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7讲伤寒瘟疫

全国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609/4636741.html
《医学三字经》原文

作者:陈修园朝代:清年份:公元16-年

原文

白话解

处方汇总

01

原文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伤寒病极变迁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变也。变迁者,或三阳、或三阴、或寒化、或热化,及转属、合并之异。

六经法有真传

太阳寒水,其经主表,编中备发汗诸法。阳明燥金,其经主里,编中备攻里诸法。少阳相火,其经居表里之界,所谓阳枢也,编中备和解诸法。

太阴湿土,纯阴而主寒,编中备温补诸法。少阴君火,标本寒热不同,所谓阴枢也,编中寒热二法并立。厥阴风木,木中有火而主热,编中备清火诸法。虽太阳亦有里症,阳明亦有表症,太阴亦有热症,厥阴亦有寒症,而提纲却不在此也。

头项病太阳编

三阳俱主表,而太阳为表中之表也。论以头痛、项强、发热、恶寒为提纲,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

胃家实阳明编

阳明为表中之里,主里实症,宜三承气汤。论以胃家实为提纲。又鼻干、目痛、不眠为经病。若恶寒、头痛,为未离太阳。审其有汗、无汗,用桂枝、麻黄法。

无头痛、恶寒,但见壮热、自汗、口渴,为已离太阳,宜白虎汤。仲景提纲不以此者,凡解表诸法求之太阳,攻里诸法求之阳明,立法之严也。

眩苦呕少阳编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界,谓之阳枢,寒热相杂。若寒热往来于外,为胸胁满烦,宜大小柴胡汤。

若寒热互搏于中,呕吐腹痛,宜黄连汤。痞满呕逆,宜半夏泻心汤。拒格食不入,宜干姜黄连人参汤。若邪全入于胆府,下攻于脾为自利,宜黄芩汤。上逆于胃,利又兼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吐利痛太阴编

太阴湿土,为纯阴之脏,从寒化者多,从热化者少,此经主寒症而言,宜理中汤、四逆汤为主,第原本为王叔和所乱耳。论以腹中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腹时痛为提纲。

但欲寐少阴编

少阴居太阴厥阴之界,谓之阴枢,有寒有热。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寒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及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热用猪苓汤、黄连鸡子黄汤及大承气汤诸法。

吐蛔渴厥阴编

厥阴,阴之尽也。阴尽阳生,且属风木,木中有火,主热症而言。论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乌梅丸主之。自利下重饮水者,白头翁汤主之。

凡一切宜发表法,备之太阳。一切宜攻里法,备之阳明。一切宜和解法,备之少阳。一切宜温补法,备之太阴。一切宜寒凉法,备之厥阴。一切寒热兼用法,备之少阴。此仲景《伤寒论》之六经与《内经·热病论》之六经不同也。

长沙论叹高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存津液是真诠(存津液是全书宗旨,善读书者,读于无字处)

如桂枝汤甘温以解肌养液也;即麻黄汤直入皮毛,不加姜之辛热,枣之甘壅,从外治外,不伤营气,亦养液也;承气汤急下之,不使邪火灼阴,亦养液也;即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附子以固少阴之根,令津液内守,不随汗涣,亦养液也;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甘草易细辛,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而为汗,毫不伤阴,更养液也。推之理中汤、五苓散,必啜粥饮。小柴胡汤、吴茱萸汤皆用人参,何一而非养液之法乎?

汗吐下温清悬

在表宜汗,在胸膈宜吐,在里宜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

补贵当方而圆

虚则补之。合上为六法。曰方而圆者,言一部《伤寒论》全是活法。

规矩废甚于今

自王叔和而后,注家多误。然亦是非参半,今则不知《伤寒论》为何物,规矩尽废矣。

二陈尚九味寻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平稳之剂,而不知茯苓之渗,半夏之涩,皆能留邪生热,变成谵语、不便等症。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而不知太阳病重,须防侵入少阴。此方中有芩、地之苦寒,服之不汗,恐苦寒陷入少阴,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香苏外平胃临

香苏饮力量太薄,不能驱邪尽出,恐余邪之传变多端。平胃散为燥湿消导之剂,仲景从无燥药发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无先攻其内法。

汗源涸耗真阴

阴者,阳之家也。桂枝汤之芍药及啜粥,俱是滋阴以救汗源。麻黄汤之用甘草与不啜粥,亦是保阴以救汗源。景岳误认其旨,每用归、地,贻害不少。

邪传变病日深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所致也。

目击者实痛心

人之死于病者少,死于药者多。今行道人先学利口,以此药杀人,即以此药得名,是可慨也。

医医法脑后针

闻前辈云,医人先当医医。以一医而治千万人,不过千万人计耳。救一医便救千万人,救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世无量恒河沙数人耳。余所以于医者脑后,痛下一针。

若瘟疫治相侔

四时不正之气,及方土异气,病患秽气,感而成病,则为瘟疫。虽有从经络入、从口鼻入之分,而见证亦以六经为据,与伤寒同。

通圣散两解求

仲师于太阳条,独挈出发热不恶寒而渴为温病,是遵《内经》人伤于寒,则为热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三说也。初时用麻杏甘石汤,在经用白虎加人参汤,入里用承气汤及阳明之茵陈蒿汤,少阴之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厥阴之白头翁汤等,皆其要药,究与瘟疫之病不同也。

