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出自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代五积病的专方。
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祛痰、消痞、调经等功效。
治五痨七伤,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用量:原方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川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
厚朴干姜各四两
麻*去根、节六两
用量:现代苍术15g,桔梗18g,
麻*、枳壳、陈皮各15g,
厚朴、干姜各12g,
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各9g
上除肉桂、枳壳二味,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转,摊冷,入肉桂、枳壳末令匀。
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去滓,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每服二钱,加生姜、葱白煎,食后服。
上药为散,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五积散脉药图五积散关键点在于左右关部,左关郁,病人舌下静脉曲张,此气滞血瘀也,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容易造成瘀血,故久病多瘀。
组药物当归、赤芍、川芎,疏通瘀血,条达肝气,化血积。
第二组药物是桂枝和干姜。病人阳痿,没有欲望,心是主欲望的,左寸不足的病人,背部容易怕冷,容易得颈椎病,我们常会选择桂枝,温通心阳,这样心脏功能强大,身体就不会淡漠,配合干姜,守而不走,也是帮助制阳光,消除阴翳积滞的效果。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病人长期吹空调、喝冷饮,导致肠道肌表都为寒邪所困。肠道有积,故食欲不振,肌表因寒而收引,故而精神郁闭。
桂枝和干姜,一表外寒,一暖里阳,使这些寒积能够气化,被空调长期闭郁的毛窍可以透发。这股阳气一动,那些类似于冰疙瘩的积块就会开始消融,如同冬雪碰上春阳即当融化。
这一组药是用来化寒积的。
第三组药物,是麻*、枳壳、桔梗,调理胸肺气机,开发肌表。因为肺主皮毛,肺为华盖,五脏之内寒都由脾胃饮食过度所致,五脏之外寒都由肺之皮毛受寒而起。它们通常是互为因果的,里伤寒容易诱发外伤寒,外伤寒容易加重里伤寒,故《*帝内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
人体皮毛和肠道是相通应的,皮毛收引,肠道容易郁滞,肠道郁滞肌表开发也会不利,所以张仲景《金匮要略》把“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放在一起,五积之意,昭然若揭。治疗之法,除了化散外寒,同时要消化里积,表里同治,乃为治积之大法也。
第四组药物就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苍术、厚朴、白芷、干姜。
这不正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吗?
此二方最善降阳明胃气,消化肠道里积寒湿,所谓阳明胃经乃周身上下 降机,此处一降,周身气机莫不随之而降。故而南方的时方家崇尚脾胃论的医者莫不喜用二陈汤或平胃散,以调平胃气,使化源有本。
《*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俗话又说,病从口入。
当今时代生活水平变好,普遍饮食过度,导致脾胃超负荷收纳运化,久之便容易劳伤脾胃,因虚而致积,从而虚实夹杂,百病丛生。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此诚不欺之论也。
当今人们饮食都普遍过度,对美味佳肴毫无节制。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
所以我们从这个脉药图里看到,这四组药物,两组是疏理肝胆脾胃,把中焦的郁滞打开;两组是宣通心肺气机,把上焦打开。
这样上焦开发,中焦宣通,下焦自然精水就充足了。积滞化开后,就像冰块被春阳消融后化成水,从雪山上往下游流去。
所以病人积滞化开后,胃口大开,生机蓬勃就明显了。就像我们比喻的洗菜池一样,把上面的渣滓消化开,水自然就漏下来了。
五积散病机论治明末清初时的医家汪讱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
“本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散”(《医方集解》)。
寒为五积之始,五积形成亦以寒为中心,寒积是本证的主要因素。
分而言之如下:
