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而成,主治太阳表证误下而兼见脉促胸满者。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本方辛甘相合,乃保胸阳,宣卫阳之剂。方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宣通胸中阳气;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通阳;大枣甘缓,合甘草益气和中;姜草又能调和营卫太阳表证误下而致胸阳受损,外邪陷入胸中,故宜姜、桂之辛散而解表;下后里虚故宜草、枣之益气和中;去芍药之酸苦阴柔之品,恐其敛邪,又恐其酸收而滞姜、桂之辛散,有碍阳气之宣统,故去而不用。本方可以用于肺心病之心悸,冠心病之胸闷,胸痛,风心病之心悸、气短,体虚型感冒,妇人产后汗出尤多等病证见上述证机者。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要加上附子。有的注家认为,若微恶寒,是脉微而恶寒,那是不对的。微恶寒说明不但是胸阳不振,而且阳气也已虚衰了。如果出现了阳虚恶寒,桂枝去芍药汤的力量就太小了,应当加附子,振奋心胸阳气的力量就大了。临床中对于胸病,包括《金匮要略》中的胸痹病,如果出现了胸满,或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气短,或者咳逆,只要属于胸阳虚而阴寒之气比较盛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都是有效的。今日医话胸闷或胸痛,是“胸痹”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产生的主要病机是在于上焦心胸阳气虚弱而阴寒之气内盛,所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因为“胸为阳位似天空”。心肺二脏居其内,营卫二气由此而得以宣发。如果胸阳不振,阴寒内凝,阳气不能布达而痹阻,心肺之气血不畅。所以,胸痹的怖床表现,轻者胸中满闷,重者就以疼痛为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