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做一代经方传人rdquo

“做一代经方传人”

——读《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

值中秋佳节,首先祝我们朝中经方班全体成员: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刚刚拜读完马家驹老师新书《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心中很多问题已豁然开朗,以下几点是我认为书中的要点,与大家分享:

1、强调体系学习的重要性

有了体系才有整体观念,胡老的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即可体现整体之观念。人体疾病之病位无非表、里、半,病性无非阴、阳,由病位、病性组成的六经(六证、六病)可以涵盖个体疾病的所有病机,完成辨六经,就完成整体辨证,不会有遗漏病机的问题。

2、强调辨证重于论治

先辨证而后有论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治法比方证重要,而辨证比治法更重要,这就是“辨证论治”。即先有准确的诊断(辨证),才能出有效的治疗(论治)。郑钦安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识阴阳”即辨证。(再次强调辨六经体系学习的重要性。)

3、以虚实来辨太阳、少阴更合适。

不以“是否发热”为标准来辨太阳、少阴。虽然有“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的表述,但还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的情况,说明太阳病不一定都有发热,并且少阴病并非都不发热。而以虚实来辨太阳、少阴更合适,这里的虚实不是“正气不足为虚,邪气盛者为实”的概念,而是以正气的强弱来定义,正气充足者为实,正气虚弱者为虚。即,辨太阳、少阴,以正气是否充足为标准,以脉的浮紧有力还是微细不足为判断依据。

4、表证中的发热只是症状反应,而不是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寒热之热,即不能单凭患者有发热的症状反应就诊为热证,而给予各种退热治疗(寒凉的药物,物理降温等)。发热也不是表证的治疗重点,发热只是正邪抗争的症状反应,表证的治疗重点在“祛邪”,邪去正安,其热自平。

5、表证(太阳、少阴)的方证链展示

从麻黄汤,到桂枝麻黄各半汤,到桂枝二麻黄一汤,再到桂枝汤,是表证由重到轻,正气即津液由实转虚的渐变过程。再到桂枝新加汤(兼气虚)、桂枝加附子汤(兼阳虚)、白通汤(表更虚,不用桂枝,用葱白)、四逆汤(里证急迫,舍表救里),这是病性由阳转阴,表证陷入阴证,成了少阴病,正气进一步不足的渐变过程。

以上只是个人所获,书中内容更为丰富,推荐大家阅读,定有收获!

感谢马家驹老师签名鼓励!如书中所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冯老期望的那样,“做一代经方传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22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