瘟疫之病,皆新感乖戾之气而发,初起若兼恶寒者,邪从经络入,用人参败毒散为匡正托邪法。初起若兼胸满口吐黄涎者,邪从口鼻入,用藿香正气散为辛香解秽法。唯防风通圣散面面周到,即初起未必内实,而方中之硝黄,别有妙用,从无陷邪之害。若读仲师书死于句下者,闻之无不咋舌,而不知其有利无弊也。

六法备汗为尤

汗、吐、下、温、清、补,为治伤寒之六法。六法中唯取汗为要,以瘟疫得汗则生,不得汗则死。汗期以七日为准,如七日无汗,再俟七日以汗之。又参论中圣法,以吐之、下之、温之、清之、补之,皆所以求其汗也。详于《时方妙用》中。

达原饮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以达原饮为方,创异说以欺人,实昧其病由也。

司命者勿逐流

医为人之司命,熟读仲圣书而兼临症之多者,自有定识,切不可随波逐流。

02

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第27讲

.0.21晴天星期三湖心亭公园

准备好没有?好。我们这本《医学三字经》啊,讲多两、三课就讲完了。这些经典书籍呀,看似很难懂啊,我们多讲多听了,很快就把它理解了。如果少讲少听呢,它经常都会成为难题、难懂的东西。所以天底下没有难学的知识、经典,只有不去多学的人。

学医有什么秘诀?老师告诉你们,12个字: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治病啊。你手跟脚摸多了,你自动就知道这个脉理,有力,无力,强弱,虚实。

屡用达药,这些中药啊,像洪涛跟润雅,昨天也有那个患者到知足堂说,那个小女孩在哪里?我要找她开方,为什么呢?上次吃了腰酸好了一大半。所以你看到机会了,你要立马把它利用起来。

博涉治病,就说你看多了,你自然就知道他病之所在。像老师昨天跟你们讲,看多趾高气扬就知道下巴往天上顶的,一般是傲慢。看多垂头丧气的就知道了,这个额头啊,往地上老看的,自卑呀。这些都是看多以后啊,书本没跟你刻意讲到的,是你见多以后呢,自动心中常生智慧。

刚才我想到啊,这个有很多枯枝、树枝,其实天气这么好,可以做首诗,古代的医家往往都是诗人,诗文都要通的。有个曹老医家,他号称只有诗文一事通,若言俗物若痴聋。就说我只对诗文跟医学精通用心。如果谈到这些俗世之事啊,到哪间超市去买衣服啊?然后到哪个店上去买得便宜啊,我不知道,全都不知道。若言俗物若痴聋,所以他可以成为大医家。

有一个有两个娃子在那里,老师给他出了一首题,因为他们路过一棵枯树。然后说你们就对这个枯树,给我做首诗。一个娃子呢,他比较粗略,就像刚来的小谦谦一样,他说路边一古树,树上两个叉。

哈哈~麻烦了,这个诗一出来这个像诗吗?但是呢,如果你擅长化解呢?朽木可以变为什么?神奇呀。烂泥呢?烂泥也可以种出莲香啊,所以要会化就没有丑诗,会转的就没有这个陋文。很简陋的文章、文辞。结果另一个呢,像婉瑜那么聪明的跳出来了,然后他就说,这个路边一棵树上两个叉,怎么把它圆回去了?

啊!他一想天降雪的时候,这个数树上不是挂了很多雪花吗?风一吹不就掉下来了。春天的时候,那古树上面长得都是青苔是嘛,然后他就灵机一动,说,春来苔为叶,冬至雪当花。哈哈~

所以在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笔,很厉害。结果呢,这个又有一个人称小神童,那是别人瞧不起他。然后故意跟他说,你不过就是山上的一块顽石而已。然后呢?这个小神童,就说他说,小小的神童,不过山上的顽石。然后这个小神童呢,他怎么化这个逆境呢?

所以有的时候别人给你刁难了,提高你智慧。你不要以为一刁难你就愤怒相对,那你就没智慧。所以给你刁难就给你送智慧的,会化你就把恶境转为吉祥。会转呢,你可以将尴尬变为美妙啊!你看别人讽刺他,他非但没有说别人不好,于是呢,他就在那里琢磨想,你说我是山上的一个顽石。

好!你看我这个顽石呢,看似就是说在那里刮风下雨,在那里淋光秃秃的没有半点生机,担心呢,我这个顽石啊,举头红日近啊,回首白云低呀。

什么意思?以前老师跟你们讲了,我们五经富有一个最漂亮的牌匾,以后你们书法写到这个层次,高!它叫“旧日瞻云匾”。就这样来的。

旧日就是无限的靠近太阳,瞻云呢,起码可以跟这个云彩平行。古代把君王、帝王、领导看成什么?天上的太阳。把这些云绕着太阳看作什么?群臣文武百官。叫祥云拱月或者拱日,都一样的道理。

所以你看我山上的顽石,你看我一抬头我就看到了领导,看到了这个天上的太阳君王,也就是我是君王身边的红人啊。哈哈~你们呢?在山下,我在山上的顽石,我比你更靠近天子。回首白云低,你看一回首下来那些群臣在我下面很低呀。

所以说这是什么?有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魄。也就是宰相的眼光。哇别人一听了过后,不得不服啊。所以,面对别人的讥讽,你能否用诗词文化来转境,你们给我练。如果你们能讲出这种品级的。