1、若影响到气,气机运行不畅。在肺,则表现为咳嗽;在胃脘,则表现为胸胁满闷;在肝经,则表现为胀满疼痛。
2、若影响到津,气机不畅,津液输布失常而成湿。若湿邪困阻肌表,则为麻*加术汤的表现。除了恶寒、身重等症状之外,还有全身酸痛的表现。
(当五种因素同时存在时,疼痛可以作为病人的主证);若湿邪困阻脾胃,则表现为呕、利、痞等症状,所以病人往往有恶心欲呕、腹泻。另外若湿聚成痰,则表现为咳嗽有痰,痰阻反过来也可导致气机不畅。
3、若影响到了血分,导致血瘀之证,一方面,疼痛往往会加重;另一方面,部分女性则会出现痛经。
总而言之,五积中以寒为中心,五种因素相互的影响,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
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胃,祛湿,除胀满,消食积;
参以二陈汤(法夏、陈皮、茯苓、甘草)祛湿化痰,专主内伤生冷;
又合桂枝麻*各半汤去杏仁,姜、枣加白芷,兼治外感寒邪,解除头身疼痛;
加以四物去地*,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并配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利胸膈,调气除满,以祛痰积气积;
内藏桂苓甘术汤以涤饮散邪;
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取之从小便出,此虽内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
综观全方,结构严密,运用曲当,颇为广泛。本方能温里散寒,行气活血,故对妇女血气不调,寒凝气滞所致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亦可治之。
适用病症和人群本方临床多用于
(1)寒湿体质的肥胖
伴有面部*褐斑、痤疮、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症。
(2)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5%-10%。
(3)痛经
体胖痛经,面色*暗者。
(4)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水
月经后期,带下量多色淡质稀,腰腹疼痛,遇热则减,可以合当归芍药散,加附子、薏苡仁。
(5)痤疮
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者。面部背部均有,背部较多者。可加葛根。
(6)其他
还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胃肠炎、肩周炎、腰痛、*褐斑等等。
总而言之,五积散用治各类积滞实证,古人有:“一首五积散,上房不喊下房喊”之说,可见其应用之广。
适用人群
(1)土豆体型:体型偏胖或壮实,面色*暗,精神倦怠,皮肤多干燥粗糙。身体困重,恶寒不易出汗。腹壁脂肪较厚但柔软。小腿粗。
(麻*、肉桂、甘草)
(2)消化道症状:舌苔白腻,恶心呕吐、腹中气多,腹冷痛,大便不成形或腹泻。
(半夏、干姜、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3)身体痛类症状:关节痛,尤其是肩背部痛,腰腿痛,遇冷更明显。
(白芷、肉桂、麻*、苍术、甘草)
(4)精神神经症状:易于头痛眩晕,易于失眠多梦。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壳、川芎)
(5)呼吸道症状:易于咳嗽多痰气喘。
(麻*、桔梗)
(6)月经不调: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月经后期或稀发或闭经,经来腹痛得热则舒,或经来腰酸、冷、痛。实验室检查可见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当归、川芎、芍药、苍术、茯苓)
五积散为何被遗忘五积散好像什么病都可以治,有点包治百病的感觉。然而目前似乎已被中医界淡忘,很多人甚至不知五积散为何方,或者是因为它太好用了,或者一方子这么多味药,怀疑是拼凑方剂哗众取宠之嫌。
正是因为他能解决太多问题了,但是商人并不喜欢这样的药物。
太好用,利润太薄,慢慢地商店里面就没有卖的, 自然会把这个药物封杀掉。
药厂又出新的药物,又好像作用非常强大,什么都可以用,但它们有它们的商业目的。
我们医学和药物学和药物,它永远不是一家人。大家要知道,好的医生永远是药店 的克星。
好医生是一个药店的 监管方,所以药店也自然不大喜欢医生,这就是天生的相爱相杀的表现,原因就在于药店是唯利是图的。
五积散什么时候用呢,时机很重要。
它虽然被用来治疗五积,但不必五积皆齐再出手。
五积散证它有气血寒湿痰,你了解它的辨证的核心,你都可以使用。
平常气血不足的人非常多,感冒的风寒又有湿还有痰,当然可以用啊。这是人类在发病时的一个非常大的倾向性,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你抓住了病机你就用。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