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上一期介绍了关于感冒、各种发热、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桂枝汤运用思路及机理,本期将介绍剩下几类桂枝汤的运用,供大家参考。(编辑/济源)
5.痛经、经行后期、经行头痛、经行身痒、经行浮肿、崩漏等月经病,妊娠时的恶阻、水肿、癃闭、滑胎,产后的发热、自汗身痛、恶露不绝、便难、乳汁自出,人流或绝育术后低热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用桂枝汤治疗的妇科病,适值经期、妊娠期及产后,其共同的特点是绝对或相对的气血亏虚。营卫是气血的一部分,气血不足必然营卫亏虚,所以病人也常常自汗恶风。如妇女产后溢乳过多,乳汁清稀,又见恶寒脉浮弱之象,故而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而愈。另外,这类病证还存在“寒”、“瘀”、“郁”的病理。
用桂枝汤治疗妇科疾病,仲景是始作俑者。“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二十·1)”“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汤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二十一·8)”桂枝温经活血,芍药补血柔肝,大枣、甘草是治疗脏躁名方“甘麦大枣汤”的两味药,与芍药配用,可治疗肝气不和的心烦之证。桂枝汤全方温中补虚,助脾生化气血,还有散寒活血解郁之功。所以上述妇科疾病,用桂枝汤治疗的机会很多。
在用桂枝汤治疗这些病证时,可进行适当加味,如,痛经及经行头痛加当归、细辛;经行浮肿,加黄芪、泽兰;恶露不绝,合生化汤等。
6.腹痛,胁痛,睾丸痛,颈肌劳损,肩肌损伤,急性腰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梨状肌综合征,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末梢神经炎等。这些病证均以疼痛为突出表现。
张仲景没有直接指明桂枝汤治疗痛证,但从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疗身疼痛的方证分析,桂枝汤具备了治疗痛证的功能。芍药甘草汤即芍药、甘草两药,仲景原本治疗“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说明芍药甘草汤有很好的缓急止痛作用。“血得温则行”,芍药与辛温之桂枝、生姜配伍,温经活血通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桂枝汤全方能够温阳散寒止痛,桂枝汤所治疗的上述痛证,当符合寒性疼痛的特点,遇寒而发,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肌肉关节酸冷疼麻。桂枝汤在治疗寒性痛证时,除重用芍药外,还应作其他的加减。如,睾丸痛者,加川楝子;颈背痛者加葛根;肩痛者加姜黄;挫伤所致的瘀肿疼痛,加当归、红花;急性腰背肌扭伤疼痛,加地龙、泽兰、沉香;肌肉冷酸麻木者,加黄芪及虫类药。
7.多形性红斑、湿疹、皮肤瘙痒症、皮炎、蛇皮癣、过敏性紫癜等。这类病人,病在肌肤,与卫表受邪,营卫气血不调有关。《金匮》云:“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病证多以搔痒为主,中医责之于“血虚有风”,并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而桂枝汤具有解肌祛风活血和络,调和营卫气血之功,是治疗身痒的良方。使用桂枝汤治疗上述皮肤病时,常易白芍为赤芍,或赤白芍同用,还可适当加用防风、蝉衣、生地、川芎等祛风、凉血、活血之品。
8.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症,遗尿症,多动症,地图舌。
这类病人,虽表现有异,但共同的特点是,身体瘦弱,肌肉无力,动则易汗,纳谷量少,面色无华,平时多见脘腹疼痛,大便不调。符合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机制,所以用桂枝汤往往取效。用桂枝汤所治疗的地图舌患儿,属脾虚而津液敷布失常所致,多伴厌食、汗出、便秘易感冒等症状。小儿多动症为一种病态的心理行为,是一组肌肉突然瞬间的收缩,取桂枝汤尤其是芍药甘草汤的缓急舒挛作用。
9.其它:虚劳综合症,瞑眩,慢性阑尾炎,过敏性鼻炎,无脉症,痿症,奔豚气,遗精,梦交,阳萎,失眠,多寐,健忘,脱发,癫痫,偏瘫,交感神经紧张症,耳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眼肌麻痹等。
上述病证大都是桂枝汤类方所治疗,如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即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的腹痛及其气血阴阳不足的虚劳、瞑眩;桂枝汤重用芍药加大黄,即桂枝加大黄汤治疗慢性阑尾炎的腹痛;桂枝汤重用桂枝即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梦交、阳萎;桂枝汤去芍药加龙骨牡蛎亦即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交感神经紧张症及耳聋等。所以,严格来说,上述病证是桂枝汤类方的治疗对象,只是许多医家在临床报道时,都笼统地作为桂枝汤治疗范围罢了。
如果我们对仲景原文有所了解,就不难想到用其对应的方药治疗,如《金匮》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细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六·8)”“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六·13)”在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有关桂枝汤的类方有二十几张之多,每一个加减方又各具特点。用桂枝汤加减的方剂很多,所治病证或多或少带有桂枝汤证营卫不和、脾虚失运、气血不足的征象以及身体某一部位疼痛的表现。
“鼻鸣”本是桂枝汤证的征象之一,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流清涕,归属风寒者,亦宜用桂枝汤治疗。“脉弱”是桂枝汤证的特点之一,桂枝汤具有调和脾胃,促进生化气血的功能,所以临床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无脉证,亦有以桂枝汤加味治愈的。
《灵枢·大惑论》认为正常睡眠是卫气夜行阴分、“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眠”。一旦机体受外邪或内因所扰,则营卫之气不和,导致“卫气独卫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营卫不和是造成失眠的机制之一,桂枝汤能治疗营卫不和的失眠。
有些病证,如角膜炎、结膜炎等因兼见恶风寒,汗出,脉浮缓等表现,用桂枝汤治疗,印证了其对中风表虚证作用。
总之,桂枝汤作用是多方面的,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治疗中风表虚证、内伤杂病的发热及自汗出、气上冲、妊娠恶阻、产后风等证,桂枝汤类方的使用,更增加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桂枝汤“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而能使塞者通,逆者顺,偏者平,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而治之。”(章虚谷语)只要我们师仲景之法,掌握适应证的特征,灵活及适当加减运用,一定能取效于临床。
(本文上半部分可以点击最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文章
张仲景桂枝汤方证相关问题的研讨(上)
张仲景桂枝汤方证相关问题的研讨(下)
相关视频
赵鸣芳教授讲述桂枝汤治疗便秘腹泻交替
赵鸣芳教授讲述桂枝加黄芪汤治疗黄汗
赵鸣芳教授讲述桂枝汤治疗多汗症
相关医案
高温天身披毛毯案
经方|方证|争鸣
赵鸣芳经方医坛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