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40岁。年4月22日初诊。头痛脑胀,心跳,心烦,睡觉不好,腿无力。舌正红,苔白*相兼略腻。用吴瑭杏仁石膏汤。
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栀子10g、半夏10g、*柏6g、生姜汁1汤匙、茵陈15g。7剂。
年4月29日二诊。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心烦失眠止,比以前有精神。口苦,大便不痛快,解大便后肚子仍不舒服,腹中心部胀满,有气,心慌。舌红,苔厚腻。用柴平汤加草果。
处方:柴胡16g、*芩10g、半夏15g、生姜10g、*参10g、炙甘草10g、大枣7枚、苍术10g、厚朴15g、陈皮10g、草果4g。7剂。
年5月6日三诊。服药好多了,腿比以前也有劲了。唯眼珠有点疼,右腹痛,大便解完了还想解。舌正红,苔*白相兼略厚且干。用柴平汤合大**连泻心汤。
处方:柴胡16g、*芩10g、半夏15g、生姜10g、*参10g、炙甘草10g、大枣7枚、苍术10g、厚朴15、陈皮10g、*连3g、大*1g。7剂。
年6月3日四诊。服药后感觉特别好,不太容易生气了,腿和全身有了劲。医院疗效均不好。现大便不太痛快,大便完后还想大便
刘渡舟先生问:“腹胀吗?”
患者答:“不胀”;
先生问:“手麻吗?”
患者答:“不麻”。
肝脏检查正常,但右胁肝区胀疼。舌正红,苔白略腻。用小柴胡汤去大枣加牡蛎30g。7剂。
年6月24日五诊。月经淋漓10天不净,浑身乏カ,头痛,大便每天1次,量少。舌正红,苔白。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芪15g、白术12g、红人参10g、当归12g、陈皮6g、升麻3g、柴胡5g、炙甘草6g、艾叶炭8g、阿胶10g(烊化)。7剂。
年7月1日上午六诊。月经淋漓不尽,腹有些痛,口苦,吃饭不香,腰背疼。舌正红,苔白。用柴胡桂枝汤。
处方:柴胡15g、*芩10g、半夏15g、生姜10g、红参10g、炙甘草10g、大枣7枚、桂枝10g、白芍10g。7剂。
年7月15日七诊。月经净,但浑身没劲,恶心,口苦,下肢无力、酸沉,停药大便就不好。舌偏红,苔白偏腻。用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5g、*芩8g、半夏15g、红人参1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生姜10g。7剂。
年8月5日八诊。本次月经经量经色均很好,按期经净,未再淋漓。唯眼睛不舒服,因生气右胁痛,乏力。舌正红,苔白。用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5g、*芩8g、半夏15g、红人参1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生姜10g、夏枯草20g。7剂。
年8月26日九诊。腹泻,日4-5次,肚脐隐痛,不打嗝,矢气多,腹胀,前两天水泻,现在仍泻,浑身无力。舌偏红,苔白,脉弦。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红人参。
处方:柴胡15g、*芩3g、干姜10g、天花粉10g、桂枝10g、炙甘草10g、牡蛎30g、红人参6g。7剂。
年9月2日十诊。腹泻止,腹已不胀,月经也已经正常。仅腰腿酸沉,眼睛干。舌红,苔白。用归芍小柴胡汤。
处方: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15g、夏枯草12g、*柏3g。7剂。
辨证用方思路:
一诊根据头痛脑胀、心烦、失眠、苔*,辨为杏仁石膏证用原方加茵陈。此方加茵陈,或加射干、茵陈是刘渡舟先生的经验手法。
二诊抓主证口苦一症,辨为小柴胡汤证;根据腹满、苔厚腻,辨为平胃散证。苔腻甚,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疟疾治法》草果柴平汤法,加草果。
三诊据大便不畅一症,用柴平汤合大**连泻心汤,用极轻量大*与小剂*连以撤火热。
四诊抓主证右胁肝区胀痛(类似胸胁苦满)一症,遵仲景“胁下痞硬枣易牡”法,用小柴胡去大枣加牡蛎方。这里要特别注意先生的问诊,如腹胀,或手麻,而大便不爽,则是柴胡桂枝干姜证。
五诊根据月经淋漓不净、乏力,辨为补中益气汤证。用原方加艾叶炭、阿胶,补气摄血。方中升麻、柴胡用量很轻,旨在升举脾之清阳以摄血而不至于升散大过。
六诊抓主证口苦辨为小柴胡汤证,而腹痛、腰背痛,则为柴胡桂枝汤证,用原方。
七诊抓主证恶心、口苦,辨为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乏力,红参用量至10g。
八诊月经正常,仍用小柴胡汤调和。眼不适,加夏枯草疏散肝经风热而平肝。
九诊,抓主证腹泻、腹胀,脉弦,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用原方。水泻几日,浑身无力,加红参。
十诊,继续用小柴胡汤调和,眼晴干涩,加归、芍;腰腿酸沉,加*柏。
|注:本文中所提中药处方,请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医师辩证基础上指导使用
|文章摘自《跟刘渡舟学用经方》,作者:张文选、王建红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