刚才老师讲了两个,老师当你们立传,让你们留名千古。必须要讲出这种品级的来,经常碰到,你不要老是在那里吵啊,打啊,又打不出这种好诗来。有什么用呢?哈哈哈~所以说你们要学会托物言志,要学会寄情山水。看到山水呢,你就要看到养生,看到知识,看到智慧。

你看山水有什么养生?所以你就画一座山,再画一个水,你就说山静水什么?水动。所以呢?人呢?心如大山,肢体血脉如流水。水动了就常清澈,山静了呢,就心神稳定。一个人心神稳定,百脉流通,身体安和,万病不生啊。

所以你看,我们看山水都可以悟出养生的道理。所以早上读经干什么呢?读经典就静其心,下午习劳,晚上练功呢,动起身。动静结合即入阴阳之门。入阴阳之门就可以领略医道之大美。

好!还有很多灵妙之处,你们要多看书,多看这些伟人传记,他小的时候是如何转境的,这些东西你学到了,将来碰到这些东西,你可以轻松化解。昨天我们不是讲了下巴了是嘛,哈哈~下巴还没讲完是吧,因为讲到问题了,你要讲问题化解办法。

你看家齐他的下巴是往下面进去,消进去。就说怎么让他将来老年,中老年运气又变好,就说可以躲过这些下巴不好带来的灾疾。

这个是有办法的,我们古人有办法,三样,有三种人晚年很好,而且寿命高。 种是什么?三老。老中医,老中医,你看我们邓老一百岁了,朱老将近一百,所以他们都还看病。还练八段锦,老中医寿命是长的,懂养生。

第二,老书法家。书画这个行业在世界上寿年是比较长的。练书法陶冶心情,书法家多寿,寿字笔端来。我们曾公讲过,每日临字,心以收敛而细,气收敛而静。于字有益,于身心更有益。

就说每天临一百个字,像我们练一百个莲花五旋坐一样,每天对你的字有进步了,你的身心进步也很大。

所以做老书法家,做老中医,还有第三个呢,老禅师,老和尚。所以很多人垂老他要参禅,为什么?与世无争!我们前面经常跟大家讲,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一个人他能够把心静下来,寿命就拉长了,要如龟寿长秘诀在静养,要如牛马壮,营养呢,吃普通的草就行。在这个静定功夫老禅师,很重要。这三样职业就可以弥补人寿元的不足。这是一个。

还有一条呢,第二招,第二条就是说,你看那些老中医,老师傅啊,他到后面他会留什么吗?山羊胡子。要留胡子,起码要留这么长的。把你下巴那个相就拉长了。你说那些老爷子,你让他剪掉下巴胡须,他不干。

为什么呢?下巴代表人下半辈子寿年。下半辈子寿年好的,他可以杵着下巴的胡须。杵下来,他就等于把他的下巴拉长了。

所以这点是非常的之人。你看他们以前不单要杵下巴胡须。他还要干什么?捋胡须。你看他们要想事情的时候,不断的捋下巴。

自然而然的,你这方面的气就下来了。就不会呢,那大脑发热。你看其实搔腮跟捋下巴,它都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你学了中医都知道,它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你想不通了叫什么了?抓耳挠腮。挠哪里?挠这边是什么?胆经。

就说当断不断的啊,就要把它挠通来,胆主什么?决断。你看一个人老挠这里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他思虑过度有很多东西,优柔寡断,决断不了。才挠这里。挠的时候就舒服一点,所以你立马帮他这里做原始点,他就决断下来了,家务事啊,还有事业的事情。

那次阿娇过来学医,打字打字就这样搞,然后呢,我不知道要在老师这里待多久?回去呢。还来不来?经常天天这个想法搞来搞去。

抓耳搔腮的时候,你就决断不了事情。而捋胡须呢,捋胡须就是心肾相交。因为人的过度用脑以后,这个额盖上半部分它会发热,发热的时候你赶紧往下一捋,一捋的时候,它就下来了。

所以有些老年人的经常捋胡须,他不得脑溢血。为什么?那脑头昏脑胀的时候,你赶紧往下捋,一捋一捋一捋,这个大脑啊,那气血就下来了。

所以说你要善观察,这些我告诉你,书本上都没有刻意记载。老师人是观察以后去领悟,你就生中医智慧。所以老师今天不单教你们这个现象里头看到医理,更教你们如何从这个表象里头去提起医理。

你知道吗?任何一个举动,它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像一个人生气完以后,她生气的时候,你看女娃子她生气的时候,她会使劲的干什么?

撕什么?撕纸。还有脚呢,脚不断都在跺,气得直跺脚。气得撕纸片。你知道为什么?她要借此来出气。不然的话一气过后,她的气一下飚上大脑袋,她一跺脚气就下去了。就顺了。经常生气无事常生闷气的人。

我们到时候练到第四、五套跺脚功法的时候,你们就基本上一整天没气可生了。为什么呢?就说晚上一跺之后,整天很清凉。碰到一些看不过去的事情也不气了,经脉通畅不容易生气着急。

只有经脉不通畅的河流它才会很急躁,河狭水急。人心胸狭窄呢,性格就会急躁。河宽呢,水缓。人呢?心胸管道血脉变宽畅以后,性子就会和缓。所以老师每天晚上叫你们练莲花座打冲拳跟那个负重啊,全部是在拓宽你们的血脉。

