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义]
此补心阳,散寒邪,镇惊祛痰之方。
[主治]
伤寒误以火迫出汗后,阳气飞越,惊狂不安。但必须具有身热、恶风寒的表寒证和不喜冷性饮食、口不渴等阳虚现象。
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药品]
君:桂枝三两?臣:生姜三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佐:甘草二两,大枣12枚?使:牡蛎五两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桂枝、炙草以补心阳;芍药性寒,不利于心阳之虚,故去之;姜、枣调和营卫,以解未净之外邪;蜀漆祛痰;龙、牡镇静,以疗心神不安的惊狂。
经云:“重可祛怯”,龙骨是化石类,牡蛎是贝壳类药,主要化学成份都是 钙,质量较重,祛怯镇惊,专门交通精神,去结气,化瘀浊。龙骨和牡蛎是一对对药,开方时候,常写作“龙牡”而合用。
发汗后,津液已大亏,虽表证不解,也不可再发汗了,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过汗亡阳,津液欲绝,热量不足,身体会发冷,甚至是阴阳格拒,四肢逆冷,伴躁动不安。亡阳危证,在西医属于“周围循环衰竭”,常见于心内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本方证并不是亡阳危证。《金匮》关于本方证条文只是说被“火邪”所伤,津液亏损而已,下焦寒饮乘虚而上冲,会出现吐逆,因此要去掉芍药,因为内里的寒饮上凌,芍药性凉,不能用,要用蜀漆。?
蜀漆,辛苦,微温。《神农本草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结聚邪气,蛊**注。?
龙骨,甘温。《神农本草经》:主心腹*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咸凉。《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蜀漆和龙骨,《本经》记载都是性平,实际上,它俩有温性。蜀漆温降而散水饮,和半夏是一类功效。加龙骨牡蛎,是镇惊去水饮结聚,交通精神。这三味药,都是对治痰饮结聚,上扰心神的。加上甘草大枣养胃气津液,桂枝生姜解表和降逆。?
可以看出,这个方治疗津液亏损、寒性水饮内结冲逆而表证不解,六纲属太阳外感病合并太阴本证和阳明津亏。?
寒饮结聚成实邪,是本方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因此,要用有攻破力量的蜀漆对治,
[禁忌证]
喜冷畏热,有里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此治心阳被伤,外邪已净,温性镇静之方。
案例:
案一:醒后入睡困难治验?
患者:张某邓州市城区人
性别:男
年龄:9岁
初诊日期:年11月3日
夜半醒后不得眠,脉虚,面白,流涕,鼻塞。
处方: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方组:制附片15g(另包先煎半小时)桂枝45g龙骨60g牡蛎75g常山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大枣12个(撕)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治疗效果:症状消失。
?
医案二:心悸梦魇治验
患者:孙某邓州市城区人
性别:女
年龄:82岁
初诊日期:年10月29日
头痛,心悸,夜睡易梦魇。舌青,苔薄白,脉弦,大便稍干,有心脑血管病史,曾中风,现在坐轮椅来诊。
处方: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方组:制附片15g(另包先煎半小时)桂枝45g龙骨60g牡蛎75g常山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大枣12个(撕)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效果非常不错,心悸大减,舌淡红,脉沉虚,右季肋下痛。
效不更方,上方三剂。
治疗结果:前几天老伴来看其他病,病人已大减轻。
?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牡蛎五两蜀漆三两蜀漆换常山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医者按: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本意是太阳病,发展至伤寒阶段,这可以理解为阳气不足的慢性病,亡阳是损伤阳气的意思,而不是死亡的意思。本病为阳气不足的慢性病,体虚之人,以火热疗法,更加损伤了阳气,比如汗出太过。必惊狂,病人一惊一乍,不一定表现为疯狂、躁狂,有的人可能为哎吆一下,愣一会儿。因心阳不足,心藏神,主神明,君主之官,所以卧起不安,这是一个精神病障碍。
涂华新老师曾说过,虚人,心阳不足之人,只要后半夜发作,惊,恐,醒,狂,躁,烦,哭,甚至夜间电话铃突起而惊吓起病,皆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