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这个方简单的解一下,这个方呢,可以说解桂枝汤,这个你上百度一搜随便就能搜到很多,我在这里不想讲的太基础啊,讲讲我的认知和理解啊,包括说的是不是发汗剂啊,嗯,可能我觉得就说我,我站在稍微远一点的层面,大家听一下。
首先说这个桂枝这个这里面有的桂枝包括去皮儿啊,这个桂枝呢,在本草经里面他是辛温,那么他这种,实际上呢,我在临床上,从来也没去过皮儿,很多医家的观点应该也是不要去皮儿。有可能因为这个,很多东西当和我们的现实的认知不同的时候,我们还要归结到,因为伤寒论是残卷,确实有很多后人增补的东西!后人整理的东西!那这个呢,不必完全局限啊,为什么不去皮?桂枝的挥发油就在皮里面,很多辛的味道都在皮里面,如果你把皮去掉啦啊,那可能就不是桂枝啦,所以可能我更怀疑是不是把里面去掉,要留着皮儿啊!当然这个实际上我们现在就按照常规的用。
那么这个芍药呢,也就是在伤寒论里都写的是芍药。所以说现在医家有很多分歧,有些人专用白芍,有些人专用赤芍,还有的医家提出来,我白芍赤芍各一半。我现在在临床呢,用的是白芍,那这个白芍吧!它是酸性的所以我们叫酸敛!
然后呢,甘草生姜大枣可能比较好理解一些,好理解也就是我们,平时做菜你都用到生姜啊,就是我们吃菜用的那个生姜。大枣呢,也就是咱们在超市能买到的大枣。甘草呢,他是一味非常常用的药,如果说炙甘草呢,因为咱们这一轮,虽然说以前都讲过了,我再简单的讲一讲哈,是这样啊,现在市场上的炙甘草都是用蜜制的甘草,很多医家考证呢,这个蜜制啊也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有些医家呢,就干脆都用生甘草,还有一些医家呢是把生甘草炒一炒叫炙甘草。嗯,也有的就用市场卖的蜜制的甘草,那我现在自己诊所用的是把生甘草炒一炒。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东西你用蜜制,就是之前我说半夏也是,你把它加上白矾,然后又加上生姜甘草,你这个东西,这种制法,其实对疗效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我们在很多方剂里都是有加蜂蜜的,该加蜂蜜加蜂蜜,该加饴糖加饴糖。你用蜜把这个甘草给制了,那你这个加了这个糖,那么你这个甘味加大了,这个方子的方向是要受影响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啊!但是,你完全用生甘草又不行,因为什么呢,甘草如果是生的,还是偏于清热解毒,我说是偏于啊。那么炙的呢偏于温中啊,补益。所以说,它是有所偏颇,所以说你要是单纯用生的,我觉得也不合理,所以说这个,其实不同医生他不同的理解吧,所以我个人用的就是把生甘草炒一炒。
那这几个药呢,可以说怎么理解呢,其实我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事,因为我最早前的时候,在大学里临床机会少,就只能是多看书了,所以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倪海夏,当时他的那个网上资料挺多啊,他对这个解释,其实当时对我影响挺大的,但现在我不太认同他这个观点,但我还是跟大家说一下,他当初说什么桂枝呢,把血从心脏射出去这个作用,芍药呢,让血往心脏回来,这个作用啊。
那大概是这个意思哈,其实我觉得很多医家,他凭他的理解和想象,我觉得其实都各道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说的不对,或怎么样,其实我们最终,因为张仲景,他只是把方给我们列出来了,把这个症状列出来了,然后他这个底层的病机,包括我现在在做的思维导图,做每一个方的底层病机,也仅仅是我自己的理解,当我这个底层病机拆解后,我在临床上得心应手了很多,并能解释的通,那对我来说它就是对的。
所以呢,其实当时我也是发挥想象,因为什么呢,你看大枣、甘草啊,生姜啊它是即有暖胃止呕,那么他又有发散解表的作用啊,那么甘草大枣呢,大枣是补血补益,甘草也是补益哈,你看,然后呢桂枝呢,心脏还射血带着这几个补的药,然后芍药让血往回来,周行全身啊,这个,给你描绘出一个场景啊,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把津液给补上了,这是不是其乐融融啊!