把单车道变双车道,你们就不得了。普通人就障碍不了你们。好!这是第二招可以续命延年的。捋胡须。哈哈~心肾相交。

第三招,你看所有下巴小,翘的。就说往下面消翘的,就说你一看下去,好像没有下巴。他不能往这个鼻子上面朝,因为正常好的相貌,他是以鼻为面王,两边颧骨朝向鼻子,两边颧骨朝向鼻子。

你看那个女人,这样的一般上她家里是掌权的。男的讲不了话的。哈哈~两边颧骨朝这鼻子。上面额头呢,额头饱满,朝向这个鼻子。

像老子跟孔夫子那画像,额头全部饱满了,代表智慧。下面下巴呢,下面下巴不能够消下去,消下去的话,代表寿元短暂。

如果他朝上来,再朝向鼻子的,那就代表他老来多福,多子多孙。而且多徒众,他如果在道场里头呢,他得意的干将、助手很多。

所以这就是人面风水学呀,因为人面他有五岳,中岳什么?嵩山。西岳、东岳、南岳、北岳全部在这脸上。

以后有爬山的时候,老师再跟你讲一些百年千年古寺庙,为什么它能屹立千年?它里面有山川灵气,风水在那里常围绕。一个好的地方,你在那里都可以感受得到。好!我们看,哦,刚才讲的第三招还没跟你们。

第三招就是要多练莲花坐跟双盘。练盘腿呢,它长得是什么?你的腰马力,腰马力一长就可以长下巴。因为人体的额头代表心肺,颧骨跟这两层代表肝胆,下巴的代表肾、膀胱跟腰脚。所以你练了双盘莲花五旋坐以后呢,腿有力的,你的下巴就会变得饱满。这点很重要。

所以一般身体腰肾不足的,他练莲花五旋坐就会很辛苦,但是练一段时间他就没事了。像林叔他过来的时候,他说刚来的时候坐都坐不下,现在呢?几十个下来没事,他说本来上楼梯膝盖痛的,现在不痛了。所以说呢,练功少病痛,病痛不练功,练功无病痛。

好!看这个22篇了,伤寒、瘟疫呀,这个可不是小问题,小病痛。以前张仲景他就是因此而入医门的,称为医圣。因为他那个汉朝的时候兵荒马乱打仗啊,打得粮食都没得吃了,何况是这些药物更缺少。

所以 行起瘟疫跟伤寒,一批人一批人倒下死掉了。连年战乱,这时他的宗族里头啊。十几二十年了,死伤超过大半。因为伤寒而走掉着呢,也超过大半。所以张仲景他就发心要学医,而且一医学学八个字,八个字学会了,他就变成医圣了。所以八个字我们可以刻在石头上,可以做座右铭,叫:“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是很经典的。

这可以成为什么?成为将来未来我们世界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可以像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一样,那么令人瞩目。勤求古训,所以学医的要接到古代的这些医圣的脉法,这些法脉代代有传承的,勤求古训,都在古籍里头博采众方。所以他到民间里头去啊,周围师傅啊。这些先生有的方子,他通通记录下来。

所以老师跟你们讲在知足堂啊,不要以为你就是医生,有的时候,老百姓也是你的医生。我为什么能够悟到耳鸣耳响的妙药对,骨碎补跟王不留行?因为我帮一个老爷子治病的时候,他跟我讲,他说,我以前耳朵鸣响,一年响几个月都搞不好。

后来呢,就用一个民间偏方,骨碎补跟王不留行,骨碎补三十、五十克,王不留行一十、二十克,只要煎水了,这个一喝下去就不鸣响,管一两年。哎!我立马就记下来了。所以你说谁是老师呢?说不清。有时你对面的老农,他就是你老师,这叫一方之师啊。

他传给你一个方子的老师,有的时候古代就一字之师,给你转一个字啊,他都是你老师。所以我们主席讲,想做人民先生,先做人民学生。

所以这点很重要,一般谦虚的人他是长下巴,长寿元的。所以为谦受福啊,这个很重要。所以张仲景他就用这八个字,成就了医圣的医生。

伤寒病,极变迁。它那个极为复杂,变化极多。

六经法,有真传。张仲景,他开创性的著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影响非常深远。你学会了,你不单会治伤寒,百病你都会治了。所以老师以前跟你们讲,喝水要喝哪里?

水源头。学习呢,要学习这些源头的书籍,圣贤经典。找水要找水源,学习要学圣贤。这又是很好的经句啊。你们有没有笔记立马把它记下来呢?有的话像这种句子,你记它个千百句以后,你将来出口成章。

好!头项痛,太阳编。这个太阳伤寒,这是外表的,头项强痛。有些人他那个一伤寒疲劳以后,吹阵风,淋阵雨,头项强痛,畏寒发热。如果有汗呢,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

你看我们以前的家里人一感冒以后,农村人他 的方法,吃点姜、苏叶、荆芥汤。然后呢?立马躲在哪里?被窝里头,汗一出来,汗出身轻啊,汗一出周身就清爽了。

要不你就直接用我们当地的方法,你去拔龙葵。也可以配合一些紫苏一起放到那个锅里,熬了一整锅。然后那热气一蒸腾上来,你拿一块布把头盖住,再把热气盖住,让它熏头。等下头汗一出,四肢汗统统出来了。等下走路身轻如燕,就不再头身困重。

