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有湿气,心慌时常有古名医张仲景用4

胃里有了湿气,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心脏不适?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现象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

接下来,就来分享一位经方大家的真实医案。

医案记载,有一位20多岁的男性。从某日的夏天起,就总感觉心慌,心悸。也做过很多检查,但都没有任何异常。

找到这位经方大家时,当时患者坐下还没多长时间,就要起身急匆匆地起身要去卫生间。

等患者出厕所回来后,身体显得很倦怠乏力。而且据患者自述:隔三差五,就会便溏、拉肚子,难以憋住。而且排便如清水一般。

医家再看其舌脉,发现患脉象偏弦,舌苔白滑。随后,再进行腹诊时,发现患者肚里有振水声。

随后再详细问其患者缘由时。据患者自述,在去年夏天,和几个伙伴一起外出游玩、爬山。一路上由于天气太热,就不断饮水。结果游玩结束回家后,就逐渐地有了上述的症状。

此外,患者还交代,经过长期症候体会来看。每次腹泻后,心慌心悸就会稍有减缓。随后又会慢慢复发。

于是,老先生就给开了一个小经方:茯苓,生姜各,桂枝,炙甘草。

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首先,患者的脉象偏弦。这则是在提示我们,可能有着肝郁的问题;也可能提示我们有着痛症;更有可能是水饮的问题。

而就上述患者而言,在腹诊时,有振水声。这就在提示我们,肚子里存在水湿、水饮之邪。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患者胃里有水湿。

而我们的胃和心最为相近。心,属火,为阳脏。因此,就天然地惧怕水湿之邪。所以,当胃中有大量的水湿之邪汇聚时,心神就容易发慌、不安。于是,所表现于外的就是心悸、心慌。

胃以通降为顺。因此,胃中聚有水湿之邪后,就容易向下通降。若水湿一旦下注肠间,就会表现出腹泻。

而腹泻后,胃中水湿减少。心就会稍有安定一些。这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患者在腹泻后,心悸之感稍有减轻的原因。

因此,从整体来看,患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胃中有湿邪、水饮。

因此,我们在调治时,就不能一味地从心入手,而是要想办法化解痰湿水饮。

而上文所提到的组方,其实就是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里的茯苓甘草汤。

方中以生姜散胃中寒湿之气;而茯苓能健脾利水;桂枝能行阳化气;炙甘草则可以健脾益气。

当然,再好的调治,都比不上有效的预防。因此,在喝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摄入凉水。日常不要贪凉。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及胃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377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