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跟诊中对桂枝法的认识

北京扁平疣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在临床跟诊中对桂枝法的认识

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八年制的学子廖楷濠,因家中长辈缘故而结识游勤峰医生,至今跟习游医生已近两载。

犹记初次见面,游医生便同我讲要钻研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而也正是此书构建了我的中医观,真正打开了我学习中医的大门。

初时跟诊,时常惊叹于游医生在临床上妙手回春之医术,屡起沉疴,尤擅治疑难杂症,然而心中也时时疑惑:游医生所用之法与院校所教所学截然不同,何以效显如此?后渐渐得,更佩服游医生之为人,其对患者总是耐心细致,关怀无微不至。看诊的病人往往首诊后,下次复诊游医生不仅仅能说出其姓名,还时常提醒我们患者症状、脉象的变化,用心之至,让人钦佩不已!

此文是在游医生指导下,并参考了许多资料撰写而成。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让更多人认识到扶阳医学,建立起对扶阳理论的正确认识,不要执着于自身之偏见,更不要为世俗学扶阳医学而不精之庸医所误导!

谈桂枝法,必不离桂枝汤。谈桂枝汤,必不离六经辨证。中医讲求理法方药,无理不成法,无法不成方。桂枝法虽来源于桂枝汤,然非只为调和营卫所设,其基于钦安卢氏扶阳之医理而自成法门,或温散,或调枢,或通阳,旨在宣通阳气,除瘀滞之病邪,调机体之气机以除百病。

世人因见扶阳门善用姜桂附起沉疴而称之为火神派,然多有无知者未明其中医理,未知其中法门而执医案依葫芦画瓢,滥用附子贻害世人,以致外界褒贬不一。扶阳,当明白其中医理,何为阳?为何要扶阳?如何扶阳?《内经》中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其意为阳气仿佛天空中的太阳,四季更迭变换,万物生长化收藏,皆赖以太阳提供源源不断能量。这恰恰与如今生物学中,太阳能为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最终来源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中医学中,无形之能量命之为阳,有形之物质命之为阴。若将人体比喻为一台机器,则阳气为提供动力的能源,阴津为构成机身的物质。正常生理状态下,阳气作为机体运转的原动力,遍布于形体百骸之中,为五脏六腑的正常气化输布能量,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正如郑钦安所言,阴阳二气均平,协调运作,自然百病不生。如果阴阳不能和平,而有盛衰之别,水盛则火衰,火旺则水弱,这便是阴症、阳症的由来。

既然阴阳不和为诸病之源,何以单讲扶阳而不讲滋阴呢?《黄帝内经》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应四时阳气之生发潜藏。然而现代人恣食寒凉,多吹空调,贪凉喜冷,作息紊乱,经常熬夜,而运动较少,不注重保暖。

且今中医滋阴清热之说盛行,寒凉药多被滥用,世人未加辨证便使用银花、连翘、菊花等寒凉之品。

前些年基层医疗更是滥用抗生素、点滴,临床上见许多小孩便是因自小重复着发烧-打点滴的循环,以至体质异常虚弱。诸多因素下,故言现代人脾肾阳气多伤。

郑钦安强调阳气之重要性,便是痛心于当时世医不知寒热阴阳虚实,徒记几个方子药物,而滥用滋阴寒凉之法,以至伤人阳气,故而屡屡强调扶阳之说,并非重扶阳而轻滋阴,而是希望世人用药能深谙辨证之道也!

因此说,扶阳医学是与现代人体质非常契合的,这也是其在当代大放异彩之原因,但它并不是说扶阳便不用寒凉药,它的核心依旧是辨证论治。正如钦安所言,“病见三阴经者,即投以辛热,是知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故着重在回阳;病见三阳经者,即投以清凉,是知其阴不足,而阳有余也,故着重在存阴”。

医学一途,并非难在用药,而是难在识证,难在识阴阳。用药关系生死,既不可以执方,亦不可执药,当首辨阴阳虚实,确有实据而用之。用药之要,不在药物之寒热贵贱,只在病之当服与不当服。

扶阳门所扶之阳,有先后天之别。后天之阳即为脾阳,其通过水谷精微而得到补充,从而为生命活动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先天之阳藏于肾,又称肾阳,元阳,坎中一阳。钦安有言,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那何以先天之阳如此重要呢?我们且仍视人体为机器,则水谷精微当为提供能量之燃料,而肾阳则为引燃此燃料之火苗,而其所引燃之熊熊火焰则为后天中宫之火。故当肾阳不足,火不暖土,则纵有水谷精微,这把后天之火亦难以点燃,中宫不运,则百病生。

