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桂枝汤生活中的小妙用

我们都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也是农活最为繁重的一段时间。清明节,学校必然会放上一个小长假,很多同学估计就是祭祭祖,到处踏踏青。而我,除了祭祖这天可以放松一下,其余两天都在与脚下的土地做斗争,面朝黄土,背朝天。我的武器便是一把锄头,口袋里装满子弹——玉米种子,干劲十足,还出了一身的汗,欲把几天的活全部干完。一天下来,战绩着实可嘉,就连老爸这个拥有十几年抗战经验的老手都对我连连夸赞。晚饭过后,老爸叫我赶紧去休息了,说今天累坏了。我却不以为然道:“这有啥累的,太小瞧我了”。结果,第二天真打脸,腰酸背痛,四肢酸痛,软弱无力,弟弟还丧心病狂的嘲笑捉弄我一番,时不时给我一巴掌(这时是真的不想要这个弟弟)。

痛是真的痛,时间还很长,就像体育老师突击让我们跳蛙跳后第二天的感觉,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甚至还厉害点。我一想,这不行,想个法子解决一下呗。这时便想到马老师第二次课讲的第一个经方—桂枝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一剂服药后喝热稀粥适宜以助药力。仅仅五味药便发挥了大作用,当天就把药煎服了。不出意外,第二天全身便没那么痛了,力气也恢复了。大家可能对仲景先生的桂枝汤都比较熟吧,但是仔细想想,适用桂枝汤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脉证要点,须有“脉弱自汗”的证象;二是病机要点,应属“营卫不和的机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桂枝汤的原因,因为在学校上课没怎么运动锻炼,突然剧烈运动,费力太过,汗出较多,致使全身疲劳,肌肉酸痛,口燥咽干,从而导致暂时性的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而用桂枝汤治之:桂枝生姜促使人体发汗,甘草大枣生姜增强胃气,芍药控制发汗太过。

马老师还讲了桂枝汤中的一个小关键—喝热稀粥,仲景先生早已标明其作用—助药力。可别小看了热粥的作用,《黄帝内经》上说:“人所以出汗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它的意思是人出的汗是由吃了“谷”而来,而古人说的“谷”是五谷。它在胃里消化后变成养人之精气,“谷”生成“精”后才能有汗源,才能有汗出。“夫邪气交争于骨肉,汗出者,精胜也”。就是说外邪侵袭人的体表,人体体表会自动产生防御机制,所谓正邪相争,假如人比较强壮,或者外邪比较弱,正气胜了就会出现所谓“汗出者,精胜也"的情况,就是外感风寒自已好了。假如正不胜邪,邪气占了上风,那就会出现“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的太阳中风现象(当然还有太阳伤寒)。太阳中风本身也出汗,但它的力量不足于驱邪,胃气不足,汗源不足都有可能。那么要怎么帮助人体赶走体表的邪气呢?要发汗。但发汗要给人体创造条件:第一,增强胃气,要能吃;第二,补充汗源,即所谓“谷”,而稀饭为五谷之首。

此处所说的桂枝汤小妙用便是可以用来治疗久逸突劳,汗出过多,从而导致暂时性的营卫失调之证。

经过这次自己用药下来的感受,无论什么经方,在临床上得灵活使用,要学会站在古人的角度思考经方,学以致用。

李明霞级中医学定向班

郭米雪|我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经历屠兰萍|我的《伤寒论》导读学习体会谢鲜艳|《伤寒论》导读之我与伤寒论点点滴滴李雪|伤寒论导读--关于经方的思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160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