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科临床常用方药,建议收藏1

来源:医学之声作者:藤馨子整理

风湿病科临床常用方药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功效: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发黄症。发热恶寒、无汗身痒,黄疸等。

组成: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2.黄芪桂枝五物汤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

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而紧。

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3.蠲痹汤

功用: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

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

4.薏苡仁汤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寒湿痹痛。后着(湿)痹。

症见关节肢体重着疼痛,阴雨天痛甚,固定不移,甚至腰膝冷重,舌淡苔自腻,脉沉缓。

组成:薏苡仁、当归、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甘草、川乌、麻黄。

5.桃红饮

功用:活血祛瘀,祛风利痹。

主治:痹证日久,瘀血阻滞所致肢节疼痛。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

6.乌头汤

功用:温经祛寒,除湿止痛

主治:寒湿痹证。

脚部疼痛,不可屈伸。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组成: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川乌。

7.白虎加桂枝汤

功用: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组成:知母、甘炙草、石膏、粳米、桂枝。

8.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用:祛风除湿、通阳散寒、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9.防风汤

功能:疏风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主行痹。

外感风湿,恶寒发热,遍体骨节疼痛,游走不定,舌苔淡白,脉浮。

组成: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杏仁、官桂、黄芩、秦艽、葛根、麻黄。

10.宣痹汤

功用: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痹证。

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萎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组成: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晚蚕砂、赤小豆皮。

11.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内热瞀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两目暗黑,舌质暗红,舌有瘀斑、瘀点,脉涩弦紧。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黄、当归,桔梗、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12.独活寄生汤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冷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组成:独活、细辛、防风、秦艽、肉桂心、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茯苓、甘草。

13.六味地黄丸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14.阳和汤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组成: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白芥子、甘草。

-END-

/相关阅读/

·神经内科临床常用方药,快快收藏!

·15个血液病科临床常用方药,妥妥收藏!

·呼吸内科临床高频率使用的药方,可收藏!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我们的投稿邮箱是:vom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151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