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附子温经复阳,助气以止汗。诸药合用,共达调和营卫、温阳固表之功。临证以汗出不止、恶风、四肢拘急、小便难、脉浮大无力为运用眼目。本方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验案举例
李某,男,21岁,年10月13日初诊。反复流涕、鼻塞2年余。自幼体弱,2年来每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出现流涕。曾作过敏源检测及中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不解,且因服用氯雷他定、扑尔敏等药后头昏、记忆力下降而来诊。刻诊: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伴头昏,乏力,四肢酸痛,素恶风寒,喜温多寐,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外观形体偏瘦。
六经辨证思维及诊治
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头昏,乏力,四肢酸痛,恶风寒,为太阴病,太阴中风,表虚不固。
喜温多寐,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为少阴病,阳虚失温。
四诊合参,共为太阴少阴合病,证属太阴中风,阳虚失温。治宜补虚以疏风,温阳以固表,据证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g,赤芍10g,炙甘草6g,大枣20g,生姜10g,炮附子10g(先煎),防风10g,羌活6g,仙鹤草30g。6剂,水煎。药后诸症悉减,前后三诊,方中附子依次加量为15g、20g,共服18剂而愈。
按语
本案虽条方所述汗漏不止之主证,但汗、水、津、血同源。且患者涕流如水,形似汗出不止。又《伤寒论》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故以桂枝汤补虚固表以祛风,附子温阳,羌、防疏风通窍,仙鹤草收敛补虚。
注:信息来源于网络,中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