故言,后天无先天不立,先天无后天不继,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阳气之损伤,归根结底不过两点,其一阳气虚损消耗,失其温养;其二阳气郁滞,气机不畅。阳气郁滞不通,阳气多处则发为热,阳气少处则发为寒。因此有时候为什么扶阳能治热病,其道理便在于此。桂枝法不单单解表驱邪,更可畅通气机,宣发阳气。若有邪气阻滞,则温散邪气;若太阳气化不利,则宣通阳气,行气利水;若阳气运行不畅,枢机不利,则调畅枢机,恢复阳气正常升降出入。阳气一行,则各处能量重新分布均匀,寒证热证皆可解决。中医治本,本就在阴阳二字。刘力红老师讲,桂枝法乃为四逆法打底,为最终温命门、补元阳、引阳归根做准备,其道理便在此。唯有阳气运行通畅,机体气机条达,所补之阳方不会郁滞于中上二焦,而直达下焦。

细讲桂枝法前,我们得先了解下桂枝汤。桂枝汤为三阳病之首方,其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太阳中风证。方中以辛温之桂枝,实卫阳、温心阳,苦酸之芍药敛营气、化营阴,姜、枣助胃气,甘草补中,调和诸药。桂、姜、草辛甘化阳,宣畅阳气;芍药、大枣、甘草苦甘化阴,补外泄之阴液,更服热粥以资脾胃。如今桂枝汤多归类于解表剂、发汗剂,然而桂枝证中,阳浮则表气不固,阴弱则里气虚。桂枝汤中一则补正气以胜邪气,二则健脾胃以补津液。故其扶正调中之力大,发汗解表之力小,实则当视为扶正剂。

而桂枝法正是由桂枝汤化裁而来,去补阴滋腻之芍药大枣,以桂枝、甘草、生姜为基本组成。那为什么做这样子的变化呢?

首先谈谈桂枝这味药,桂枝性甘温,多取新发之嫩枝,称桂枝尖,取其生生之意,又枝者通达善走也,故桂枝有通阳宣郁之功。通阳就是通畅阳气,其能拨动太阳,透达少阴,能上能下,通达里外,就是说它能调整机体内阳气的运行、分布状况,使其恢复正常。我们说,阴证疾病的产生,本质在于阳气损伤,运行不畅。

邪气如何伤人?其郁滞于肌表,则阻碍卫阳运行;其侵入脏腑,则损伤机体阳气。桂枝就像一股活跃的能量,进入机体后,通过药物的配伍,外可达表驱邪,温散邪气,内可通畅阳气,调畅枢机。桂枝尚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桂枝加桂汤中以之治疗奔豚。奔豚或寒水上逆,或肝肾气逆,其本质还是气机逆乱,而调畅气机恰是桂枝之所长。可以这么说,通阳是桂枝一切功能的基础,阳气一通,气机畅通,则五脏协调,百病可治。然而桂枝也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桂枝性温燥,阳证之病人当慎用,桂枝下咽,阳胜则毙。

若其人脉象沉弱,年老体衰,亦不可贸然使用桂枝。因为桂枝是一股活跃的能量,若其人体质虚弱,身体无法承载这股能量,不仅不能发挥应用的功效,更可能进一步导致机体气机逆乱,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桂枝法虽言桂枝法,然桂枝也并非不可替代。临床跟诊中,时时根据病情而调整君药,如肺络不通,则先通其肺络;脾湿不化,则芳化其湿浊。君药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扶阳医学用药之灵活变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扶阳医学对治病次第顺序的严谨性。游医生在临床上时时强调,若病人有表证,当先解表;上焦心肺不通,不可贸然调中补肾;中焦阻滞,不可贸然温补肾阳。治病时,当有急症先救急,再遵循表、上、中、下之顺序,思路明确,次第清晰,不可混乱。至于临床上有时或中上同调,或脾肾同治,则需依脉证而定。治疗之次第顺序为治病之基本原则,切不可乱。其思路清晰,其变化无穷,桂枝虽易为他药,而法理不变,故本质仍为桂枝法。

生姜,性辛温,可温通气机,驱寒除湿,降逆止呕,通行经络。扶阳门认为生姜能通神明,逐秽气。

何谓通神明?心藏君火,主神明,君火居于上,照耀机体之阴霾。而生姜温通气机,行周身之经络,驱逐寒湿秽浊,使上之心阳可下降以生脾土。心脾相交,则可进一步心肾相交。因此生姜相当于照明的亮光,可以驱散阻碍上中下焦的阴霾,为桂枝引路,让其携带的能量畅行无阻,而生姜又偏于走表,能将桂枝的能量引到卫分祛表邪。故桂枝配生姜上通心阳,下达脾肾,使水火既济。姜之使用,也是扶阳医学一大特色,在临床上变化极为灵活,常用有生姜、干姜、高良姜、炮姜、姜炭之别,往往需要根据病人寒邪之轻重、病痛之轻重、病位之上下来选择用药、调整用量。

