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凉夜,隐约虫鸣,偶有晚风吹皱一江秋水,江心月影徘徊。或撑一支竹篙漫溯,或停下赏秋江明月。嗅桂子清香,不管是在口中嚼颗桂花蜜糖,喝碗桂花糖露,还是吃块桂花糕……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一年里桂花开得 的时节。深秋雅物众多,却再没有什么比秋夜淡淡的桂花香更令人心旷神怡。
盼一场桂花开,盼一场团圆来
在万物慢慢走向凋敝的日子里,那片片叶腋里掩映着密密匝匝的小*花,像满天的繁星,灿如金粟,眨巴着眼睛,如约而来。
空气中弥漫的沁人甜香,和着月饼的滋味,与家人团聚时的欢笑,从童年起,就镂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盼一场桂花开,就是盼一场团圆来。
如果灵*有香气,但愿它是桂花香
冬的惊叹、春的热闹、夏的绚烂,这一切逐渐远去的时候,秋的寂寥、秋的凋零、秋的萧瑟,这一切渐渐来临的时候,桂花,悄然开放,以一缕清香填补着这个季节的寂寞。
它,只谦逊地开在秋天。
它的美并不大张旗鼓,那种静默与沉寂的儒雅,那种不争红花与绿叶的淡泊,那种默默芬芳万物心房的平和,像极了东方人温婉谦逊的性格。
秋月折桂,吉祥富贵
“桂”谐音“贵”,折桂便有仕途得志、金榜题名的寓意。
据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郤诜任雍州刺史,晋武帝问其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历代民间皆视桂花为吉祥之兆,仕途得志者称为“折桂”,获得殊荣者被誉为拥有“桂冠”。
古人是喜桂花的,历朝历代总不缺咏桂的佳作。
屈原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吟咏着桂花的高洁清雅。这花于古人心中是美的,美得不像 所种,只应是月宫花木。于是便有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桂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厚实的文化底蕴,博得人们的青睐与爱戴。
以花入馔,莫负秋光千般好
桂花入馔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的智慧。观世上花卉事,开花容易结果难。牡丹虽艳,不及桑果甜,月季虽美,枣花更实在。桂花虽也不结果,但以花代果者,恐怕也唯此君最为悲壮乃至无私了。
君当记,君可忆,桂花糖之甜,桂花羹之润,桂花糕之糯,桂花酒之醇,桂花茶之馨,无不是桂花灵*的涅磐和闪光,无不让世人大快朵颐,倾心向往莫负秋光千般好。
一块小小的糕点,因为花的存在,顿时便不同反响。仿佛再平淡的日子,只要认真,也会透出不平凡的滋味。
花香细密的熨贴肠胃,整个人,都仿佛都徜徉在花海中一般的轻盈,体会到一种出尘脱俗的精神愉悦。
桂花露便是从董小宛的手制花露中,领悟出古时细腻优雅的日常滋味。食有花香,虽不能饱腹,但重在能透过花香体会到一种出尘的风雅。
人们把它做成馅,藏在饼里,晒成干,洒在糕点上,酿成酒……而桂花中所含的芳香物质,具有化痰止咳、暖胃散寒,祛除口中异味的作用。桂花的辛香,也具有行气止痛、散血消淤的功效。所以食用桂花,不仅是一件雅事,也是一种养生。
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由桂花酿造的美味,却是生活里的一丝蜜意。它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生活的智慧。
以色娱目是一美,以香传人为一德,
以花奉世是一功。
花开花谢,草木枯荣,
皆是时间的脚步。
亦如生活或许悲喜交加,
但甜蜜总会如期而至。
亦如这桂花开了又开。
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
亦如我是等着你的。
是的, 秋色,“桂”在有你。
编辑:杨霄刘丹
审核: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