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两儿媳相继跳河,道长说都是被公爹

唐朝代宗期间,在江南道江州管辖内,有一个偏远的地方叫宝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条河流经过,河上搭了一座石桥,村民的房屋就在河流的两边建造,村里的住户有二三百户,每天热热闹闹的让这个村子充满烟火气。

村里有一田老汉,家里有二个儿子,大儿子叫他田大力,小儿子叫他田小志,人们提起田老汉都会竖起拇指夸他能力强,是个好父亲。

因为田老汉的妻子在生下二儿子时难产大出血,熬了三年就去世了。

从此田老汉一个人当爹又当娘的,没有再续弦,愣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劳作,给两个儿子都娶上媳妇。

田大力从小跟着田老汉下地干活,有一个强壮的身板,而田小志由于生下来没有喝到太多母乳,导致身体比同龄人差很多。

田老汉深知二儿子的情况,如果让他和大儿子一样每天在田地里劳作,身体根本承受不了高强度的种地,以后连养家成问题。

于是在二儿子七岁那年,他找到同村的赖木工:“赖大哥,我想让小志和你学下手艺,你觉得合适吗?”

赖木工有点惊讶:“小志啊,他的身体不是干不了重活吗?做我这一行,没力气可不行的。”

听到赖木工拒绝的话,田老汉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他也没转身走人,反而想说服他:“你先听我说完嘛,就是因为他从小身体不好,家里的几亩地也不敢让他挨手,每天就在家煮饭做点杂活。

可他一个男娃子,长大后是要娶媳妇养家的,他什么都不会,等我老了他们兄弟两人分家,他拿什么养媳妇孩子?”

赖木工听田老汉这样说,眉头耸动,他觉得是有些道理,不过没接话。

田老汉想到的问题有点长远,脸上也愁眉苦脸起来:“唉,都怪我当初没有及时请大夫过来,要不然我家那口子,不会这么早就离开我……”

他说话时神情有些不对,声音有些哽咽,似乎是想到了去世的老伴。

赖木工也没打断他的话,两人聊了半个时辰多,田老汉看出赖木工的态度没那么抗拒,又谈起田小志,恳求道:“赖大哥,种地要天天风吹日晒,跟你学木工反而还有一条活路。

哪怕他手艺学不精,我也不会怪你,我只是希望他经常拿着各种木料,身体有了锻炼反而能好起来。你要是看到他偷懒不好好学,你和我说,我来教育他。”

田老汉好说歹说,总算花了几两银子,求了赖木工收徒。

就这样,他私自安排好两人的生计,让大儿子每天跟自己去田地里劳作,让二儿子去找赖木工学手艺,而且他严格监督他们的熟练程度,一心为他们的未来考虑。

田小志每天搬木料做打杂,身体越来越强健,而且他对木工这一行真的很有悟性,赖木工都夸他:“再过个两三年,打家具的人都要排队找你去了。”

父子三人齐心协力,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田大力和田小志每次赚到的银子,都会交给老爹田老汉保管,因为田老汉说过这些钱,是存着给他们两个娶媳妇用的。

在田大力十八岁那年,相中了外村的一个叫贾桂枝的姑娘,长得有些柔弱可怜的模样,田老汉不是很满意,实在拗不过大儿子喜欢,就定了下来拜堂成亲。

两年后,田小志也到了成婚年纪,娶的是同村的赵喜儿,做饭家务不在话下,非常勤劳能干,这是田老汉看中很满意的姑娘。

两个儿子都娶上媳妇了,按理来说田老汉心中压着的大石头该落地,就等着抱孙子享天伦之乐。

但是孙子还不见踪影,两个儿子闹起分家来,田大力私下对田老汉说:“爹,咱们也该分家了,你也知道弟媳的性子,每次把桂枝都骂哭,这两人处不到一块去,桂枝还是她大嫂呢,不懂得尊重我们。”

田小志也板着一张脸找到田老汉:“爹,我们再盖两间房分开吃住吧,喜儿自从嫁给我,从早忙到晚不停歇,这几天晚上躺在床上直喊疼。

就是因为大嫂不帮忙干活,家里家外全部留给喜儿做,身体都累垮了,这样下去不行啊。”

田老汉坐在凳子上不言语,其实从大儿子成亲后,和贾桂枝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早就看明白这个人,仗着自己身体弱,经常有借口躲懒不做事,做饭洗衣服也是随便应付。

只不过自己身为她的公爹,二儿子又是男子,不好意思和她说这些,越发让她肆无忌惮起来。

本来家里还能维持着平静的状态,没想到赵喜儿嫁进来后,她又是个爱计较的性子,看到她大嫂这样的情况,心里哪能痛快起来。

叹了一口气,别人家几个儿子住一起,都没听说要分家的,从来都是父母老死后才分家,没想到轮到自己却是这么早,要是老伴还在的话,至少能管住她们,这下要被同村人笑死了。

田老汉没有同意分家,把儿子骂了一顿,让他们各自管好自家的媳妇。

然而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家里隔几天就要上演一段鸡毛蒜皮的吵架,本来只是两个女人的争吵,却影响到两个儿子之间的感情。