所以将来呢,我们五经富已经有两、三家汗蒸馆,我们也要做一个汗蒸馆。汗可以解百病。所以说无汗的时候用麻黄。但是病人他有出汗啊,头也困重没力,那我们就用桂枝汤。

上次有一个出汗很多,而且头啊,僵痛难耐的,淋了雨,吹了风了。我说用桂枝汤加颈三药一剂药吃完了身体就没事了。他说剩下两剂药怎么办?我说留到下次了,都不需要再吃了。所以有的时候,快的时候张仲景的方就是,一剂知,二剂愈。有时覆杯而卧,就一剂药里头只吃了两杯就好了,吃一碗就好。

所以这个太阳病的外感伤寒的, 关,我们要发汗解表。所以常发汗的人身体好,但是要发微汗。张仲景他忌发大汗淋漓,所以你干活呢,微微出汗就是补。大汗就是泻,微汗为补,大汗为泻。

你看很多风湿痹痛的人,他一去运动出汗呢,他每天运动量也不小,但是他还风湿,身体不舒服,因为他去都是搞的猛汗,大汗的又去洗凉水。老师昨天一看那个安排,昨天应该,挖这梗上干燥的田,还是应该挖底下那些湿的种红薯叶?

老师一想,昨天不是下了雨吗?那地上是潮湿阴冷,只有天干燥以后啊,很热的时候我才叫你挖下面的,它就能滋阴。如果天一下雨的时候,我立马让你挖上面的田,他就不受湿冷侵犯。所以老师这个安排,都是有中医指导。哈哈~

所以你别小看一个小小的动作,有的时候你不琢磨开来,你自己天气冰冷的时候,你就跳到沟里头挖阴冷的土地,受了风寒都不知道。天气燥热的时候,就在岗上干活呢,越看越燥热,不知道跳到阴沟里干活。哈哈哈哈~跳到那些凉润的地方,所以这个就是阴阳调和。

好!胃家食,阳明编。阳明肠胃,你看有些人感冒发烧以后啊,大便会堵塞便秘。有些人他吹了凉风以后,大便都拉不出来。因为毛孔鼻塞则肠管闭塞,它是一体一用的。

昨天我很高兴,那个有一个大便秘结的阿姨,她四天才一次大便,给这个小林一做了足底反射疗法,天天大便顺畅。所以便秘居然没通过刻意吃药,就可以让这个肠通腑畅。足反之功也,足底反射疗法。

所以知足堂做好了,接下来呢,我们又来一些能兵干将了。像赵斌他们这些一过来,我看时机成熟以后,我要开第二堂口,推拿堂。就说让你不来做脚下,来个做身上的,背上的,脸上头上的,只要你是长久的,又发心不取患者一文的,那么说,我就会让这个堂口变得无比兴旺。

好!这个胃家实,阳明编。阳明就是人感冒发烧有入里化热了,大便秘结要用一些清胃的白虎汤,或者通便的承气汤。大小便一通畅了,你不管发烧再高,大小便只要保持通畅,这个烧都会退下来,叫阳随阴降啊。

人的小便跟大便都是阴沉形的产物,一旦排泄下去就这高热就退下来,叫釜底什么?釜底抽薪啊。扬汤止沸只管一时,釜底抽薪,方管长久。

好!眩苦呕,少阳编。少阳胆的时候啊,你看一个人他早上起来目珠眩眩炫的,口苦苦的,咽喉干干的,小柴胡汤一下去就好了。

尤其是长期都是这样的,到外面熬夜了,或者喝酒了,应酬了,总之就起来口干干的,苦苦的,眼睛呢,又有眼屎或者花花的,怎么办呢?小柴胡汤。如果你想要让它对眼睛好一点,再加一点点生桑叶、或者菊花或者夏枯草都行,吃下去口苦咽干目眩症状通通消失。

所以小柴胡汤,你记住口苦咽干,目眩,只要任何两个一旦出现,小柴胡汤一下去。什么?就像板上定钉那么准,就是要好你的病。

上次有一个口苦多年的,口苦两年多了,他说不知道怎么到处吃消炎药,消不了。我说消炎药它能降火,它不能调你气机,它不能够搬运你气机。结果呢,我说开三剂药,他说三剂药行不行?要不开个十剂、八剂吧,你看一经常吃药的,一开口就十剂八剂。

我说这个小柴胡汤加龙胆草、牡蛎葛根这三味药治疗口苦,十拿九稳。一剂药下去口不苦了,三剂药吃完呢,到现在见我说真没想到这个中药这么好,所以弘扬中医靠什么?不看嘴巴呢,看疗效。那疗效口碑啊,口碑没有翅膀,但是它飞的比鸟还快,飞得比大雁还远。

大雁没飞上北京,但是我们的口碑已经飞上北京了。所以说现在呢,你们管什么?管疗效跟管基础。

好!再看吐利痛,太阴编。那天海彬还是谁,跟我讲这个肚子有的时候不舒服,足太阴脾经为病。脾主大腹,肚子不舒服的人,人长不壮。所以老师在这里要让你们身体先壮。你平时呢,这个肚腹隐痛,或者拉肚子或者消化不良的,要调足太阴脾。

养脾的呢,多喝一些山药粥之类的,或者炒山药,煮山药,蒸山药都行,它就可以补脾胃。

如果再配合理中汤,理中丸。到时候我会给你们脾胃不好的娃子送几盒理中丸,理理你们中焦。特别是手脚凉冷的,理中丸一下去手脚就暖了。而且长期素食的话,可以喝理中丸,长期素食的话。他的肠胃呀,容易偏凉一点,理中丸一下去,理中者,理中焦也。中焦肠胃呢,就像一团炉火。

