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调胃承气汤证和桃核承气汤证,都是应对太阳病变病的有效手段,而调胃承气汤(大*,甘草,芒硝三味)加味(桃仁,桂枝)便有了“核桃承气汤”。是以,先学习胡希恕大师讲解调胃承气汤证部分。后附医案。
胡希恕讲解调胃承气汤方证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能造成虚寒的这种情况,头前讲的都是,由于虚,虚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就转入阴,转入阴寒证。
“不恶寒,但热者”,一点也不恶寒,但热,就是反恶热,这是实,实指着胃家实那个实。
这个发汗,能得到两种问题,一个由于虚极而入阴证,另一个由于丧失津液,胃中干,那就能转阳明病,底下要讲这个。
所以这个发汗不可等闲视之,要是不得法,造成疾病相当地多。
实热怎么治呢?就是调和胃气了,可以与调胃承气汤,这也是一个概要的说法,所以搁个“与”,不说“主之”。
但热者,实也,也有白虎汤证,热结于里,也是但热不寒。也有调胃承气汤,真正实了,有潮热,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要说大实呢,还得用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太阳病依法要发汗,但是发汗你得守规律,该用哪种发汗药用哪种发汗药。也常常发汗之后,由于他素日身体的关系,也有这个那个的后遗症发生了,也有这种情况,也得知道啊。要是错了,错了更不行,错了不为虚,就为实,虚寒上面举两个例子,芍药甘草加附子、茯苓四逆汤就是。那么实呢,也举一个例子,调胃承气汤就是,和胃气。
汗、吐、下,要是用之不当,也属于亡血液亡津液,由于这个津血虚极,必转为阴寒虚证,所以他要怕冷,头前讲这个就是了,“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和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这全是由于发汗,亡失体液,体液亡失一个相当程度,转为阴虚证,所以恶寒。
那么也有呢津液丧失太多了,胃中干,转成为里实证,就是阳实证了,就是不恶寒但恶热,“不寒但热者,实也”,我们后头讲阳明篇就知道了,这是胃家实这个实呀,就变成阳明病了。虚寒呐就是属于太阴病的范畴。
转向实证怎么呢?虚证头前都有了,当和胃气,那就得调理胃。调理胃的方法也很多呀,他也是举一个例子而已,“与调胃承气汤”。只是不恶寒但热,也不应该用调胃承气汤,所以他说“与”,不搁个“主之”,这就是明证了,还要加以细审啊,当然一般是用调胃承气汤的机会多,所以他说个“与调胃承气汤”,可以与调胃承气汤的机会。
小承气汤是以胀满为主,大*、枳实、厚朴配伍到一起的,但是它去热的力量差,没有芒硝啊,调胃承气汤啊偏于去热,对这个胀满作用不大,没有厚朴、枳实。也就是说我们根据其他的证候,有用小承气汤的机会,当然也有用调胃承气汤的机会,他说个“与调胃承气汤”,就让人啊临证细审的意思,不一定得用它。
讲的是太阳病,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是发汗不得法,可以转为虚证,也可以转为实证,主要的意思在这一点。实证就要攻实呀,所以调胃承气汤是攻实之法。就是芒硝、甘草、大*这三味药,这是一个泻下,它叫调胃承气汤,就是调和胃气呀,其实这个方呢泻下力量很重,大*与芒硝合用,这个大*能加强肠子的蠕动,肠子蠕动就使着大便往下走。芒硝能稀薄大便,尽是干便,怎么蠕动也不下去,再配合芒硝,咸能软坚嘛,能稀薄大便,使之稀,那么加上大*这个蠕动就了不得了。
古人有句话,说是大*没有芒硝,就像快刀不开刃一样,所以搁一起呢泻下比较重。但是里面配伍大量的甘草,甘草在病情上缓急迫,可是它也缓弱药力,所以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的关系,能缓和药力,所以叫调胃承气汤。大小承气汤里都没甘草,那就是急攻。
就是里实证,大便不通,发潮热,芒硝同石膏的寒性差不多,但是石膏没有泻下作用,芒硝有泻下作用,是咸寒的药,解热的作用相当强。
也就是说里实证,发潮热,热得厉害,大便不通,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
桂枝,平冲降逆
胡希恕:桃核承气汤为何加桂枝?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热结膀胱,并不是说是膀胱出问题了。人是站立的,液体的东西都向下,血性就下,同时由于腹底盆腔这个地方,静脉网非常丰富,所以瘀血容易在腹底、少腹。
瘀血证和脑系疾病大有关系,精神病很多是由于瘀血所造成的,古人管瘀血叫恶血,晦恶之气最容易冲击大脑,所以其人如狂,而真正的精神病有瘀血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子,也比较好使。
有表先解表,看是桂枝汤证还是麻*汤证,据证解表。但少腹急结者,急是少腹这个地方觉得撑得慌,急迫感,拿手按着有抵触感。
桃核承气汤是调胃承气汤加上桂枝,桃仁。桃仁祛瘀血的力量比较大。为什么加桂枝?因为其人如狂,是晦恶之气往上冲,而桂枝有平冲降逆的作用,所以以调胃承气汤,加上治上冲的桂枝、去淤血的桃仁。所以桃核承气汤是在调胃承气汤证的基础之上,有少腹急结、气上冲、其人如狂的症候。
甘草,缓急迫,缓药力
胡希恕医案
桃核承气汤方
段某,女性,14岁,年10月4曰初诊。
年3月月经初潮,后来未再来潮年4月23曰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斡,舌苔白腻,脉弦细。
右上腹痛,胸闷,口苦,便干,大柴胡汤。月经未潮,四肢抽搐、昏厥、大声喧喊,桃核承气汤。
综合分析: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处方:
柴胡12g,白芍10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半夏12g,大*6g,桃仁l0g,桂枝10g,炙甘草6g,*芩10g,芒硝(分冲)10g。
结果:上药服3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未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3个月诸症已,月经来潮。
欢迎参与讨论,文后留言;欢迎提供医案和疑难杂症交流。
作者:胡希恕
编辑: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