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中医千古名方,萌芽于商朝,经医圣张仲景改造、化裁、完善和推广,载于《伤寒杂病论》流传后世,中医界对桂枝汤的解读、释义、拓展、辩论,不计其数,反过来又巩固了桂枝汤“群方之首”、“统治万病方”的地位。
桂枝汤是治风寒感冒的,但它却堪称“神方”:
1、它能一方多用:治感冒、治荨麻疹、治手足冰凉、治阳气不足、治汗多淋漓、治心跳无力,治失眠夜醒等。如果从本方延伸的其他方,治病就更多了。
2、它能药食兼通:组方成分仅有5味,简约不简单,药材随处可得,如今厨房调味品必不可少,意味着桂枝汤既可药用,也可食用。
3、它能中外闻名:在国内桂枝汤地位不可动摇,在日本汉方界、韩国韩医界、越南、新加坡大名鼎鼎,连欧美的中医爱好者也神往。
换句话说,桂枝汤在中医药的地位,如同西餐的红酒、现代医学的青霉素。
西餐大厨说,没有红酒佐餐,西餐就消失了。
医学大咖说,没有青霉素问世,现代医学黯然失色。
桂枝汤的组方简单,采取“5+1”的布局,主药5味: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主攻“太阳伤寒表虚证”,可选用1碗温热粥配合,对药方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药方配伍看:
君药1味:桂枝,解肌发表,散寒驱风。
臣药1味:白芍,止痛助胃,收敛益阴。
佐药2味:生姜、大枣,暖胃温阳,养脾生津。
使药1味:炙甘草,与君药、臣药配合,调和诸药。
古代的感冒机理和现代大同小异,但对比可知,两千年来的风寒感冒,用5味平淡无奇的药材,很快能缓解,而如今对付相同的病症,动辄选用6个化学药物组合拳:止痛退烧、解除鼻塞、抗组织氨、减少痰液、扩张气管,还可能有抗生素辅助,时间至少3天,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桂枝汤能成为“千古名方”,众多名医前辈有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里从6个细节谈谈桂枝汤为何能成为中药方的“大佬”:
1、桂枝汤的表现是“中风汗出”,用津液来解释,津液为一、区分阴阳、营卫为用、气血为体。用桂枝汤会汗出,根本在于卫气固摄不好,拿不住了,原因是血气生化不足,再往深里刨,是脾胃出现问题,所以会既表寒又胃虚。
桂枝汤的桂枝,加上甘草,引邪出表,辛温发散,其余四味药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补胃气,治胃虚,协同扭转病机。
2、桂枝汤实际是一个大方套三个小方,方方经典。三个小方之一是“桂枝甘草汤”,养心护气,发散解表,提升心阳;之二是芍药甘草汤,主收敛,引气血下行,养血柔肝;之三是姜枣药对,提振阳气、护胃气,这意味着,桂枝汤可以一方多用,远不止治疗感冒这么简单,在桂枝汤上加减,可成治百病良方。
3、桂枝汤和白芍要同剂量使用,即克数要相同。桂枝发汗,为阳药,白芍收敛,为阴药。如果桂枝多一点,药方就以发表为主,如果白芍多一点,就是以里症为主。一点不同,后续处处不同。
4、桂枝和生姜的处理有讲究,桂枝要去皮,带皮的桂枝是收敛的,为了解表发散,必须去皮。生姜去皮也是一样,助发散,只有生姜用于和中止呕,才留下姜皮。
5、喝下桂枝汤后,要喝点温热的粥为好。一方面,热粥有利于桂枝汤将风邪尽快赶出体外,相当于驱风的催化剂。另一方面,用桂枝汤后发汗,热粥能补充津液,既为发汗提供汗源,也防止胃干,带来伤脾的问题。
6、桂枝汤的禁忌不要忘。桂枝汤含有阴、阳两种药,所以要注意阴阳平衡,如果是热病,表实无汗,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或经常饮酒的人,女人处于经期等情况,均不能服用。
细节决定成败,盛行千年的桂枝汤,无愧于“千年第一方”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