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提高免疫力抵抗力的名方

谈到免疫力、抵抗力,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医,中医提高免疫力的方子非常多!

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一般不这么称呼,中医叫正气,提高免疫力就是扶正。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张,来自医圣的传世名方---桂枝汤。

桂枝汤是一张扶正祛邪的好方子,对内可以提高免疫,对外可以祛除邪气;桂枝汤是《伤寒论》里出现的第一张处方,配伍、药物的组成非常的完美,所以也被后人认为千古第一方。

伤寒论的原文是,“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原文是首先用来治疗体虚感冒的方子。会出现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出汗、干呕的症状。

体质强的人,稍微受凉、吹风后不会出现感冒的症状,而体质差的人,动不动就会感冒,有些人常年服用感冒药,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

抵抗风寒邪气入侵的第一道防护,中医称之为卫气。

卫气不足,腠理比较虚疏的人,当他受到风寒的时候,他皮肤的抵御力不很好,风一吹,就跨过了皮肤的防卫。

“风伤卫”,寒邪进入体表,这时需要组织第一道防守反击,把体表的寒气通过出汗排除出去;防止寒邪继续侵入内里。

桂枝汤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桂枝汤含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我们拆开来分析。

1、桂枝

肉桂树这种植物,中国古代叫它做「梫」树,因为它具有一种「侵」的力量。

在肉桂树的周围几公尺的范围,是长不出其它杂木的,「风气=木气」会被它净空、排除。

而这力量有多强呢?中国人也做过实验:把肉桂木做个小木桩,钉到其它树上,那棵「被害树」第二天就死掉了。

它可以把木气打到魂飞魄散,无法再留存于树中支撑那棵树的生命力。

现在研究认为,桂枝能让人心脏活力增加,从动脉更强地把血液泵出去,流到全身。

同时桂枝,还可以治气上冲,使其下达。感冒的时候人有的时候会想吐,吃不下饭,气也容易堵在中焦脾胃,桂枝就可以下气。

2、白芍

白芍与桂枝正好相反,桂枝往外伸展,白芍往内收敛。

现在的研究认为,白芍能让人静脉的血往回收,往心脏走。同时,白芍可以松弛筋脉和肌肉,缓急止痛,还可以养肝血,柔肝止怒。

因此桂枝和白芍合在一起,一个动脉加大泵出,一个静脉加大回收,就让人的血液循环地更好,加强新陈代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组合。

3、炙甘草

甘气补土,炙甘草在身体加快新陈代谢的时候补充身体的中气,补充中土元气。

炙甘草对心脏也很有好处,有一个心脏病的名方炙甘草汤。

甘草如果生用,可以泻火解毒,用甘草泻火,和用苦寒药泻火是不一样的。

甘草、黄芪、人参同用,那是「甘温除大热」,元气够,抵抗力好,自然就不会「发炎」也就是「上火」。

甘草解毒,这主要来自于这味药的甘性、土性。

土壤可以中和各种毒性,尤其是经过时间的作用,千百年来,祖宗种的地,我们还在种着,土壤和海洋一样,都是长期动态平衡的有机物群落。

各种药,加入甘草以后,可以让药性温和,缓而达之。同时又能调和诸药,互不冲突。

所以,甘草在中药里又称为“国老”,也就是朝近中侍奉过两三代君主的老臣。

这种人,在故事中,多半是「和事佬」,总是在排解纷争。

一帖方中加了甘草,它就会像个和事佬一般,居中做协调人,让桂枝做桂枝该做的事,芍药做芍药该做的事,各尽其分而不相争。

4、生姜

生姜可以「强御水气」,把身体诸系统中多余的停湿停寒打掉。

所以有些体质寒的人吃白菜会没力气,炒白菜时放一点姜就没事。

生姜的药性比较「散」,可以用在补药中,本身却不是补药。李东垣就劝人「夜不食姜」,因为会散气。

生姜放在这付药中,可以散寒湿。桂枝芍药让身体血液更好的循环起来,而生姜让身体的寒湿发散出去。

如果没有生姜,桂枝在动脉中的药性就一直沿着血管冲到底,而不能把寒邪打出体表。

必须有生姜「横开、散」的药性,才能把桂枝的力量通到分支微血管及脉管之外,到达风邪所在的「卫分」肌腠之间。

5、大枣

大枣肉黄皮红,又甘润多汁,补脾而又能兼入心补心,是养营血的好药。

囫囵吞枣的故事大家都记得,大枣补脾胃,同时可能因为甘甜容易坏牙齿,所以故事里的人机械地认为要囫囵地把枣吞下,才能发挥枣的优点,避免枣的缺点。

大枣是补给队员,给前线队员补充能量,同时构筑第二道防线。

大枣还和甘草一起,补津液,在出汗的时候如果不补充身体的津液,就容易产生新的问题。

大枣是一种榨不出汁的果实,也就是可以保护住水不流失,因此大枣可以和甘草一起保湿,稳住身体的水分。避免出汗时体内津液损失太多。

这五味药合在一起,主要是加快人的新陈代谢,补充人的营养,发散体表的寒湿。

由于加快了血液循环,因此会出一点汗,但本身这付药不是发汗药,服用后身体出点小汗病就好了。不要捂厚被子出大汗,大汗伤津液。

这付药没有针对什么具体病毒的药,但是却把感冒解决了,实际上是让人自身变强,然后人自己把感冒战胜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思维。

所以说,桂枝汤其实是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的一剂补药。

伤寒论提到不必尽剂,就是说你开了几贴药,不用非得把药服完,出点小汗就可以了。

如果之前感冒已经深入了,这种药服用后,可能还会有咽喉和鼻子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用别的药或者自己调理肠胃等待身体自己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种情况,小儿服药后,流了点鼻血,其实没有关系,是营卫打通了。

伤寒论原文也提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自衄就是自己流鼻血的意思,虽然这一条是无汗,此情况不一致,但确实都是自愈的表现。

由于小孩阳气比较充足,用加快血液循环的方法来治感冒,流点鼻血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害怕。

与西医治感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67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