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本文来源:
~年,陈雁黎陈老医院内科研究所毕业实习时,在该院工作的大师姐聂惠民老师,有一册手抄胡希恕胡老撰写的《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即胡老讲座中常说的常见病常遭遇方证)。同学们如获至宝,相互传抄。按原计划7月5日实习结束,6月5日“文革”开始,北京高校停课。因未能见到大师姐,《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便留在陈雁黎陈老处。时光荏苒,半世纪后,在此完璧归赵。----参见陈雁黎《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辩证》(第二版)。
《胡希恕常见病辨证用方提纲》,即胡老讲座中常说的常见病常遭遇方证,共十九论。通过本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胡老在常见病中所用的处方心得,这全是胡老的临床经验和干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今天我们学习!
第五论有关心力衰竭的辨证用方
1.木防己汤:
木防己三钱,桂枝二钱,人参四钱,生石膏二两。
木防己汤支饮方,桂二防三参四两;
膏十二枚心下痞,脉沉面黑喘满康。
辨证:呼吸困难,喘鸣,浮肿,心下痞坚而脉沉紧者。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三钱,人参四钱,桂枝二钱,茯苓四钱,芒硝三钱。
木防己汤支饮方,桂二防三参四两;
膏十二枚心下痞,脉沉面黑喘满康;
防己去膏痞坚甚,苓四硝三二便通。
辨证:服前药愈而复发,复与不愈者,此为实,宜本方主之。
3.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
大柴胡汤二两黄,芍三枳四(枚)五生姜;小柴胡(汤)去参与草,少阳阳明下之良。桂枝茯苓桃药丹,腹痛癥病等分煎;头疼昏晕烦悸痛,降逆祛瘀此方功。辨证:胸胁苦满,呕而不欲食,或咳或喘或唾血痰而大小便不利者。
按:本病的气喘,以现上方证为最多。应用麻黄为主的配方,机会甚少,须注意。
4.大柴胡汤与己椒苈黄丸合剂: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葶苈子三钱,椒目三钱,木防己三钱。
大柴胡汤二两黄,芍三枳四(枚)五生姜;小柴胡(汤)去参与草,少阳阳明下之良。己椒苈黄各一两,蜜如梧子服一康;腹满口干兼舌燥,二便不利除水气。辨证:水肿,腹水,胸胁苦满,或呕,或喘,而大小便不利者。
相关案例分享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治心力衰竭.
贺某,男,62岁。
初诊日期年10月15日:双下肢浮肿、胸闷,喘满二月。有冠心病,心肌劳损已五年,近两月来胸闷、心悸加重,动则喘满,且出现双下胶浮肿。西医给服强心利尿药,未见明显疗效。又服中药十余剂,症亦不见好转,更感头晕、心悸明显,而找胡老治疗。
近症:胸闷,心悸,头晕,气短,心下痞满,口唇紫绀,口干,大便干,小便少,双下肢浮肿明显,舌苔白腻,舌暗紫,脉沉弦细。
胡老予: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已四钱,桂枝三钱,党参六钱,茯苓六钱,芒硝四钱(分二次)。
结果:上药服三剂,下肢浮肿明显消退,头晕、喘满、心下痞满明显减轻。上方去芒硝,加生石膏一两,服上方六剂,浮肿已,胸闷、心悸各症亦不明显。
按:本例是中气虚寒非常明显的冠心病,因此以党参、桂枝温补中气。因中虚寒甚而饮邪上逆,故见胸闷、喘满、心悸等症。又因饮邪盛溢于下故见双下肢浮肿。此时应温阳利水,用温补中气药,但痰饮停久,常易化热,乘虚上逆,治本应降逆。若忽略于此,会囿于黄芪为补气之长,于此用其温补中气,使气升不降,饮邪亦随上逆,故使胸闷加重,更出现头晕等症。
胡老辨证为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是因本患者不但中气虚甚,而且气逆水盛也明显,同时又有心下痞满、二便不利、口干明显等症。因此,以党参温补中气为君,以桂枝温中降逆为臣,以防己茯苓利水化饮为佐,并使以芒硝清热除坚满,标本兼治,故见效迅速。这里更强调的是桂枝降冲逆的作用,是与黄芪升提正相反,一味之差,疗效迥异。关于桂枝的降递作用,胡老反复强调,熟读桂枝汤诸方证可自明。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参见陈雁黎《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辩证》(第二版)一书,方歌本人原创。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文章、图片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别忘了,戳一下“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