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金陵怀古的特点苍劲有力气韵沉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乃每逢佳节都有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之前我们说到,王安石因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而作了词《桂枝香》,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他的词——《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曲。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市,王安石在金陵呆的时间比较长,由于作者早年的抱负和晚年的愤慨,往往在登高观赏时,总要即景生情地对六朝历史加以回顾,用来抒发他对现实的感触;所以诗中不止一次地用《金陵怀古》为题。在诗中写的和在这词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上是一致的。词的上片是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开头是写登临的时间和地点。“登”是登高,临”是临水;至于登临的具体地点,作者没有明白指出。所谓“故国”是指的金陵,当时正值晚秋时节。晚秋的江南,天气还并不冷,树木还没有凋落,但是作者内心怀有对国事的忧虑。所以也就感受到天地间有一种肃杀之气。这既是作者对当时自然节令的感觉,也可以说是对当前政治气候的初步感受初肃”的“初”字并不是闲笔,而是具有深意的。

“送目”二字本来是远望,但这个“送”字用得极好。有由近到远望的过程,又有作者在瞭望中的不断搜寻,映衬出诗人有无限的心事,为下片的抒情埋下伏线。“千里澄江似练”句,无疑是借用了南齐诗人谢眺的“馀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然而它精练、确切是推陈出新的创造。秋日的长江,显得格外清澈,真象在辽阔的大地上扯起一匹洁白的绸子,可它一眼望不到尽头。有千里之遥;接着是写山,“翠峰如簇”是向上向远看。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壶。”这几句,相由远摇向近处的连续镜头。“帆”和“棹”都是船具,这里概指船“征”和“去”又都是远行,这里概指为来来往往。“残阳里”即表现了大幅背景,也说明了时间。残阳已经快要落山,来往船只也渐渐稀少,萧瑟的秋风中只见江边酒家的旗子还斜插在那里。

这样写景,笔墨间是带有感情的。这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正是面对眼前的茫茫烟水,他忧怀国事,想起历史上的陈迹,简直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这时候,我们似乎看见诗人从低回沉吟中慢慢地抬起头来,向另一个方向秦淮河望去。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这儿写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装饰华丽的游船,向着远方游去,就像飘在天边淡淡的云雾中间。“星河鹭起”的“星河”即天河,用来比喻天水相接的长江;“鹭起”是说白鹭鸟在翻飞起舞。不过,这里不可呆看,白鹭又暗指位于秦淮河与长江接流处的白鹭洲;作者从高处眺望,水洲突出江面,真象是白鹭在天河里翩翩飞舞。此处一笔作两笔用,即象写鸟,又像写洲,是化静为动的手法,容易给人以动态感觉。

最后一句,所谓“画图难足”,“难足”是难以满足的意思。表面上是对上面描写作一收束;但也在说明,这样一派壮丽动人的景象,就连画笔也无法把它画得完美。这样,就在赞叹中暗暗引出了下片。下片全是抒情。上片通过有选择的景物写金陵,下片就追怀历史写怀古,这就写足了《金陵怀古》这个题目。过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只用一个“念”字,就把人们引向了数百年前的六朝时代。

“念往昔”的“念”字,有顿然领起之妙,是诗中找不到的。“繁华竞逐”应该是“竞逐繁华”,作者有意颠倒。“竞逐”是说竞相追逐;“繁华”指的是过着荒淫奢靡的生活,在这儿主要是指陈后主说的。词中的“门外”指的就是朱雀门外,隋兵攻入城内这件事;“楼头”指的是结绮楼,是张丽华居住的地方。诗人却又把笔锋一转,说出“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的话。“漫嗟”是空叹,“荣辱”在这儿指国家的兴亡。王安石深深地叹息着,千古以来,有多少人登高凭吊这金陵故都,为兴衰变化而慨叹,但都没能对现实起丝毫作用,简直就是白白的叹息。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二句是合写景和情。前句说:六朝的兴亡往事象眼前的江水一样过去了,下句用“但”字一转,指出作为历史见证的寒烟衰草,却年年如故。“寒烟”指凄寒的烟火,“衰草”指衰败的草,以“寒烟衰草”来形容国家的不振作,就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寒烟衰草”年复一年,古往今来,大体含有对历史将会循环重演的暗示;除非人们把它当一面镜子,从六代兴亡的历史中吸取应有的教训。然而事实恰恰和诗人的愿望相反。“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后庭》遗曲指的是《玉树后庭花》乐曲,是陈后主作的。据说当年陈后主每次大宴宾客都要让贵族文人们作诗,选其中最艳丽的配上乐曲,让宫女演唱,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玉树后庭花。因为他在要亡国时都还同张丽华听奏此曲,所以后人称它是亡国之音。杜牧《夜泊秦淮》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就是歌女。作者沉痛地指出了,今天的人们早已把六朝亡国的教训忘记了,所以仍旧常常听到歌女们唱着这种亡国之音的《后庭》遗曲。

这首词雄放中有些沉郁,它同作者所描写的历史悲剧和其中寄托的忧虑是分不开的。用历史作题材,怀古伤今,在诗里是屡见不鲜的,但在词中,王安石之前是极少见的,更没有写得这样出色的。作者登临赏景,联想起前代兴亡的历史;由历代的兴衰更迭又联想到今日国家的前途,于是感慨系之地表明了自己对政局的关心和流露出想要加以改变的愿望。词中先写景,后抒情;写景中有抒情,抒情中也有写景,如此情景交融,互相引发,更能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人力量。王安石是诗文大家,作词并不是他的主业,但这首词选材得体,结构严谨,明比暗喻,手法娴熟;造语凝练生动,格调苍劲有力。全词一律用仄声入韵,使人感到思想深邃,境界开阔,开合有致,气韵沉雄,没有一般“悲秋”、“怀古”题材那种凄切悲伤的气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39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