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当是雁字横空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秋分时节,与天地平分秋色,该是何等的气魄与豪迈。

中国人对节气的迷恋,是农耕文明融化到血液里的四季唱和,其中,秋分和春分,又似乎多蕴含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有云: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天地平衡、昼夜均分,颇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既有二分,就一定会有偏好,当然也有“好事者”要一较高下,唐朝的刘禹锡是属于“搞事情”的,一首《秋词》洋洋洒洒,还并不令人讨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世间,从古至今,随波逐流容易、老调重谈容易,难得的是剑走偏锋、敢唱反调,且令人信服。

今天的键盘侠、喷子类的不算,为了反对而反对,属于失了智、没有理性、缺乏人性和共情心理的不可理喻之谜之行为。

刘禹锡的高明之处,在于一反文人的“悲秋”传统,且把愁与凄惨抛,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众人在秋天看到的是寂寥悲凉、志士失志、现实失望、前路茫茫,但诗人刘禹锡偏说秋比春好,人生有志,就如孤独的、犹如斗士的鹤,冲破秋之肃杀、赢得青云志万里。何况,这《秋词》另一首又说了秋之大美胜在风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色之斑斓,就像是打翻了颜料盘,深红和浅*的搭配,是犹如西方油画一般的浓烈,同时配以秋山、秋水和秋夜白霜,就是极致高雅的情韵,冷冽清明、文质彬彬,不是君子风又是什么?

不要以为,秋分,只是昼夜均分的物理现象,必然发生、无从演绎。从某种意义上,如何瞰秋、思秋,分的也是思想之格局、视野之高下。

所以,一味地悲秋失了独立思考之精神,而如宋代王洋所说的“须知秋日胜春朝,一鹤凌空振羽毛”,又显得拾人牙慧,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以诗致敬前人吧。

关于秋分,宋朝的谢逸的《点绛唇》就像一场梦,美得不像话: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月光凉凉,桂花香气悠悠地飘向远方。遥想当年仙宫宴会,素衣霓裳翩翩起舞、仪仗飘飘、人影散乱,彻夜吹奏昭华丝竹仙乐飘飘。

正因为美得无处藏,所以唐代的杜甫在《晚晴》中才会沉醉而未归: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鸟兽逢秋而自得,兴起之久客未归。秋天还真是去野、去放肆、去踏秋的好时节,秋分更是世间万物均达到了微妙平衡的美妙时刻。

这一切,落在了唐代诗人元稹的眼中,就是一首《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妙的就是一个“均分”,一切都刚刚好,不偏不倚、甜咸正当,是宋代释文珦《秋分前日偶成》中的

“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均分、中庸之道,就连人的五感也是各有所触。眼之所见,有南飞的大雁,一起带走的仿佛还有夏日的热度和留恋,所以敢不心惊嘛;鼻端所闻,有桂子初香,挥之不去的是秋日的饱满与丰足。

明代的孙作在那一年的秋分之夜,心生了思乡之情,于是吟诗一首《客中秋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秋分夜已凉,家乡老宅的园子里应该落下白露霜了,皓月当空的夜晚,天色澄明,偶然听闻的一声雁鸣,到底是失群的“孤雁天高阊阖风”还是排成一字的雁群,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只看到了诗人的独自感愁、喝酒排闷。

他的初熏,也是我们在秋日里的微醺,微醺在桂花香浓的梦境里。

“清代的第一女词人”、与纳兰性德比肩的顾太清有诗词云《金风玉露相逢曲丙寅中秋,是日秋分》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芭蕉叶老,梧桐叶落,老健春寒秋热。须知光景不多时,能几见、团圆佳节。

到底是哪里来的桂花香呢?也许清代郑孝胥在《秋分》中给出了答案: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原来,这桂花香,是到了时候了,秋雨潇潇、阴晴数变,也挡不住桂花迎来了自己的好时节。如果秋分没了桂花的幽幽相称,该是多么地无趣,想来怎么也该是葛立方《次韵蔡仲平茶苑中秋》中的那样“素魄经秋分外明,桂枝浓傍蕊渊清”。

既然,月色下,桂子飘香、孤雁偶鸣,那我们的归路又在何方呢?于是,宋代的周文更就在《游韬光庵与沈千秋分韵作》中表示了这样的担忧:

转径白云近,回风清磬残。霜花欺客眼,江雁怯秋翰。片石泉声细,千峰日影寒。烟深鸟不语,归路已漫漫。

即使归路漫漫似看不到头,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人生途中欣赏着秋分时节的万物有声,宋代陈匪石所著的《月华清》如此说道:

连夕阴雨,中秋后一日放晴,月分外皎洁,是日值秋分节江雁涵天,阶蛩吟露,素娥今夕初见。水令翻新,恰好剪秋一半。琼楼迥、金镜谁磨,莲漏永、玉绳徐转。相伴自、广寒游后,芳期能展。吴质不眠已惯。怕老树婆娑,斫来还满。小影山河,胜隔雾屏云幔。纵未睹、昨夜星辰,忍负却、故园心眼。良愿。要人间普照,清辉无限。

剪秋一半,谓之秋分。而这满地的月色,带着清冷的光,则是时间启幕更浓秋意的号角。而诗人更是许下心愿,期望这无限清辉能让人间普照,所谓“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459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