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热转气之法体现古代温病学家的智慧。
在卫可汗,在气可清,透热转气之法清泄营分邪气,截断邪气路径,防止邪气传入血分而耗血动血,体现了古代医学家严密的思维。
那么临床中哪些方剂或药物能够透热转气,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今天小师妹分享了一篇关于透热转气相关药物的分析及临床应用,供临床 中医师参考学习。
营分证时,身热烦躁、夜甚无寐,斑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热入营分,多由气分传变而来,而热*之邪是引起营分证的主要致病因素。
“透热转气”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01
透热转气源头
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帝内经》,叶天士用来解释温病的受邪病位和传变规律。
邪在卫分,病位最浅,属表证;
邪在气分为病已入里,邪热转盛。
营是血中之气,营气通于心,病邪传至营分,显示正气不支,邪气深入,内陷心包,影响神志,甚则涉及厥阴肝经。
透热转气的基础便是卫气营血辨证,其作为营分证的治疗方法,出自《外感温热论》,书中提到“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乃转气分而解”。
透邪外解的思想多次在《温热论》中出现,可见其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全过程。
营分证的实质仍属郁热,其郁闭程度较气分证更甚;
气热陷营原因包括营阴素亏、邪热易陷以及邪气壅遏、逼热内陷,从而导致气机闭塞的邪气,形成痰湿、食积、瘀血、热结等;
透热转气之关键,在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营热透转气分而解。
02
透热转气药物分析
透热转气的代表方为清营汤,方中以犀角为君药清解营分热*,犀角直入营分以清解热*。
生地*、麦冬、玄参清热滋阴,壮水以制邪热,开阴亏血少之郁结,补营阴之不足,
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清热解*,开通脉内外之气道,使温邪在脉内得清,借助营气透转脉外至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具体应用。
寒而不遏、滋而不腻、透而不汗是营分透热转气法方药运用的基本要求。
本法针对邪热炽盛、营阴亏损、脏损气滞的病理变化及病损特点,药用清热解*、凉营养阴、透展气机之品,使营阴得以及时补充和布散,且能防止滋腻之品遏阻气机,邪热亦得以疏解。
在清热解*药物的选择上法宗“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甘苦寒或苦咸寒为主,取清热解*之品中兼有疏利气机之性者,以畅达气机,更重要的是能防止病邪的进一步深入。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但是犀角、玄参、羚羊角不具备透热转气的作用。
作为透热转气的药物,也不限于金银花、连翘、淡竹叶之属,
应当分析造成营热不能外透的原因,针对其原因选用相应的药物,或随证加减,以开营热外达之路,通畅气机,使营热外透而解。
如属于无形之热,以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清热解*,轻清透泄;
如属于有形之湿热,以芳香化湿药物透化湿热;
如有大便不通,但无腑实者,以金汁透达滞热;
如有食滞不化者,以山楂、神曲、麦芽透达食滞;
如有痰阻血瘀者,则以川贝母、胆南星或牡丹皮化痰活血,透达瘀热。
清营汤中金银花、连翘、淡竹叶三药确有透热转气之功,但不可拘泥于此。
凡是针对营分证病机,具有消导、解热、化痰、祛湿、化浊、行瘀之力,能祛除邪阻、通畅气机,使营热外达之药,皆属透热转气之药。
包括一些经方中的生地*、郁金、石菖蒲、*连、石膏、 、桃仁、牡丹皮等药。
同理,除清营汤外,玉女煎、牛*丸、至宝丹、紫雪丹、凉膈散、导赤散等都属透热转气之方。
03
透热转气应用
热邪入营分,邪热亢盛,则脏腑气机阻滞,透邪之法旨在通其闭郁,使入营之邪气外达,从而透邪外出,畅达气机。
在叶天士的《温热论》中,透热转气治法贯穿营分证的治疗。
营分证分热伤营阴和热陷心包两个基本证型。
清营汤、青蒿鳖甲汤是治疗热伤营阴的常用有效方剂。
安宫牛*丸、紫雪散和至宝丹适用于热陷心包。
清营汤由犀角(今代以水牛角)、玄参、麦冬、生地*、丹参、*连、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等九味药物组成的。用治太阴温病、暑温、阳明温病等。
邪入于里,营分证邪热入营当以清营泄热为主,加入轻宣透泄之品,透邪外达,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犀角清营凉血,配 银花、连翘、淡竹叶清泄里热,玄参、生地*、麦冬养阴,方可达到“透热转气”的目的。
针对营分证的治法,在透热转气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加减变通。
营热炽盛腑气不通者,在清营泄热的基础上加入通腑泄热之品,以达到去其壅塞,光焰自透的目的。
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证,其营热不能外透,阳明热结,腑气不通,在清心基础上,加牛*承气汤。
热炽盛兼瘀血阻络者,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品。
瘀热交结严重者,可选用犀地清络饮。
热在心营、下移小肠证在清热凉营的基础上,加以导赤清心汤。
热入营分兼痰湿阻滞者,在清营泄热的基础上,加入银花露以芳香化湿清热,使湿去营热外透。
邪热灼痰、蒙蔽心包者,用牛*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使闭于心包之痰热外透。
透热转气治法也适用于卫营同病,既有热灼营阴、营热阴伤的口渴心烦躁扰,肌肤斑疹隐隐,甚或时有谵语,舌红绛等症,又有风热外袭的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苔*白相兼等卫分表证。
在清营泄热的基础上,加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的金银花、连翘、淡竹叶,以开营热外达之路,代表方如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牡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
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
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透热转气之法体现古代温病学家的智慧。
在卫可汗,在气可清,透热转气之法清泄营分邪气,截断邪气路径,防止邪气传入血分而耗血动血,体现了古代医学家严密的思维。
透邪外达也体现了中医治法中为邪气寻找道路的思想,大承气汤的通腑泄热,桂枝汤的解肌发表,清营汤的透热转气,都是中医治法中为邪气寻找道路的体现。
透热转气的代表方清营汤中使用生地*、玄参、麦冬养阴,达到泄热存阴的作用,营分热势降低,则可顾护津液,这也体现了古代温病学家泄热不伤阴的治疗原则。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有所收获,亦或是疑问?
欢迎您在文末下方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