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这一条是接着上一条说的,本来是一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把它分开成两条了。单独看这一条,是看不明白的,必须把上一条连贯起来看。应该是下面这样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条我们已经讲了桂枝去芍药汤,没有看的请翻看前面章节。后面又紧接着说,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也就是在条的桂枝去芍药汤基础上,又加了一味附子。看过前面条文的同学现在应该能明白,一加附子,说明陷入阴证了。比如条的桂枝加附子汤,我们已经讲过了为什么要加附子,一是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可以固表,二是阳中求阴之法。那么此条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加附子,也是因为陷入了阴证。若微寒者微寒,指的是脉微恶寒,陷入阴寒证了。有的版本这里写成微恶寒者,是不对的,并不是微微恶寒的意思,而是脉微了,气血不足了。气血能量不足,不足的严重了,低于50%了,就转入阴证了,这个时候就要建立能量。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既然是接着上一条的桂枝去芍药汤来说的,那么再陷入阴证的话,就要加附子这味药,用来振奋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建立能量,生化气血。为什么要加附子?在桂枝加附子汤那一条我们详细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这一段,依然是桂枝汤的加减变化方,关于桂枝汤的加减变化,我们前面学了一些,后面也还有很多,其实无非是正邪强弱的变化,病位的变化,以及气血能量的盛衰变化。所谓辨证施治,随证治之,其实就是根据人体排病的证据,气血能量盛衰的证据,进行对证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是基础方。如果再出现项背强几几,就加上葛根。如果是喘家,气机闭阻,就加上厚朴,苦杏仁。如果气血能量因为汗出太过而严重不足陷于阴证,就加上附子。如果治错了,病在表而用了下法,造成脉促胸满,邪气微微内陷,就去芍药。如果在去芍药的基础上又脉微,陷入了阴证,就加上附子。表虚加黄芪就成了五物汤,主治肢体萎废和麻痹。里虚严重则增芍药,加饴糖而成小建中汤,主虚寒之腹痛。水湿中盛则加茯苓,白术。经方就是这样,药简力专,伤寒总共用药也就七八十味,常用的也就三四十味,方子就更少,所谓六经辨证,无非是几个主方加减变化,但所治之病,可谓包罗万象,以一驭万。这就是以道御术,应物无穷。病虽复杂,万变不离其宗。提纲挈领,执简御繁。大道至简,阴阳而已。计算机软件再复杂,不过01组成。世间万物再复杂,不过阴阳组成。道,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易也。术,是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繁也。只有掌握了道,也就是这个世界最根本的道理,才能知其白,守其黑,一通百通。守一同道
都看到这里了,还不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