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摸爬滚打,不懂行的人很难跨界,正如那句话“隔行如隔山”啊。但是在历史上,就有一些皇帝,他们不好好干皇帝的本行,却跨界搞“副业”,结果就吃亏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那些“不务正业”的皇帝们。
艺术家——唐玄宗李隆基
首先来说说唐玄宗李隆基,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最出名的当然是他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留下了无数传说。虽然他在后宫留下无数佳话,但是在前朝,他干的可不怎么样,不理朝政,痴迷于歌姬舞蹈,留恋声色犬马,放权于杨国忠、李林甫祸害朝政,放纵野心家安禄山,骄纵爱妃杨玉环,那么美好的大唐盛世开元之治,就这么被一点点葬送,变成了天宝之乱, 在安禄山的逼迫之下,他弃城逃走,老婆被害不说还丢了皇位,虽然后期平定了内乱,但是整个唐朝进入“熊市”阶段,辉煌不再。
凭良心讲,李隆基这个皇帝当得还算合格,但是为什么后期“跌落神坛”呢?因为这个大哥他跨界了,干什么?当艺术家!他是个天才啊,最起码也是有天赋,他的艺术造诣很高,戏剧、歌曲、舞蹈都很有天赋,他不仅自编自导有时候还自演,作为皇帝,谁敢说他演得不好?他的作品中比较出名的当然就是《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后人评价“此曲只应天上有, 哪得几回闻”,可见艺术水平之高。那么这么飘逸的艺术作品是怎么来的?李隆基大哥解释:“我做个梦,被仙女带到天宫,看人家表演,我印象深刻,于是记下了曲子和动作,就是这个。”当然,是不是这么回事?肯定不是啊!这不重要,写首歌编个舞不是他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李隆基同志后期为推广曲艺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首先,全国收罗“艺术家”,我这么好的剧本,得有好演员来演啊,于是他找了很多具有艺术天赋的人,在宫里面培训。然后,李隆基亲自开始给“学员”授课!而且倾注了很多很多心血,“李隆基戏剧培训班”在梨园子上课、表演,于是后世就把戏曲界称作“梨园”,李隆基就这么成为了戏曲界的鼻祖。 ,培训演员成为主业,当皇帝成为副业,他把上朝变成了“抽空”去,有事请找负责人,我不管。结果就是戏曲界发展了,国家没落了。
音乐家——北齐皇帝高纬
历史上有这么一幕,北周武帝讨伐北齐的时候,他的 目标是当年的晋州就是现在山西临汾,晋州是军事重镇,意义重大,这个地方丢了,整个朝廷非常不安,特别是北齐皇帝高纬。这时候一个叫斛律孝卿的大臣出了一主意,建议皇帝给士兵吃一颗安心丸,具体怎么做呢?演讲!我给您写稿子,您就背诵好了,讲出来,就像您平常唱K时候的状态就行。于是,高纬好好背诵稿子,做好准备去秀一下。但是,当他站在将士面前时候,突然碰到一个问题,他忘词了!忘词时候怎么办!笑……于是他“嘿嘿嘿”傻笑,旁边的大臣也不知道该干嘛,也就跟着“嘿嘿嘿”,将士满心期待皇帝能讲点什么激动人心的话语,结果只看到皇帝和大臣“嘿嘿嘿”傻笑,一下子心就凉了,国难当头,皇帝就会“嘿嘿嘿”只能证明四个字——大势已去,结果可想而知。
再于是传位于八岁的儿子,推卸责任,自己就玩去了,玩什么?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唱歌。想当年,他的情绪完全沉醉于音乐,还自称“无忧天子”,一天到晚就玩音乐,他不仅自己唱,感觉来了,还让宫里的人充当观众。“快来啊,皇上要演出了!”一帮太监奴婢排好队准备完成演唱会了,有独唱时间,也有合唱时间,花样繁多,很火爆。可是他是一个皇帝,不务正业,天天唱K,这个皇帝能当好吗?就算让位也不行,儿子更扯淡,让位没几天,北周进攻邺城,邺城马上沦陷,太上皇和皇帝就跑了,没跑了,被逮了,六个月后,被砍了。
才人辈出——唐朝众多皇帝
这个唐朝,我们一直称作“大唐盛世”,这个社会一旦富裕了,皇帝就有点没事了,战争的时候还能调兵遣将一番,现在国泰民安,干点什么呢?于是唐朝一系列不务正业的皇帝就一一出现了。
位运动达人唐僖宗
唐僖宗爱好极其广泛,蹴鞠、骑射、算术、下棋、赌石、击箭等等奥运会项目,唐僖宗玩得都特别的溜,不仅自己玩还得这自己手下一起玩。尤其擅长的是马球这项运动,曾扬言就马球这项运动而言,自己 是天下 。可怜唐僖宗生错了年代,倘若生在现代,奥运会马上曲棍球的赛场上,必能一睹唐僖宗的风姿,说不定也能为国争光。
第二位酷爱下象棋的皇帝唐肃宗
“闷来时﹐取过象棋来下﹐要学作做士与象﹐得力当家。小卒儿向前行﹐休说回头话。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这是《桂枝儿·咏部八卷》中的一段叙述,讲的就是唐肃宗李亨。唐肃宗对象棋情有独钟,是一个超级棋友。和一个小小的棋盘相比,偌大个天下算得了什么?唐肃宗在位期间朝政几乎是荒芜的,朝中大臣若要禀报国事,必须要先来和唐肃宗杀上几局,估计唐肃宗时代的大臣们,在下象棋这件事上应该都颇具造诣,有不少人因为会下棋而官运亨通。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出逃,在逃亡期间依然热爱下象棋,为了掩人耳目,唐肃宗把铜制棋子换成了木质棋子,这样在落子的时候就不会发出太大的响声了,你看看,为了下象棋,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死也不忘诗歌创作——后唐李煜
李煜虽然不是个大国的皇帝,但是他却不比任何一个大国的皇帝知名度低,因为他有很多篇传世佳作,让人耳熟能详。随便来几句回顾一下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来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再来一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你看看,是不是耳熟能详。
其实,在现代人的观点中,由于李煜的文学造诣非常之高,导致让人忽略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原因:李煜在位时生活十分奢靡,对朝政不理不睬,完全沉迷在享乐与作词之中。他常常在宫中营造销金红罗幕壁,嵌上白金和玳瑁,插上奇花异草,题曰--锦洞天,每年的七夕之日,他叫人用红罗绢装扮成月宫天河的情景,为作词创造灵感。李煜亡国不是因为写诗,是咎由自取,这个责任是需要他来担负的,所以说,李煜除了诗人这个角色外,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今天暂时就盘点五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当然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人,不务正业的可不止这五位,比如木匠皇帝明熹宗、字画皇帝宋徽宗、宠猫达人皇帝明世宗、和尚皇帝萧衍、酷爱旅游的皇帝杨广、土匪皇帝高从海等等等,还有很多。可惜了他们和百姓不一样,他们的身份是皇帝,如果当年不当皇帝,也许他们都是好的歌唱家、音乐家或者诗人,也许也会名流千古,不至于被挂上了不务正业的帽子。其实可以感觉到当皇帝是非常的辛苦的一份差事,因为谁都有自己的爱好,因为国家大事不得不放弃爱好,一个是爱好一个是使命,取悦自己就要失信百姓,取悦百姓自己便郁郁寡欢,这个选择对于皇帝们来说很难,对于百姓来说很简单,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啊。所以,你以为皇帝那么容易当,连自己的爱好都得放弃,如果你当了皇帝,你会有哪些舍弃不了的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