我再给大家说我之前还有一个,我们有时候,你坐在那你就得开始想,它到底怎么起作用的啊,这个桂枝汤,我觉得有个比喻我觉得挺形象,什么呢,我感觉我们开车,开车这个脚底下一定是有个油门有个刹车的,那我觉得桂枝汤,这里面的桂枝就好像油门,芍药就好像是刹车,因为什么呢,我们桂枝,它是辛温发散的啊,它是个温的。那通俗点儿的,他可能是有补益阳气的作用!而这个芍药呢是酸敛的,是阴性的,那么它呢,是往回收的,那可能就是说在这里面啊,我们先从一个角度,刚才我说的油门和杀车脚,芍药和桂枝配,一阴一阳,一辛散一酸敛,它们两个正好是配对儿的,如果说把芍药去掉,那么可能就是说桂枝就过了,就是它可能会发散的过了,那也可能汗出过多了,或者是说过于阳热了,整个你看这里面就没有寒的了,你看,生姜也是温的啊,甘草大枣桂枝也都是温的,那芍药是寒的对吧,全是热的,那你可能就会产生其他情况,而芍药在这里正好是和桂枝的属性是配对儿的,寒的酸收的,桂枝是辛散的,一阴一阳。一酸一散一收啊,然后呢一个油门,一个刹车啊,我觉得就是这么去理解,那么真实,你就会感慨啦,又开始拍大腿啦,张仲景好厉害啊!
再来通俗理解一下啊,也就是说,桂枝汤症,它是已经出点汗了,我昨天的第一节课也已经讲了啊!风寒邪气(敌人)来袭啊,而且尤于这个人素体,这个体质不是那么强,一下杀到皮肤下面的里层了,毛孔开了一些啊,然后呢,守卫的士兵,我们的卫气也好,这个津液也好,和这个外邪,一场恶战啊,可以说死伤一些,就流了一些汗了,那这时候呢我们说这个桂枝啊,是属于怎么说呢,一个开路先锋吧,那一马当先杀出来了,然后呢,我们的这个生姜甘草大枣啊!到脾胃里源源不断的补充,因为它喝了以后呢。
可以说,温中暖胃,健胃,补益津液啊,像给桂枝输送兵力的,去共同的抵御外邪。然后呢,芍药呢这时候就说!一个是它要制约,不能说是制约,就是说要平衡这个我们体内这种阳热的这种情况啊,同时呢,芍药还有一个作用是什么呢?我们说叫,就是说把血液要回收过来啊,那么因为它是酸敛性质嘛,也就把全身的血液要聚集起来,而聚集起来,实际上它也在这个整个的战局中发挥它的作用,还不仅仅说是扯后退啊,那么它要把这个发挥它的作用,血液或者是叫阴成形,有的医家提出来的,不是我提出来了的,“桂枝是阳化气,芍药是阴成形”,那么去济接血液,同时呢去帮助身体。
嗯,那么我再总结一下,就说这个芍药,就说,我们说这个本身的是,我刚才只是为了更好让大家理解,以这种通俗的演绎啊,但首先我们这是一个中风症啊,津液是有损伤了,因为出汗了,那么桂枝生姜是辛散的,如果辛散的力度太大了,它会再伤津液的,那么芍药呢去收敛它,而且芍药本身也是个营血的药物。
还有呢就是,芍药而且它还能帮助解表透邪,人体有个机制哈,就是说‘里不通表不透’。那么芍药实际上它还可以利小便啊,那么通过它的通利呢,可能表邪解的更透彻。
第三点我们刚才说了,就是说桂枝汤里,基本都是甘味的药特别多啊,那么甘味的药过多的话,它也会滋腻胃气,原来我在南方的老师那里学习的时候,他可能甘草用的比较少,很多药里都把甘草去掉了。其实很多医家,因为甘草。就我们大学毕业那时候吧,那时候叫甘草叫国老药,你看每个大夫后面,不管用十个方他都加甘草,就调和一下,那就觉得,反正而且它能缓和诸药又有解毒,这的那的哈。但现在我觉得用经方以后,你其实对甘草的理解,就是该加的加,不该加就不能加。但是确实很多地方甘草容易滋腻胃气,那么芍药呢它是酸苦涌泄,而它可以制约甘草的滋腻之气。
桂枝汤服法详解
所以说寥寥几个药哈,就是说可以说展示了一个很精彩的画面。当然我的解释也只能说是我个人的解释。然后呢,展示了很精彩的画面,你可能还有更多的理解啊。那么下面回到那个话题,就说我们说它来发汗啊,桂枝汤,是不是发汗剂啊?对了,我想我们先把它这个服法讲一下哈,这个非常有意思,整个桂枝汤哈,到它的服法,就像演电影一样啊,你们看看。
我们先来看服已须臾啊,这个须臾,又是历代医家这个争论不休的话了,各种解释啊,然后呢,今天咱们群里还有个学员说啦,这个须臾是48分钟吧,这都是有考证的啊,我们不在这里考证了。但是我也比较认同这种说法,48分钟啊,一个是他本身考证的依据好像挺充分的,我真没细看,而我觉得在临床上,我觉得这个时间也确实有道理,因为如果说是这个它马上服,我觉得可能他就不用说这个须臾了。
