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教授桂枝汤加减治疗疑难病赏析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43)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灸)、生差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1]喘家:素有喘病的人。

  

  中风兼喘的证治。

  

  本证成因:一是太阳表证,误下伤里气,表邪乘虚内陷胸中而成表证兼喘。二是素有喘疾,复受风寒,外邪引起宿喘发作,而成中风兼喘。

  主症和病机:第43条的微喘者,为误下后,表邪内入,使肺气不利进而上逆所致。但虽经误下,表邪并没有全部内陷,其发热恶寒之证仍然存在,所以说“表未解”。其治疗当以解表为主,兼以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是说素患喘病的人,医者为其作桂枝汤,必是病人新感中风。新感引发宿喘,所以除喘息之外,还应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桂枝汤的适应证。治用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新感,加厚朴、杏仁兼以降气平喘,新感宿疾兼顾,较单纯用桂枝汤为好,故曰“加厚朴、杏子佳”。

  第43条为下后微喘,第18条为喘家新感,故前者是新喘,后者是宿喘。第43条用本方治桂枝汤兼证,即表不解兼喘证,是表里兼顾的方法,为对证施治,所以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第18条用本方治太阳中风为主,兼治宿喘,是急则治标的方法,加厚朴、杏子仅为权宜之计,所以说“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解肌祛风,降气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用厚朴、杏仁,下气降逆,消痰平喘。

  本方临床治疗患桂枝汤证后兼见咳喘,或哮喘患者因新感诱发,或过敏哮喘急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在“太阳病篇”,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皆可治喘,以后在学习到这些方证的时候,应当注意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相鉴别。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1),其人恶风,小便难(2),四肢微急(3),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汗漏不止:汗出淋漓不止。漏,通溇,雨溇溇也,谓雨淋漓不止。

  [2]小便难:小便困难,此指尿少。

  [3]四肢微急:四肢轻度拘急。

  

  汗出太过致阴阳两伤表未解的证治。

  

  本证成因:太阳病,发汗,汗出太多,导致阴阳两伤,而表证尚未解除。主症和病机:发汗,遂漏不止,是说汗不得法,导致汗出淋漓不止。汗生于阴而出于阳,汗出越多,卫阳越虚,肌腠不能固密,营阴随之外泄,于是出现了伤阳损液的结果。恶风原为中风必见之证,今又特别强调,则说明恶风寒的程度较前为重。这是过汗伤阳,表阳虚弱,温煦失司,不耐风袭的缘故。小便难,是由于过汗伤阳损阴,津液亏少,化源不足,阳气被伤,气化无力所致。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四肢轻度拘急,活动不灵活,这既有阳虚四肢筋脉失温的因素,也有阴液被伤,四肢筋脉失去阴液濡养的因素。可见证属阴阳两伤而表未解。治用桂枝加附子汤解肌法风,温经助阳,固阳以摄阴。

  本证既然属于阴阳两伤,但治法只取助阳解表而不用补阴,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本证的病变重点在于阳虚不固,阴液虽有损伤,但阴伤缘于汗泄,汗泄缘于阳虚不固,因此采用助阳解表法,助阳就可以固表,固表就可以敛汗,敛汗就是摄阴。另一方面,有形之阴液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何况阳生则阴长,阳气恢复,气化功能正常,阴液就可以自行恢复,这正如陆渊雷所说:“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思津伤而虞阳之亡。”张仲景注重固护阳气的思想,于此可见一斑。此外,桂枝汤中原本有芍药、大枣、炙甘草等,也有一定的酸甘化阴效果。

  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桂枝加附子汤。

  

  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用炮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邪去阳旺,表固汗止,津液自复,诸证可愈。

  现代临床,对于外感病无论是服西药发汗或中药发汗,亦或不经发汗而自汗不止者,均有良效。对于妇女阳虚崩漏带下,对于痹证属阳虚寒痹者皆有疗效。

  桂枝去芍药汤证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1)胸满(2)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脉促:此处指脉来急促或短促,不是“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的促脉。

