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
出处
《晋书》卷五十二〈郤诜列传〉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典故
1.丹枝(仙桂,东堂桂,芳桂,青桂):比喻科举功名。
宋王禹偁《送鞠评事宰兰溪》诗:“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
宋无名氏《百字歌·寿张簿》词:“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
唐罗隐《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2.丹桂(桂枝):比喻秀拔的人才;比喻科举功名;代称月亮
唐*滔《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
Ps:窅窊:(音舀挖)凹凸的样子
唐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唐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3.失桂:科举落第。
唐卢纶《送魏广下第归扬州》诗:“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
4.折桂(擢桂,攀桂,桂折,桂科):科举及第。
唐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杨万里《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印山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唐贾岛《青门里作》诗:“若无攀桂分,秪是卧云休。”
唐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5.昆玉:比喻志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
唐陈陶《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崑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6.东堂策:指策试或策文
前蜀韦庄《鄠杜旧居》诗之一:“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磯。
7.桂籍: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宋徐铉《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
8.片玉:群贤之一。
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9.诜桂(诜枝):比喻练达能干的官吏
唐杜牧《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召》诗:“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詵桂亦徒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