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必读伤寒经方小青龙汤

导读:本证与大青龙汤证均治表里同病,且表证皆属风寒袭表之伤寒表实。但大青龙汤为表寒里热,以不汗出而烦躁、舌红苔黄等为辨,治在清里热,本证属表寒里饮,以咳嗽气喘、痰白清稀为辨治疗重在蠲化里饮。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小青龙汤方组: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方证

原始证:外寒内饮证

病因病机: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引所致。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无汗,咳嗽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症:发热,恶寒,无汗,咳嗽,头面四肢腹中,舌苔白滑,脉浮

应用方证

①外寒内饮证

②外感痰饮证等等

①急慢性支气管炎

②喘息性气管炎

③支气管哮喘

案例分析

喘证:孙某某,男,65岁,退休教师,年1月就诊现病史:"咳喘20余年,加重4天。患者有慢支病史20余年,咳、痰、喘反复发作,而尤以冬季为甚。4天前因受凉咳嗽,痰色白量多质稀,喘而不能平卧,伴有畏寒发热,无汗,胸胁满闷下肢浮肿。查体;苔白滑,脉浮紧。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邪相争,故见发热、恶寒、心,无汗、脉浮紧。内饮外寒相招,外则表气郁闭,内则饮邪流溢,肺失宣肃,故见咳嗽、痰色白量多质稀、喘而不能平卧、胸胁满闷、下肢浮肿、苔白滑等

:外散风寒,内化里饮

:麻黄9克,芍药、半夏各10克,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克,炙甘草、桂枝各6克。

此病虽病程较久,但病因,病证,病机都与《伤寒论》原文切合,故当用小青龙汤原方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8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