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过,深秋季节也算正式拉开序幕了。
身边寻医问药的朋友也比往日增加了不少。
原文链接:溃疡一个接一个的来?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弱的信号!
经常有朋友问我:罗博士,我的身体很虚弱,可是该怎么进补呢?我稍微一补阴身体就凉下来了,稍微一补阳就上火,该怎么办呢?
在中医里面,有个学说,叫“子午流注”,讲的是经络之气,每天按照不同的时辰运行,流注不同的经络。
子午流注
寅时(早晨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血液输送于百脉,开启新的一天。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们开始进食,补充水谷精微。
巳时(9点至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水谷精微,生血。
午时(点至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未时(3点至5点)小肠经最旺,为血液分清泌浊。
申时(5点至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
酉时(7点至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9点至2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休养百脉生息
子时(23点至点)胆经最旺,疏泄一天的积滞。
丑时(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这个时间表,其实中医一般用来指导针灸的调理,在不同的时辰,开不同的穴位,有所选择地针灸。
但是在服用方剂的时候,很多医家也运用这样的规律来用药。
比如清代的叶天士,运用这个思路,在不同的时间,服用不同的药物。比如,泻心火的药物,他就要求在中午的时候服用,这样可以直折心火。补肾的药物,他有的时候在早晨五点到七点服用,这是肾经最弱的时候(因为肾经晚上五点到七点最强),有的时候,他又让患者在晚上服用。
舌质颜色微微发红,思路:
早晨,饭后九点左右服用补中益气丸。
中午,十一点到一点间服用加味逍遥丸。
晚上,五点到七点间服用六味地黄丸。
舌质的颜色很白,则晚上不能吃六味地黄丸,改为金匮肾气丸。
肝火不是特别明显的,加味逍遥丸改为逍遥丸。二者区别是,加味逍遥丸多了丹皮和栀子两味药,去火之力更强。
有瘀血之人,加服三七粉一克,西洋参粉一克,一天两次,饭后服用,可以疏通气血,打开经络,有利于中成药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这些人情绪都不好,所以中午的时候来泻心肝之火。
早晨服用补脾的药物,可以生发阳气;晚上滋阴,可以顺应自然节奏,调整阴阳。
身体正常的人,不要随意吃药,我说的这个方法,是给那些身体虚损,却经常吃药都没有效果的人。
这样的方法,使用的时候不要着急,要慢慢来,坚持比较重要,一般一个月后,看看反应如何。
您不要小瞧这中成药,能力不可低估啊。
用最简单的中成药,最简单地调整阴阳,疏理肝气。—THEEND—
———————————————
“以简驭繁”
其实中医是复杂又简单的啊,西医仅仅皮肤病的名称,就有几千个。
中医内科的调理,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个虚;
阻碍经络运行障碍,大致只有瘀血、痰湿、气郁这三个。
中医大致用这七个类型,对应西医成千上万的病名,哪个更复杂吗?
日常调理常用方剂
附子理中丸:温脾散寒,止泻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等。组方: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归芍地黄丸:肝肾阴虚(妇女)。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组方: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
适用病症: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足跟痛等。桂附地黄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组方: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主治: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适合人群: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色淡而多苔者。适用病症: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适用人群: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组方: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组方: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生脉饮: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组方:人参三克、麦冬三克、五味子七枚玉屏风散:补益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组成:防风、黄芪、白术。黄芪建中汤:温养脾胃,治疗虚寒性胃痛,腹中拘急疼痛,自汗。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组方: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加味逍遥丸:为和解剂,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效。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四逆散:为和解剂,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
方解: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
适用:调理肝气不舒导致的气机郁滞,出现身体表里、上下不能调和,阳气郁闭于内,四肢逆冷的情况。
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适用。
组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其他
组方:当归九克、生地九克、桃仁十二克、红花九克、枳壳六克、赤芍六克、柴胡三克、甘草三克、桔梗五克、川芎五克、牛膝九克。
功效: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养血。用途甚广,严重低估。
罗大伦博士:原文作用被远远低估的血府逐瘀汤
生活妙方
八珍汤: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物汤(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功效: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功效: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调畅肺气(清鼻涕的肺气虚寒型鼻炎患者才可以,儿童用量减半,没有中成药)。
方解:茯苓祛脾中湿气,升脾之阳气,半夏降胃气,甘草和中,桔梗宣发肺气,元参(玄参)清咽利喉,起肾水上行,杏仁降肺气,陈皮开肺气,生姜暖中散寒。
中医惠民,惠及苍生!
-End-
喜欢就在右下方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