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麻黄汤的故事。
麻黄汤是啥呀?是《伤寒论》里一张响当当的方子。
其基本组成,就是麻黄9,桂枝6,杏仁9,炙甘草3。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王,年38岁,干部一枚。
一夜睡醒起来以后,他就感觉到浑身不舒服。至于说怎么个不舒服,他说不出来,只是觉得体倦、肢体发酸而已。
等到了第二天,开始明显发热、恶寒,周身怕冷,头痛,关节疼痛。
怎么办?医院了。
找到一位老中医,一看,患者脉象浮紧有力,当时就说了,应该用麻黄汤。
此话一出,立刻就有人反对了——麻黄汤,那是散寒邪的峻剂,力道特别猛,眼下是暑天,用上合适吗?
面对疑问,医家非常坚定。具体开方如下:
藿香、佩兰、杏仁、茯苓、甘草、川芎、桂枝、苏叶、麻黄、生姜。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大概两小时左右,忽然感觉周身出汗。头身疼痛随之大大减轻。恶寒发热也消失大半。接下来随证化裁,后续调治,连续用药2个月,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其实,这里头最大的功臣就是麻黄汤了,为啥呢?因为它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另加了几味药,分别是藿香、佩兰、茯苓、川芎、苏叶和生姜。其中,藿香、佩兰能芳香化暑湿。茯苓,健脾利湿。生姜,散寒化湿。苏叶,理气解表化湿。所有这些,又都照顾到当下季节,毕竟暑邪当令,所以应顾及暑湿在其中的危害作用。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用我粗鄙的见地,为你简单分析了一遍。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麻黄汤在古代可是“救命汤”。因为古代行军打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因为感受风寒而出现风寒表实证的人,太多了。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喘……这类情况,比比皆是。
这时候怎么办?就得靠麻黄汤这样的古方,救人于危难。所以说,这麻黄汤对中国人的祖先,是有过救命之恩的。
只不过,时至今日,我们的医疗科技愈发发达了。对这类古方,就所知甚少。但是这不该成为我们遗忘它们、忽略它们的理由。
温馨提示: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切记不要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