所以上次有一个大便拉出来,她吃青菜拉出来还是青菜,腐熟不了,叫肠胃凉冷,他煮不熟,就像你锅里无火,一把青菜放到灶里头一煮一打开怎么还是青菜还没烂,没有付腐熟透彻,我说用附子理中丸,这时要加强,附子在下面暖肾阳,理中丸,理中汤它在中间健脾胃,等于锅下火又足,锅底水又沸。

那你丢什么面条下去,等一下就熟了,丢什么青菜等一下就是一锅熟。所以他吃了三盒以后,这种大便青菜样的状解除了。

这是要调太阴脾的,中医认为,各种病身体虚, 已经没办法了,就调脾胃,而且是长期调脾胃,不是调一、两天,脾虚则百病重生,脾胃一败,百病重生。脾胃一壮万邪减轻。所以我们中医认为,脾胃就是人体抵抗力。四季脾旺不受邪。

有一个老啊婆,她奇怪,她以前是一年打一次补药白蛋白,身体的可以少感冒,头晕,肚子不舒服可以少。

后来呢,半年打一次,后来呢,三个月打一次,后来呢,一个月打一次。身体呢,吹到风了就头晕。碰到水了就感冒,不是肚子不舒服就是鼻塞。她说两个交替的进行,问我怎么办呢?我说你不断的去打这些药水啊,外人给你借力。而提高你的脾胃,才是提高你自身的抵抗力。

我说简单,用附子理中丸,吃完三盒,现在不需要打那白蛋白了。出来吹风跟洗手、洗菜也不感冒,也不流鼻涕了。所以这个脾胃抵抗力太重要了。我们张仲景讲你只要脉象,摸下去有卫气的,中焦有力,这个人得大病都好医。摸下去没卫气的,则小病难缠。所以有些人一个感冒了,他被缠了两、三个月,一个咳嗽严重了,缠了大半年,为什么?脾胃先伤。

上次有一个脾胃虚的,咳嗽好久好不了。我说买参苓白术丸健脾胃,治太阴脾,结果一吃完了,大便成形。咳嗽随之而好。所以这也是经验哦,百病不治必寻到脾胃中去治,乃得于治。

但欲寐,少阴编。这里有没有人啊,像昏睡的鸡一样听课,听课就钓鱼了?叫但欲寐啊。但欲寐的人,你看,基本上是这个腰肾精华不够。他集中不了精神,或者一集中一下等下就跟不上了,叫但欲寐。

傻傻愣愣的,脑瓜里头啊,精髓不够。一个人白天都打瞌睡了,像《论语》里头,有一个谁是白天打瞌睡的?有一个学生,他白天打瞌睡呀,那孔夫子一出来那学生看了想要去叫醒他,边讲课他边打瞌睡,孔夫子他说朽木不可雕啊,千万别去叫醒他,他是身体差。哈哈~

等他身体养好了,我们再来鞭打他。所以白天打瞌睡也没关系,你让他睡吧,让他多睡,睡饱以后。因为他身体不行,它需要保护。像我们刚来超宝啊,她一天可以睡2个小时,而且可以连续持续数周,到时候慢慢的能睡到多久?

慢慢睡到20个小时。然后就慢慢的变成十五、六个小时一天,基本上是吃了拉的,洗了就睡了。哈哈~现在功夫堂有她身影了,讲堂也有他身影。为什么呢?她少阴肾精开始足了。足了以后就是雄狮要惊醒,必是少阴肾水足。所以一个人呢,只要把保好他的肾精,他迟早有一番作为。他不把握他的肾精,他再大作为,迟早败下去。

所以我们将来有一个《守精立业论》,守好你的精气神,你的事业自动旺。所以我们曾公看人为什么一看一个准?他不管你的过去,不管你的学历,一看一个人额头上有没有亮堂堂。叫功名观气宇,事业看精神。

大事业他必定有大精神。有大功名的他必定大气宇。昨天老师教你们练功,为什么要昂首挺胸,指要立才代表你有威武有精气神,这点很重要。像那竹笋一样它为什么精华够的时候,节节拔上去的,精华不够的才歇下去。

好,这个但欲寐,少阴编。我们碰到一个顽固的昏睡患者。他一天呢,就说有的时候站着都会睡觉,最厉害的时候开摩托车会睡着啊。这种情况你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人肥胖肥满,开着开着就打盹打盹就睡着了。哎呀,一下子又醒过来,非常吓人。结果了怎么办呢?

四逆散汤,附子、干姜、甘草加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给她升心肺的阳气,再升腰肾的阳气。吃药以后他说,哎呀!这个汤真救了我一命。所以这种白天采着茶叶干着干着呢,他老爸说人呢,倒在茶沟睡着了。

有这样的情况啊,到处求医很艰难,但是我们认准他这是但欲寐,就是说没精神,没劲就睡着了。它就可以这个少阴编,用四逆汤。

吐蛔渴,厥阴编。吐蛔虫身体又消渴,你看严重的那蛔虫会从嘴巴里吐出来,那肚子很多虫的。这个恶病到了后期以后呢,要治厥阴,厥阴是最里面的。所以身体告诉你啊,我们现在人为什么不需要很少吃这些杀虫药了?这是一个医生告诉我,他说他以前开药房啊,买治虫的药很多,到现在呢,怎么没见虫了?买得很少了,哦,原来吃的肉啊,吃的菜呀,都放了很多打虫药。虫在身体里头,很难生长。

