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回归学经典用经方二十三谈桂

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北医院肺病科苏连华主任,师从首都国医名师张炳厚老师,熟读中医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症,临床上往往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该患者中年男性,年4月22日初诊,患者主诉: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半年余。以后背部强(通僵)痛为主,以脊柱部位明显,疼痛时难忍,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患者平素畏寒怕冷。

查:舌质淡红、有裂纹,少苔,舌下络脉紫暗,脉沉细无力。

处方:

桂枝18g,附子15g(先煎1小时),

炒白术20g,干姜15g,生姜10g,

红枣15g,炙甘草10g,赤白芍各20g,

茯苓20g,葛根30g,细辛3g,

当归20g,桃仁10g,川芎10g。

7付,水煎服,日1付。

4月29日二诊:患者诉背部疼痛减轻,腰酸、下肢乏力,于上方加桑枝15g,桑寄生20g,丝瓜络20g。7付,水煎取汁ml,早晚分服。

5月6日三诊:患者诉关节痛、肌肉痛较前好转,后背疼痛消失,颈项部仍酸痛,怕冷感明显减轻,双手抖,遇寒后腹痛、肠鸣,大便稀。

查:舌质淡暗,舌上有裂纹,少苔,舌下络脉紫暗,脉沉细。

处方:

桂枝18g,附子15g(先煎1小时),

干姜20g,生姜10g,红枣15g,

生*芪30g,人参20g,当归20g,

茯苓30g,赤芍20g,白芍10g,

川芎10g,桃仁10g,细辛3g。

12付,水煎取汁ml,早晚分服。

5月20日四诊:患者关节及肌肉疼痛明显好转,大便尚调。给予附子理中丸调理善后。

按:“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及《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中。正如第《伤寒论》条所说:“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苏连华临床上运用经方善于“抓主症”,该患者以“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为主诉,可以把它归结为“痉病、“痹病”或“历节病”范畴。苏连华主任临床上常把“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及“甘草附子汤”合在一起应用。该患者感受“风”、“寒”、“湿”三气之邪,阻遏正气,令关节肌肉气血不通,则为痛也。故选用桂枝附子汤以温通患者阳气,阳回气暖则筋脉柔和。诚如《内经》所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另一方面,患者舌下络脉紫暗(苏连华主任临床特别强调舌诊的重要性),患者病程久,兼有瘀血阻络。所以,首诊以祛邪为主,方中加用葛根、细辛疏风透邪的同时,用桃仁、川芎、当归(四物汤之意)活血祛瘀,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苏连华主任师古而不泥古,经方时方合用,相得益彰!

三诊时,患者双手抖,遇寒后腹痛、肠鸣,大便稀,舌质淡暗,舌上有裂纹,少苔。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角度分析,兼有太阴脾虚。故处方上加生*芪30g,人参20g以健太阴之脾,加强扶正的力度。太阴脾气功能恢复,则寒湿自除。“双手抖”为津液不足的表现,脾气功能恢复,则津液自生。正所谓“保胃气、存津液也”。二诊时,患者腰酸、下肢乏力,于上方加桑寄生、桑枝、丝瓜络以强壮腰膝、疏通经络。四诊时,改用附子理中丸温脾善后。以上“随症加减”、“随证治之”,达到“方证合拍”、“药症合拍”,正是活用经方的具体体现!

苏连华,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症。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杏林苑6诊室;周三下午,西门分院;周日上午,肺病科诊室。?

(供稿:肺病科汪刚)

推荐阅读:

北医院核酸检测就医提示!

我院正式上线分时段预约挂号!

//北医院//

预约电话

总院:

月华分院:

东岭分院:

燕山分院:

良乡(西门)分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2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