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里桂枝头,与君说中秋
岁逢丁酉,时值中秋。这一夜山河清远,湖畔石白,月光舒开眉头一年未平的褶皱,调子清澈温柔。嫦娥姐姐今夜折下一枝花来,抛向 ,而我在未名湖畔,轻轻捞起,枝条剔透,花色好看。
月中的婆娑树上,一朵花是一个久久长长的相思酿成的故事。月明无云妨,载酒少年游。我有那么多那么多那样地喜欢着的文字想轻轻的念给你,就在静园的草坪上,天穹高远,月色淡然,你愿不愿意,听上一段?
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汉以前,秦以前,人们就喜欢看月亮了。嗯,就是像今夜这样,这么大这么好看的月亮。看着月亮,会想到踏月色而来的,美得叫人捧在心尖怜爱的姑娘。
然后啊,就有了这样的歌谣——
国风·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懆兮!
(来源: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爱而不得,真真是教人焦心,得而复失,又别是一番烦恼。可是,这样好的日子,上天大概也会格外垂怜。听,咿咿呀呀的念唱声里,这个唐朝帝王家的故事,终于在清初剧作家洪昇的笔下圆满了——
长生殿·第五十出·重圆(节选)
仙家美眷,比翼连枝,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生合〕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
〔仙女〕月生娘娘来也。〔老旦上〕“白榆历历月中影,丹桂飘飘云外香。”〔生见介〕月姐拜揖。〔老旦〕上皇稽首。〔旦见介〕娘娘稽首。〔老旦〕玉妃少礼,请坐了。〔各坐介〕〔老旦〕上皇,玉妃,恭喜仙果重成,情缘永证。往事休提了。只怕无情种,何愁有断缘。你两人呵,把别离生死同磨炼,打破情关开真面,前因后果随缘现。觉会合寻常犹浅,偏您相逢,在这团圆宫殿。
〔仙女〕玉旨降。〔贴捧玉旨上〕“织成天上千丝巧,绾就 百世缘。”〔生、旦跪介〕〔贴〕“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 。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如敕奉行。”〔生、旦拜介〕愿上帝圣寿无疆。〔起介〕〔贴相见,坐介〕〔贴〕上皇,太真,你两下心坚,情缘双证。如今已成天上夫妻,不比人世了。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永成双作对,总没牵缠。游衍,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收拾钗和盒旧情缘,生生世世消前愿。〔老旦〕群真既集,桂宴宜张。聊奉一觞,为上皇、玉妃称贺。看酒过来。〔仙女捧酒上〕酒到。〔老旦送酒介〕清虚殿,集群真,列绮筵。桂花中一对神仙,桂花中一对神仙,占风流千秋万年。〔合〕会良宵,人并圆;照良宵,月也圆。
时光的轱辘咕噜咕噜的转呀转,下一个汲起来,在桶里一晃一晃闪着光的,可不正是宋朝的曲子词?呀,你问我宋朝的中秋是怎样的?还是让开封来的孟元老,给你絮叨上一段吧——
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倘若能回到那时候,那一定要做一个从夜宴里偷偷溜出来,在满目花灯满耳箫鼓里蹦蹦跳跳的小童子才好。踏花街,听巧笑,偷饮酒,乱调弦。
不过,从繁华的都城走出去,从轻歌曼舞里走出去,那个洞庭湖畔独立的词人笔下,别有一番疏阔高远——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好时佳节,良辰美景,“并游或结伴于良朋”,大概会是个好主意。踩着月色,会不会摇摇晃晃的走到云朵上?天幕低垂,月亮像个叫人流口水的大丸子,也许我们可以轻轻敲响袁枚的门,请他把月亮添到自己的食单上——
戊子中秋记游
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喏,你看,这枝桂条指着的星星,好像悄悄挪了位置。我们的故事里,也在悄悄斗转星移。下一个端出来的,可是热腾腾的近时文字哦。那是取瓢月光,煎片童年,添几十岁月为佐熬出的暖暖羹汤——
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账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 ,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曰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见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
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账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夜渐渐深,远处梆子声也敲得更长了。让我借着这个轻轻的鼓点,把 一朵花里藏着的诗念给你听吧——
中秋
余光中
一刀向 ,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残月?
刀锋过处,落我们在两旁
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
默默是我的白昼惊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
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
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你像夜会渐渐丰满
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
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
该你凌波而翩翩东来呢
或是我乘风去西南?
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
嫦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
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故事念完了,你的眼睛似乎也微微闭上了。那么,这枝花就请你带回去放在枕下,丁酉岁 枝盛开的桂花,有着一年的好运气,有着所有御风驾梦相聚于此的中文人的祝福。
——更漏悄悄,山水迢迢,愿今夜明月托好梦,涉水远,过山长,渡君归故乡。
供稿: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