少呼的多,这是偏于内里的痰太盛了。时时吐浊,这个痰吐个没完,而且这痰也是胶粘得厉害,特别得多,以至于不得卧。它这个内里头的饮特别多啊,你要坐着,水性是就下呀,它在胃底下,它不往上压迫,你还能出气,一躺一压迫,你就受不了,所以内里水邪重的,都不得平卧。
那么这个情形,先去痰也是个办法,这个皂荚丸就是。不过这个药啊,一般用起来有点燥,同时也是下水的力量挺重,所以后世说它不驯,一般都不用,大多改用葶苈,葶苈泻肺也行,葶苈大枣汤,跟这个药的意思相通。
它用皂荚它用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这个用法相当好的,别看它量大,它吃的是丸药,不是这八两都给他吃了。炼蜜为梧桐子那么大的丸,以枣膏和之,这大枣这个药啊也去水,十枣汤也拿大枣配,同时呢它能制药的猛烈,能够缓其峻烈,所以古人配伍这个药相当好。所以既炼蜜为丸,为什么用枣膏来和之呢,主要的原因是就在这,这个枣啊、甘草这类药物都能起这种缓和作用,但是我们去痰、去水,甘草不行。甘草它不利于去水。所以甘草大量用,这人还能浮肿呢,小便变少。想去水,不要用甘草,用大枣,都是甜药,甜药都能够安中啊,所以这个配伍的法子是挺好的,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毛病,去痰是相当有力量。
这是说,在咳逆上气,痰粘壅盛,以至于时时得吐而不得卧,可以先去其痰,然后再讲善后之治。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这是一节。咳而脉浮为在表啊,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得简约,不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汤啊,不是的。那么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类似小青龙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所以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
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知道了。所以它与小青龙汤不同,它去了桂枝,去芍药。这个麻*这个药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了,这个发汗作用就很小。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小青龙汤烦躁的话加石膏,它不烦躁没有加石膏。那这个加石膏呢,这个方剂也是烦躁,但要是麻*要是配合大量的石膏啊,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那个麻杏石甘汤吧,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它那个有麻*还治汗出,它就是没有桂枝,它有石膏。那么这个方子呢,我们根据这一点,不是个大发汗药。
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的,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对这个方剂你得弄清楚。那么这个方子呢,比较上说,比小青龙汤用起来还平稳得多。那其它也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又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旁的作用也没有。
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需大发汗,而偏于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要根据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了,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类情况。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这个水饮也能致咳,这个水饮往上压迫横隔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隔膜,我们方才讲,人这个呼吸,肺随着呼吸一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隔膜也得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隔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不舒,它也影响咳,影响喘。那这个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
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它以泽漆为主,这个泽漆你们看看用多少,三斤,这个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取一斗五升。古人这个一斗就是咱们这个茶杯四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大升,那人胃得撑坏。用这个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单独搁的,取这个泽漆汁。另外半夏、紫参,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它把这几味药啊,弄碎,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这个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里头加这些药,再煮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这个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我们看分析这个药,这个药啊,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这是健胃啊。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要用这种健胃的药。其它的药啊,都是下气止咳,你看半夏啊,紫参啊,白前啊,都是。*芩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也是会有郁热。这个咱们《伤寒论》里有。胁下有水气,表不解嘛,这个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芩啊,佐泽漆以去热。另外搁些健胃安中的药,恢复胃啊,胃不恢复还停饮,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那胃恢复了,它就不再停水了。那另外有下气止咳的那些药,半夏也下气啊,同时它也去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么一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
这就是说,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他这个脉啊都是原则上的,如果浮,你还得在表上求。它只举一个厚朴麻*汤,不一定厚朴麻*汤。如果像我们前头讲的,喉中水鸡声呢,你可以用射干麻*汤也一样啊。那么其它的是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个是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它这个书啊,不那么像《伤寒论》讲的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般的对于辨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啊,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你就去水嘛。它也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去水的药也有的是啊。你像咱们在后头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这都是的。
本文来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