然后这个热粥呢,我想可能,也是各版本解释的大同小异哈,在这里我也实际上是重复先贤们的观点和意见,而且我善于总结哈,我把它的几个功效都给大家说一下。你看哈,第一个,为什么喝一碗粥?这碗粥真的是意义重大事啊,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就是如果桂枝汤对症了,你再把这个粥喝下去了,这小汗一发,真的,一副药肯定好,不可能不好啊。那么喝这个粥啊,第一我们也知道粥是什么样的啊,这粥是养胃的啊?为什么要养胃啊?因为什么呢?桂枝汤,因为后续的条文有叫卫强营弱。那么也就说这个营弱啊,确实是有的人是素体脾胃就比较虚的人,她就容易得桂枝汤证,你需要去补。第二个咱们说外邪来袭啊,咱说津液精血都到体表去抗击邪气(敌人)去了,那么内里就空虚啊。就是说,比如说年青的都上前线打仗了,那么内里就剩下老弱病残了,所以说我们这时候喝点粥养胃啊,这个又是一个后续部队补养。
而第二点呢就是说这个助热啊,其实给我的感觉可能,我总感觉这个感冒啊,那我通俗点说,但我还是认同我刚才的说法。你说喝不喝这口粥,在里面补补,你不补的话反正也就是饿点,虚点儿。不至于咋样,我感觉它更直观地给我的感觉还是发汗。因为真是这样,有时候我自己感冒喝汤药啊,你喝的这个热弱一下去的话,这汗一下就出来了。因为咱们现在是夏天,不知道大家的感觉哈,我觉得它发汗更直接更好理解,那么助热出汗了。
然后我们往后看哈,那个服法啊。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都说完了。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那么这是一个大原则哈,嗯,就像我们之前讲,我给大家讲金匮“痉湿暍”病的时候也是那样哈。一定要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那后面也说了“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如果说花花的大汗怎么样啊?那就可能把津液伤了,就又得别的病了,所以说这个尺度要把握好。
我们说有的时候你吃桂枝汤,挺对症的怎么没见好啊,你可能你后面这个服法,你没认真看哈,你没去严格执行。其实,在很多我们治解表和一些过敏性鼻炎的时候,我们服一些解表剂,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说这个热粥助力,然后,遍身微微汗出。那么这些细节如果你不清楚,你只是说这个方治这个病,可能效果就没那么理想。
然后呢,若一服汗出,病好了啊,服一次好了,比如说它这个桂枝汤,熬出这个三碗来,然后你喝着一碗遍身微汗出来好了,感觉也不烧啦,精神状态都好了,我也想吃东西了,胃口也好了,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另两碗倒掉,不要了,完事了,一剂就解决问题,而且如果桂枝汤你辨准了,它一定是这样一剂解决问题。
然后呢,如果说如若不汗,怎么办呢?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呢?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我不去咬文嚼字啦,这里给大家就说一下,怎么办呢,这次没出汗。好了,再喝,你不是熬了三碗吗?在喝一碗,还没出汗。再喝一碗,这三碗还没出汗。就是连着来,你不是到晚上发烧挺厉害的吗,八九点钟吗。要是小孩子儿,家长就给吃西药了哈。咱们桂枝汤,孩子还没出汗,辨症还准确,那是因为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就像,我还是举那个例子哈,就像我们风湿病用附子一样。就像我们喝白酒呀,有些人一钱就醉了,有些人喝半斤没事。我们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