所以这时代最喜爱最开心的是吃到自己田园自己种的果蔬,没打药,它长满虫,甚至外面的叶子烂了都不怕,它最起码没毒。它最起码农药残留少,甚至零残留。那些老叶子捡回去吃,都好,为什么?你身体不残留毒,所以人智慧就不会障碍。

所以现在老年痴呆为什么那么多?农药重金属残留在身体。所以现在社会四大病:家庭压力、事业波动、生态污染,加上饮食破坏。饮食没保障,四大病。如果你能够调整好,但是这四大病都必须在教育的基础上去做。

如果教育做不好呢,四大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我以前从来没看过五经富它会贴出一张告示,什么告示?准备要收环保税了,以前从来没有的。现在为什么有呢?原来五经富也慢慢的要面临这个,五经富本身工厂少,没什么大工厂。

但是别的地方污染了,它吹过来下来与它也有酸啊,为什么人到后面地球都是大家的家,不是一人的家。所以保护地球,也能保护我们自己。

好,如果真的碰到这些蛔虫怎么办呢?怎么断定孩子是蛔虫?他本来好好的,一下子就倒在地上一摸肚子转来转去,翻来覆去,肚子里有虫,所以用乌梅丸。

乌梅丸超级难吃的,你们以后想体验世间最难吃的汤药,就熬乌梅丸。酸、辣、苦、辛五味俱全,吃下去那眉头立马皱。而且哎呀,中药好恐怖啊。所以你们吃的普通这些所谓癍痧凉茶,苦茶,那根本不叫苦,大苦你没见过。

长沙论,叹高坚。张仲景多厉害,做过长沙太守。长沙论,叹高坚。理论丰富非常高深,而且经验广博兼顾屡用屡效。

存津液,是真诠。你要保存你的津液,所以你们去干活,什么东西都可以少带,水不可以少。你干活的时候,老师跟你们讲,一定要补够水,而且补温开水。我补得好以后水就是大药。

缺水了,百药乏效。水足呢,你就用轻松吃点药,身体就很好。所以张仲景很看重这个要存津液,是真诠。

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儿圆啊。就说《伤寒论》,提出了汗、吐、下、温、清、补六种治疗治病大法。然后呢?怎么灵活使用,你要自己去揣摩。

所以上次老师曾经跟一个老医,老医他身边一般不轻易让人去抄方的,他有很多秘方。他说,但现在他也很爱惜孩子,只有是很有水平的孩子,他才要教。他说好!我考你一下,八法是什么?

它是什么?一个么字一下来,我说汗、吐、下、泻、温、清、消、补。哈哈哈哈~不到两秒钟。像咏春打快拳一样,两秒钟就出了十拳、二十拳。他说可以了,不用考了,直接抄方,直接上路了。为什么呢?

也就是说你机灵、灵活以后啊,大家高手照个面就知道水平。不需要相面的,不需要再考来考去考。考来考去就是水平不够,才反复补考。

好!这个规矩废,甚于今。就说现在很多人,他不要这些规矩废掉了。结果得一个感冒,拖成了肾炎,不知道用发汗他就没事了。吹个风呢, 变成鼻炎。雨一下,天气冷了,搞成心肌炎。吃了这些凉药。为什么呢?这些规矩废了你就麻烦了。

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这些二陈汤啊,时代的方子,九味羌活饮,香苏散,平胃散它是普通的方子。它跟《伤寒论》的方子比起来差很远,但是你学了,你也可以讨口饭吃。

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就说有些人呢,他掌握不住这个发汗的汗法,一下子发太过了,身体也差。就像炒菜一样,都在炒,都不知道加水,就要炒焦了。所以这不是方法不好,是你操纵的人不好。

所以说,你如果用不好了,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看着人家都很痛心,中医失传了。这个医治医生的办法相当于脑后下一个颈针。

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瘟疫的时候大便不通,汗孔又不通,防风通圣。叫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汗通肠通呢,百病轻松。

以前的人只要掌握这个方法,你治很多病都有底气。以前每逢考试完以后,考试时间越紧张,脸上冒疮的越多,冒疮是紧张着急引起的,一旦考试完以后。我们老师说简单,就买防风通圣,大家买了一盒,每人分两包,吃完了出汗又拉,拉了一通,那疮就瘪下去了,两三天就好。这是治疗急性热疮的 方法,就出汗跟排便。

六法备,汗为尤。六法里头,汗法是最厉害的,所以老师每天在田园功夫堂,跟这个功夫菜园带你们是修炼最上乘的法叫汗法。汗法乃百法之首。

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就说有些后世时方也很厉害,但是呢,你不能执著于一家,要学百家。像凤凰之所以为百鸟所巢,因为它具有白鸟的美妙。所以学百家成一家。

司命者,你看医生他是掌握人生命的,勿逐流,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定见。

好!今天到这里,更多精彩在明天。

金宝听打整理

0

伤寒瘟疫方(汇总)

太阳

桂枝汤

桂枝白芍(各三钱)甘草(二钱,炙)生姜(三钱,切片)大枣(四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

麻黄汤

麻黄(三钱,去根节)桂枝(二钱)杏仁(去皮尖,二十三枚)甘草(一钱)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吹去上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不须啜粥,余将息如前法。

