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传奇功效

医学分享论坛

每天免费推送中医知识

每天免费推送中医知识

每天免费推送中医知识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两句话都提到了吃萝卜和吃姜,身体健康,不用找医生开药方,同时规定了吃萝卜和姜的季节和每天的时辰。可是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夏天很热,怎么还需要吃辛温的姜呢?为什么又要在早上起床时吃姜,在晚餐时吃萝卜呢?这两句谚语其实蕴含了很深邃的中医养生思想。

1解表散寒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若受凉感冒,不用着急吃药,在初期鼻塞流清涕时,切上五片姜,两段葱白,煮水喝下去,就足以驱除风寒。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有些《中药学》的教科书上,说生姜的第一个功效是发汗解表,其实生姜发汗解表的作用不明显,发散风寒还准确一些。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因此,姜汤,或者加一点葱白,或者加一点红糖,也可以和紫苏叶配伍,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轻证。因此,生姜常常在发散风寒的方子中作为辅助药,辅助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这些药物,增强发散风寒的效果。2温中止呕我们刚才讲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但在很多解表的方子中都用到生姜,一个是因为生姜辅助解表发汗的药物,增强疗效,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于外感风寒,并且中焦也受了寒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方子中用生姜温中止呕的作用,就是其他中药替代不了的了。我们现在来回答,为什么中医倡导“冬吃萝卜夏吃姜”,而且还说“上床萝卜下床姜”呢?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大体意思就是,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阳光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表现的十分炎热,但与此同时,在里的阳热反而血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心烦口渴,却容易腹泻。冬季情况正好相反,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那么为什么又要“上床萝卜下床姜”,就会“不用医生开药方”呢?道理是同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早下床时吃点生姜,晚上上床时吃点萝卜,强身健体,不生病。这种吃法也是这是由萝卜和生姜的性质决定的。由于萝卜性凉,降火清热,下气消食,劳累一天,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因此,可晚上吃点萝卜以助睡眠。由于姜味辛性温,能鼓舞阳气的生发,人们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人身之气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这时吃姜就违犯生理规律,影响睡眠。因此,晚上吃姜过多常常会导致失眠,不宜吃姜。由于胃气不和,还容易发生呕吐。《金匮要略》曰:“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孙思邈把生姜称为“止呕的圣药”。生姜有直接的止呕功效,胃寒呕吐用它,很合适,并且胃热导致的呕吐,用它也没问题,只要配足够的竹茹之类凉药,抵消姜的热性就可以。不单是这两种情况,生姜还可用于痰湿呕吐,治晕车晕船,可以用生姜片贴敷肚脐或手臂前内侧的内关穴,预防乘车船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晕动病的发生。对于早期的孕妇呕吐反应也可以用少量生姜止呕。3温肺止咳生姜浮入肺中之后,既以辛温散风寒,又以辛散除肺中痰。肺寒咳嗽,不管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或者是里寒证,寒邪犯肺,一些老年人的慢性咳嗽痰多,大多属于单独的肺寒咳嗽,没有表证,生姜都可以使用。很多时候我们家里的厨房就是一个药房,比如肺寒咳嗽,我们可以用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又怕冷效果很好。4解毒生姜具有解鱼、虾、禽肉中毒的功效。这一点海边的人或者经常吃海鲜的人可能体会更多,吃螃蟹的时候,会蘸姜汁和醋,能预防寒凉的螃蟹吃多了,肚子难受。另外一个能解鱼蟹毒的中药是紫苏,也是一个发散风寒药。生姜还可以解药毒,可以解生半夏、生南星、生乌头,而出现的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生姜和这些有毒中药的关系就是相杀。尤其是解生半夏的药毒,历史上的记载很多,比如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六年(公元年)春,明帝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使臣速送生姜3斤,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16两为1斤)”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吃生姜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呀?还是纯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2斤生姜之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3斤生姜吃完,喉疾竟然全好,吃什么饭都无碍了。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十分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宋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据说,这把千年难得的古剑在战乱年代散落于民间,至今不知下落。半夏这个药,生嚼“戟喉”,就是说直接吃未经炮制的生半夏,会有严重的副作用。这副作用就是,生半夏嚼在嘴里,会令人口中刺痛、水肿,要是吞下去,更是喉中烧灼疼痛,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出人命。按说这灼痛、肿胀的表现,似乎是半夏辛热之性烧灼所致,该用点凉润药解毒,可为什么偏偏选同样辛温的生姜呢?现代药理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半夏的戟喉,是因为它含有大量草酸钙形成的针晶,这成千上万的针晶会深深地刺进皮肤和粘膜,所以导致了疼痛、水肿等炎性反应。生姜虽然不能破坏这些草酸钙针晶,但却能抑制针晶刺伤的炎症,也就能进一步防止炎症导致的眩晕、死亡等。5生姜泡脚有些人对生姜辛辣的口感适应不了,如果要用生姜解表散寒,温中和胃的话,用生姜泡脚也是个不错选择。在中医看来,泡脚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式。宋代文豪苏东坡对足底护理有益身心就大力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将生姜拍扁加水入锅内烧开,将烧开的姜水放入脚盆中待温度下降到脚可适应的温度时泡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摘自《网络》,医学分享论坛小编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2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