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几个窍门,快速提升中医专长和师承面

最近看到很多省份都在进行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考核。

又称新专长的考核。就是五对一的面试。

其实不仅是新专长,师承和老专长也有面试这一关。

但新专长没有笔试,面试过了,就算通关了。

五对一,看上去是不是压力不小,颇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样子。当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

我们今天给大家说几个中医专长考核时应该注意的小点,对你的考核是有加分项的。老专长和师承的面试考核亦然。

考核时的态度和心理状态

1.很多报名参加专长医师考核的民间医生、乡村医生,有着多年的治病经验了,甚至治愈患者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但这时就容易犯一个错误,“我说的都对,我病人的治疗效果在这摆着。”

简言之,会有“傲慢”、“抬杠”的嫌疑。

这是考核时的一大禁忌。

2.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完成考核,达到拿证的目的。

一切都服务于目的。

那么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就得按照考核大纲要求,对考官的提问进行回答。

因为这不是学术讨论会,这是考核。

有标准答案的按标准答案说,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的,按正确的思路回答。

这里面最需要的是聚焦,不是延展、发散。

就只针对报的病种进行陈述和辨证就好。

越聚焦越简单,越能把自己的能力说清楚最好。

不要由我所报的基础病种发散到其引起的其他病症上去。不要一副这个病我能治、那个也能治的态度。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考核,是为了拿证。

3.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虚心、谦卑、温和的。

进场首先问候各位老师,然后给予一个适当的微笑,这是加分项。

出门不打笑脸人。微笑是这个世界共同的情感语言。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非常好,就是地天泰卦。泰在字典里有平安,安宁的意思。

这一卦放在考生这里表示的意思就是内心刚健,充满知识和治病救人的能力,但是外在要谦和,要虚心,要恭敬,这样才能“泰”。

关于考核时的引经据典

病种治病的辨证和方剂(配穴),很多考生往往根据所学所知引经据典。

这本身是找出自己辨证立足点论据的最好形式,但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考生在引经据典时模糊不清。

在座的各位考官,都是资深专家、教授级别。且基本都是学院派。他们掌握的经典中的医学知识和对条文使用的熟悉入木三分,滚瓜烂熟。

所以如果考生引经据典,就一定要精准。

在这试举一例:

比如针对此证“温病解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用桂枝汤。”

就要说明这是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的第33条,根据如上症状提出的。并且此条文还说明了这是阳气素虚的体质,热邪甫退,即露阳虚。故以桂枝汤复其阳也。

要这样来叙述才可以。因为这都是原文中提到的。

如需要,还要说明桂枝和芍药的剂量以及原因,这个原文当中也有提及。

这样才会专业。

关于要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扩充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单纯是从考核角度讲,真不如先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等这些涉及到考核的内容熟读记忆。

这些内容就已经非常之多。能够很好的掌握就已经不错。

医家之书,历朝历代非常之多,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如果硬要推荐的话,内服药类的可以读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医学衷中参西录》,因为现在很多通用的有名方剂都是来自于以上两书。外敷类就《针灸大成》吧。

治疗肠胃疾病的可以再读读《脾胃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hy/72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