甘草,扶阳门多用炙甘草,其性甘偏温,甘味补土,能调中健脾,补益气血。其能引阳入阴,使阴阳相交。如何理解呢?甘草为国老,为中药的和事佬,能调和诸药,加强各味中药的联系,使诸药协调合作,共同起效。然甘草易滋腻碍胃,故脾胃虚弱者用量当小。

以上三药同用,桂枝为主力,生姜为先锋,甘草为后勤。交纳心肾,补火生土,宣畅气机,去污化浊,则脾土健运,水谷得化,邪气得除,郁滞得通,肌腠毛发、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之阳气运转生生不息,病安从来?桂、甘、姜构成桂枝法的基本结构,临床上,桂枝法基本结构尚需配伍术(白术、苍术)、南山楂,完整的结构还需加上陈皮、茯苓、法夏、石菖蒲等药,然后在辨明三焦病邪轻重,寒暑火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基础上加入对应药物来完善桂枝法的格局。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仅介绍术、楂两味药。

术分苍术、白术两种,两者皆入脾胃而能燥湿健脾。然而苍术偏于走表,白术偏于走里。苍术性辛散温燥,在里能分化太阴之湿,燥土泄水,在外能拨通肌表而发其微汗,疏泄肌表之风寒湿。故当风寒湿郁于肌表,见恶寒无汗、肢体困重疼痛,则可用苍术疏泄水湿。它就像一阵热风,由脾胃吹拂至体表,能吹干郁滞在脾胃肌表之寒湿。而白术性甘温,善于健脾实卫、补虚止汗,主运中宫,故常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之人。白术为补药,若其人中焦气机郁滞、胸闷腹胀或者邪气炽盛,则不可贸用,否则可能滋腻碍胃,引邪入里而加重病情。

南山楂之使用可谓火神派之独有,其多产于广东广西等地。与北山楂相比,北山楂更偏于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然而其味酸,多用易伤脾,运用需更加灵活。而南山楂则不同,其入口味淡,性温而善收敛,桂枝法中以之代替酸涩之白芍,以防芍药寒凉伤阳。

南山楂亦善于消肉食,化积滞,能调理脾胃而行脾胃积滞。在扶阳门中,更用其散膀胱之寒邪,以助膀胱气化之功。同时南山楂入血分,能通畅血管,除血中之病理产物,药理作用表明,南山楂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等作用。桂枝法中,以桂枝、术、楂、姜、草代替桂枝汤,由生姜引桂枝而外解表驱邪,又由南山楂引桂枝入里,而形成一个圆循环,故其仍有调和营卫之功效。

若细细研究以上桂枝法之完整结构,则可发现其中包含了仲景诸多方剂之意味,如桂枝汤、苓桂术甘汤、新加汤、半夏散及汤、橘枳姜汤等。临床运用,还需在此基础上辨证审因,对基础诸药和剂量进行加减变化,并加以专病专药,完善桂枝法之结构。

灵活运用桂枝法,临床上可治疗多种疾病,然而桂枝法之使用亦颇有禁忌。世人以为扶阳门见阴证用热药,见热证亦用热药,不辨寒热,无视辨证论治,剑走偏锋,只用热药。实则钦安三书通篇皆在讲如何辨阴阳,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其严谨的辨证论治精神和谨慎的用药思维!

扶阳医学中,扶阳滋阴各有其法,用方用药皆有明确严格之指征,桂枝法仅为诸多法门之一。临床上跟诊,游医生时时强调辨证论治,尤重八纲,先辨表里寒热虚实,对于纯热证、阳明病或者寒热难辨者,断然不用姜桂附等药。临床上严格遵守《伤寒论》中八条不可汗之禁忌,凡见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尺脉微弱者,用药皆慎之又慎。即使是治疗阴证,若疾病见有热证或化热之倾向,游医生亦时常根据具体病机加入相应药物及时截断病程。

百病多生于阳气流通不畅,桂枝法便旨在纠正阳气流通状态,开通五脏气机,故不为某病而设立,灵活运用却可治疗百病。以上便是我对桂枝法之浅薄认识,见识浅薄,若有错误,请不吝赐教!

作者介绍

游勤峰

执业中医师,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三届同有班学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近些年来潜心研习仲景钦安卢氏医学和黄帝内针。于年6月在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跟随赵江滨老师为期三个月的“百日筑基”学习计划。现供职于广东省汕医院中医科。临床上针药并用擅长治疗:感冒、咳嗽、胃肠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妇科杂病、痛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廖楷濠

广中医中医学八年制精诚班在读,曾任医学求益社社长、广中医学生经方班负责人。先后跟从广中医李宜瑞教授、张顺聪教授、李赛美教授,自医院中医门诊负责人游勤峰先生研习“仲景钦安卢氏医学”至今,医路漫漫,求索不断。

排版:卢薏

图片:网络

审核: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5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