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字读“feng”吧,可是它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读音,那就是“ping”,那就是“浩浩乎如冯(ping)虚御风”,当然作为姓氏,它还是读“feng”的。
冯姓的起源
关于冯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冯姓之家
冯宝,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北燕皇族后裔。约生于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年),自曾祖父冯业浮海归宋,到祖父,父亲三代均为朝廷命官。父亲冯融是梁罗州刺史,公自小耳濡目染,受儒家思想熏陶,受孔孟礼教的影响,养成善良君子品行,自小勤奋好学,青年时又被送到京城建康太学读书,交游很广,二十岁左右就考取了功名,被粱朝廷委任为高凉郡太守。公年青得志,风流倜傥,本可以娶汉族名门闺秀为妻,但身为罗州刺史的冯融深知自己是北方南下的汉官,要在俚獠等少数民族占优势的高凉地区站稳脚跟,推行政令,不团结,依靠当地的豪强大姓是行不通的,于是融公高瞻远瞩,打破传统偏见,说服儿子娶俚人大首领冼氏女为妻,开创汉俚联婚的先河。
冯梦龙:(—)明末小说家。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为崇祯间贡生,官寿宁(今福建省寿宁县)知县。他通经学,善诗文,尤工小说、词曲。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另有《桂枝儿》、《山歌》、《平妖传》、《新列国志》等;还有修改汤显祖、李玉等传奇剧本多种,汇编《墨憨斋定本传奇》。本人创作有《双雄记》传奇小说;著论有《智囊》、《古今谭概》等多种。
冯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至此始。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年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多次击改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建国前夕,因乘船失火,受伤身死。
冯姓的流传
冯姓在中华民族中是个大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就位列第9。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各姓氏进行了重新排名,冯姓居第27位。在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姓氏人口统计结果中,冯姓排名为28位,人口在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4%。而在台湾冯姓排名稍有靠后,为第67位。
如今,冯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云南三地;北方则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