  [2]胸满:满,mèn,音闷,通懑。胸满,即胸闷。“满”字,古有二音二义,水满读曰mǎn,气满读曰mèn,因为胸为气海,所以,凡满字和胸部相关联的时候,则应读mèn,通“懑”。而腹部是胃肠道所在的部位,胃肠道是通行水谷的场所,所以满字和腹部相关联的时候,应当读mǎn。

  [3]微寒:注家多认为是指脉微、恶寒两个症状。

  

  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或又兼肾阳不足的证治。

  

  本证成因:表证误下,挫伤心胸阳气,表邪乘虚内陷胸中,或又兼肾阳受损。

  主症和病机:胸满是心胸阳气不振,阳郁不伸,邪陷胸中,气机不利所到脉促,当是脉搏急促而无力,这是心胸中阳气不足,但尚能奋力与邪相争而出现的虚性代偿现象。证属邪陷胸中,心胸阳气不振,故用桂枝去芍药汤温振心胸阳气,祛邪达表。

  如果又兼见脉微而恶寒,则不仅心胸阳气不振,又兼有肾阳虚损。肾阳虚损,无力鼓动气血,则见脉微;肾阳虚而表阳不足,温煦失司则恶寒。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温振心胸阳气兼以温补肾阳。

  温振心胸阳气,祛邪达表。

  桂枝去芍药汤。

  

  本方是桂枝汤去芍药而成。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相合,是纯辛甘化阳之品,以温振心胸阳气;大枣合甘草以补中州之气。四药相伍,辛甘相合,共成温振心胸阳气,祛邪达表之剂。

  在这里为什么不用芍药,一方面是因为芍药味酸微寒,其性阴柔,有收敛之性,用之有碍于宣通阳气,对桂枝振奋心胸阳气有掣肘的弊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桂枝汤原用芍药,是针对风邪在表,营卫失和,自汗出而设,现在邪陷胸中,在表已经没有自汗出的症状,因此在这个时候用芍药,已经失去了它的治疗目的。正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因此去之不用。凡见胸满者则不用芍药,这也是张仲景的用药规律。

  温振心胸阳气,祛邪达表,兼以温补肾阳。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本方即桂枝去芍药汤再加炮附子温经扶阳,实际是双补心肾之阳的方剂。上述两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或其他病证而见胸网、心悸、咳逆等,证属阴寒邪盛、心胸阳气不振或又兼有肾阳虚损者,效果良好。也有将本方通用于治疗阳虚感冒及平日常感恶寒、关节冷痛者。

  桂枝新加汤证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棱三两(去皮)、约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岸,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论营气不足身疼痛的证治。

  

  本证成因:汗后营血被伤,肌肤失养。

  主症和病机:身疼痛为表证常见症状,若汗后表解,身疼痛自应消失。今汗出后身疼痛仍在,故当凭脉辨证。脉沉迟,沉主病在里,迟主营气不足,阴血虚少,正如第50条所说:“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可见仲景脉法中的迟脉,可以主营血不足。因此本条所述的身疼痛,应是发汗后,损伤营血,致肌肤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已经不是表证不解的身疼痛了。可见本证并不是中风兼证,但可以称之为桂枝汤的加减证。

  关于疼痛的病机,一般对于“不通则痛”比较   本条所述证候是营血不足,肌肤失养。治用桂枝新加汤养营血,以荣肌肤。

  养营血,荣肌肤。

  桂枝新加汤。

  

  本方即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而成。方用柱枝汤酸甘养营血、辛甘益卫阳,加重芍药至四两以增强滋养营血的作用;加重生姜至四两,意在宣通阳气,行血脉之滞,并引药达表。曾治一产后身痛不体的病人,因其产后多汗,担心生姜量大会增加汗出,于是初用本方生姜用量极小,药后身痛不见减轻,复诊加大生姜剂量,则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加人参益气和营,补汗后诸虚。诸药相合,调营卫,益气血,养肌肤,除身痛。凡属营血不足之身疼痛,皆可用之。现代在临床上,只要见到身疼痛、脉沉迟,辨证属于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证候就可以选用。如各种原因失血之后,营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见身疼痛者;素体气血不足,肌肤失养而见身疼痛者;产后气血两虚,肌肤失养而见身疼痛者;风湿在表又兼营血不足而身痛不休者等等,都可以斟酌应用。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hy/26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