大青龙汤

麻黄(六钱,去根节)桂枝(二钱)甘草(二钱,炙)杏仁(去皮尖,十二枚)生姜(三钱,切片)大枣(四枚)石膏(碎以绵裹,四钱五分)

水四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上沫,纳诸药,再煎八分,温服。温覆取微似汗,汗出多者,以温粉扑之(白术牡蛎龙骨研末)。若汗多亡阳者,以真武汤救之。

小青龙汤

麻黄(去根节)白芍干姜(不炒)甘草桂枝(各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细辛(八分)

水三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二钱。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钱五分。小便不利,小腹痛满,去麻黄,加茯苓四钱。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二十一枚。按论云∶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今芫花不常用,时法用茯苓四钱代之,即猪苓、泽泻亦可代也,但行道人当于方后注明。

桂枝加葛根汤

即桂枝汤加葛根四钱。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啜粥。

葛根汤

葛根(四钱)麻黄(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二钱)大枣(四枚)白芍(二钱)水三钟半,先煎麻黄、葛根至一杯,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微似汗,不须啜粥。

阳明

白虎汤

石膏(八钱,碎绵裹)知母(三钱)炙草(一钱)粳米(四钱)水三杯,煎一杯,温服。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钱,清酒润)炙草(二钱)芒硝(三钱)水二杯半,先煮大黄、甘草取一杯,去滓,入芒硝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小承气汤

大黄(四钱)浓朴枳实(各二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更衣勿服。

大承气汤

大黄(二钱,酒润)浓朴(四钱)枳实芒硝(各二钱)水三杯,先煮枳实、浓朴至一杯半,去滓,纳大黄;煮一杯,去滓、纳芒硝,微火煮一二沸服。得下,勿再服。

少阳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人参黄芩炙草生姜(各一钱)半夏(二钱)大枣(二枚)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二钱。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七分、栝蒌根二钱;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钱半;胁下痞,去大枣,加牡蛎二钱;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一钱);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一钱五分,温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五分。

大柴胡汤

柴胡(四钱)半夏(二钱)黄芩芍药枳实(各一钱)生姜(二钱,五分)大枣(二枚一本有大黄五分)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钟,一日夜作三服。

太阴

理中丸汤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

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钱;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饮水者,加术;腹痛者,加人参;寒者,加干姜;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汤后如食顷,啜热粥,微自温,勿揭衣被。

四逆汤

甘草(四钱,炙)干姜(二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三钟,煎八分,温服。

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汤

干姜(六钱)甘草(四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三钟,煎八分,加猪胆汁一汤匙、人尿半汤匙,温服。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生姜(二钱)大枣(四枚)芍药(六钱)炙草(二钱)水三杯,煎一杯服。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生姜(各三钱)芍药(六钱)炙草(三钱)大黄(七分)大枣(四枚)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少阴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去根节)细辛(各三钱)附子(一钱五分)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去根)甘草(各三钱)附子(一钱五分)煎法同上。

通脉四逆汤

干姜(六钱)炙草(四钱)附子(二钱,生用)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白通汤

干姜(三钱)附子(三钱,生用)葱白(二根)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三钱,汤泡)人参(一钱五分)大枣(四枚生姜六钱)水煎服。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三钱)水一杯,先煮四味至一杯,去滓,入胶煎化服。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四钱)黄芩(一钱)芍药(二钱)阿胶(三钱)鸡子黄(一枚)水二杯半,煎一杯半,去滓,入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一日三服。

大承气汤

方见《阳明》。

厥阴

乌梅丸

乌梅(九十三枚)细辛(六钱)干姜(一两)当归(四钱)黄连(一两六钱)附子(六钱,炮)蜀椒(四钱,炒)桂枝人参黄柏(各六钱)

各另研末,合筛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捣成泥,入炼蜜共捣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饮食白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至二十丸。

当归四逆汤

当归桂枝白芍(各三钱)甘草(炙)木通细辛(各二钱)大枣(八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擘)水三杯,煎八分,温服。寒气盛者,加吴茱萸二钱半,生姜八钱,以水二杯,清酒二杯,煮取一杯半,温分二服。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一钱)黄连黄柏秦皮(各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温服。余详于《时方妙用·附录伤寒门》。

瘟疫方

人参败毒散喻嘉言最重此方,令微汗则阳气升,而陷者举矣。

此法时医不讲,余每用此方加陈仓米四钱,或加黄芩、黄连,屡用屡效。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以上各一钱)甘草(一分)

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七分服。加仓米,名仓廪汤,治噤口痢。

防风通圣散治热风卒中,外而经络手足,内而脏腑二便闭塞,用此两解之。较之三化汤较妥,亦为类中风实火治法。所用表药,火郁发之之义也;所用下药,釜下抽薪之义也。

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分)黄芩石膏桔梗(各一钱)甘草(二钱)滑石(三钱)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八分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半夏、五味。

藿香正气散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各三两)陈皮白术浓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神圣辟瘟丹神圣辟瘟丹,留传在世间。正元焚一炷,四季保平安。(此歌出聂久吾《汇函》)

羌活独活白芷香附大黄甘松山柰赤箭雄黄(各等分)苍术(倍用)上为末,面糊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初一侵晨,焚一炷辟瘟。

推荐阅读

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

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

更多阅读: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5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6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7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8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9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0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1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2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5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6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7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8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19讲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0讲眩晕第十五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1讲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2讲癫狂痫第十七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讲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讲疝气第十九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5讲痰饮第二十

《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6讲消渴第二十一

推荐阅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257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