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九章篇
作者:端木文1,中医的三大本体与一大经验。——三大本体。文化,科学,哲学。——一大经验。方证。按:此正为中医的体用。本体是内核,应用是实践。——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是根本不了解中医的本体内涵。很多人说方证(经方)只是经验医学,是肤浅的只接触到表面。很多人对中医不自信,是对中医还没有入其门的表现。——没有传统文化根基,则无法触及中医的灵魂。没有科学的高维视角,则无法领略中医的超科学性。没有思辨的哲学精神,则无法通透中医的道易渊源。——特别赞同门师把文化放在中医本体的第一位。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缺失与集体断代,是中医面临发展困境的首要因素。2,经方实证四阶段。1)条文学习期——感知。2)方证对应期——试错。3)经验总结期——积累。4)经方活用期——创新。按:门师与所有医家前辈都总结了类似的治学途径。这是宝贵的经验门径。“早临证,晚读书”。是学好用好中医的必由之路。3,门氏大法之——大病以胃。胃气——秉之于先天,行之于后天。生生不息的脏腑生命原动之气。——门九章胃气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关键。而在治疗中能否保住胃气,是衡量一个医生优劣的标准。——蒲辅周按:顾护胃气,一直都是仲师在伤寒论里的处方重点。参姜草枣,比比皆是。“但存一分胃气,便得一分生机”。门师称胃气是生命的“生存基因”。诚如斯言。4,顾护(调理)胃气的常用方剂。——理中汤。此乃大病第一方。其中参的使用,体质尚好用党参,较弱用人参,虚弱用红参。——香砂六君子汤。——小儿异功散。——半夏泻心汤。5,大病之人,虚人,方剂用量,宜小。宜缓图渐进。6,对寒证,先温后通,以通为补。7,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方乌头桂枝汤1味乌头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方证:金匮要略10腹满寒疝宿食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现代疾病,可治三叉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脉管炎(周围血管病)等。要点:久治不愈,诸药不治的各类疼痛症,符合乌头桂枝汤的方证病机。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细辛汤3味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辩证要点:发烧,但四肢厥冷。脉沉。舌淡苔白。阳伤寒郁之象。方义:兴阳解表,温经祛寒。9,功能五态理论。联合方组大法。
(端木文辑录于厦门首届国际经方论坛名师讲座)
半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