田老汉痛下决心要分家,二个儿子再不分开就要成仇人。

分家的结果,就是两个儿子各自在村里批了一块地盖房,老宅就留给田老汉住。

田老汉说起他的养老问题:“我现在年纪大了,这些年抚养你们长大又娶媳妇,实在是干不动了,你们每家看拿多少粮食出来,我一个人烧火就行。”

商议妥当后,二个儿子儿媳都欢欢喜喜得接受下来,田老汉看到这情景只觉得很刺眼。

分家以后,两家人的关系反而恢复了来往,有说有笑。

虽然田老汉嘴里说着干不动,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照样去田地里转一圈,看哪里还需要帮忙,却不想把腰给扭伤了。

田大力抱怨:“爹,你下地多少年了,怎么锄地还能伤到腰呢,太不小心啊。”

田小志埋怨:“大哥,爹是因为去你家田地里帮忙才扭到的,这段时间爹的吃喝你家要负责。”

两个人就这个问题争吵起来,田老汉沉默听着一声不吭。半个多月的修养,总算让田老汉能下床走动。

田老汉经历这件事后,再也不敢去地里劳作,闲下来后无所事事,于是重拾起看书练字的爱好。

在他年少时也曾在私塾念过几年书,后来考入书院学习,无奈天资愚钝没有考中秀才,而且时局不好,在他成亲后,就没有银子供他读书。

只好为了养家糊口做各种活计,在老伴去世后回到村里专心种地,而今再拿起毛笔慢慢练了起来。

因为平时田老汉一个人烧火做饭,二个儿子担心他挑水、捡柴时会伤到身体。

田大力说:“爹,我和小志商量过,以后每个月的粮食我们不拿过来,你一个人做饭不安全,我和小志轮流给你养老,这样不是更好?”

田小志在一旁附和:“对啊,爹每天一个人吃饭,我一直担心爹有没有按时吃,以后到了饭点,你准时过来我家等着吃饭就行,不用那么操心。”

田老汉有点不乐意,他觉得一个人吃饭挺好的,不过听到儿子的担忧后,觉得还是不要辜负他们的好意:“你们想让我去哪家吃饭?”

田大力很是高兴地回答:“明天开始爹去我家吃饭,后天就去小志家,这样最公平的。”

田老汉点头答应下来:“先试试看,要是太麻烦的话还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做饭。”

这样的日子持续半年多,这天田老汉来到大儿子家里,逗弄着坐在木桶里二岁多的孙子,刚开始还乐呵呵的,不久就哭了起来。

家里只有贾桂枝在做家务,他喊来贾桂枝:“娃子是不是饿了,你先给他喂点吃的填饱肚子。”

贾桂枝抱起孩子进屋里找食物,嘴里还碎碎念:“就你一天到晚啥也不用干,闲的很,饿得快,吃得最多,家里的粮食要被你吃光,养不起你啊。”

孩子是听不懂这些话的,田老汉心里很明白,这是大儿媳指桑骂槐,真正说的人是他,嫌他光吃饭不干活。

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虽然他心里难受,却没有和大儿子告状,怕影响到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

第二天,田老汉来到二儿子家里吃饭,赵喜儿一个人把午饭摆好,只见桌上是一碗粗粮米饭,一碟子咸菜加一个炒素菜。

她热情得让田老汉上座吃饭,她解释道:“爹,最近我和志哥刚添了大宝,只有志哥一个人养家,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只能在吃食上省省,您别嫌弃,赶紧吃饭吧。”

田老汉心里更苦涩了,特别不得劲:原来我老了干不动活这么讨人嫌,明明是我儿子的家,然而我还不如一个外人来得自在,还不知道等我死的那天,两个儿子会不会为我哭一场?

田老汉吃完饭后走在回老宅的路上,看到同村的村民坐在大门口吃饭,打了招呼:“老哥,刚开始吃呢。”

对方也回应他:“是啊,老弟又从小志家里吃完出来啦,中午吃了啥?”

田老汉笑眯眯地看了下对方的饭碗:“吃的比你好多了,还有肉呢,我都吃撑了。”

对方投来羡慕的眼神:“你两个儿子真有孝心,以后你就享福咯!”

田老汉也没说什么,身体一摇一摆得继续往前走。

不过在他走后,那村民嘀咕一句:“我是不是眼花了,怎么觉得他的衣服更宽大些,整个人也没精神憔悴很多?”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走着,傍晚田大力从地里忙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在村里的一棵老树下,围着十多人在那里乘凉,还时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

他不明所以也走过去看发生什么事情,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正是他的亲爹在说话,仔细听的话好像还是个什么故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结束之后大家才散开,田大力才有机会靠近田老汉:“爹,你刚才讲的故事真有意思,你以前在家里还没给我们讲过呢。”

田老汉很冷淡地回他:“我也是最近看书,从书里知道的,我先回去了。”

说完也不等田大力的反应就离开了这里。田大力回到家后,和妻子贾桂枝说起这件事:“刚才在村东那块空地上,爹在那里讲故事,要是我早点回来,还能听到完整的故事。

下次让爹来家里给孩子讲讲,顺便我还想再听一遍。”

贾桂枝有些不自在的回答:“你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听故事。”

其实前段时间,田老汉表现出要给孙子讲故事的倾向,只不过每次都被贾桂枝打断话语,自然就没有讲成功。

田大力在那之后有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598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