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些事儿要知道漯河日报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精美H5

3月14日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前,记者采访我市的民俗研究者和一些市民,带大家了解丰富多彩的二月二民俗。

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有理发的习俗,俗称“剃龙头”,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民间流传正月剪头不吉利的说法,很多人在腊月理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一天,借“龙抬头”之吉时,大人理发会带来好运,辞旧迎新,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孩子理发,龙能保佑他们茁壮成长。所以每逢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在市区文化路一家理发店工作的张鹏告诉记者,每年二月二店里都客人爆满,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摊煎饼打灰囤

在古人心目中,龙是祥瑞之物,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天下旱涝,庄稼丰歉,全凭它的旨意。据《老漯河说漯河》记载,农历二月二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惊蛰已过,春分在即,春耕大忙来临,所以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龙抬头”寄托了古代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鏊子流。’在漯河,二月二这天有吃煎饼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摊煎饼。摊煎饼用的是萝卜丝或豆芽之类的食材,豆芽的形状类似蝎子、蚰蜒、蜈蚣等爬虫的爪子,把它们煎来吃寓意除去害虫。从前农村摊煎饼都用鏊子(一种铁制炊具),所以有了这句俗语。”69岁的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民俗研究者刘西淼告诉记者,摊的第一个煎饼要敬过神后才能让家人吃。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刘西淼介绍说,二月二这天民间还有撒灰的习俗,如今这个习俗仍在漯河许多乡村流行。撒灰一般用草木灰。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避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避除百虫”;在打谷场或粮食囤四周,由家里的女人将灰正三圈、倒三圈撒作大小不等的圆圈,称作“围仓”或“打灰囤”,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满仓囤;将灰撒在井边,嘴里念着“引龙回”,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直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以求风调雨顺。

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文中记载的正是二月二摊煎饼、撒灰等习俗,可见这些习俗历史悠久。

敲槽头拍瓦舞龙

今年87岁的张桂枝老人回忆说:“我小时候,在农村,到了二月二这天,由家里的男人往马厩的食槽里放一把料和草,用拌草棍搅拌均匀,再浇上一瓢水。这时候男人要用拌草棍敲打槽头,大声念:‘二月二敲槽头,骡马兴旺不发愁。’”

“二月二有拍瓦的习俗。”今年61岁的市民刘海民告诉记者,惊蛰之后万物复苏,蝎子、蚰蜒等爬虫也开始活动了。旧时蝎子、蚰蜒、蜈蚣特别多,一不小心就会被它们给蛰到。二月初一晚上,孩子们会在睡觉前准备好瓦片,到了二月二清晨,家家户户都会响起拍瓦片的声音,大人、小孩都要拿两块瓦片边敲边念“二月二拍拍瓦,蝎子蚰蜒(蜈蚣)都木(没)爪”,以祈求平安、祈求全家人没有疫疾。

刘西淼告诉记者,除上述习俗外,二月二这天民间还有上街舞龙的习俗,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在龙的庇佑下再获丰收。这一天也会举办庙会以纳吉迎祥。

文/图/视频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刘净旖

H5制作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郭瑞

统筹

左小正

编辑

于绍泉

审校

孙书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42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