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稍不注意,很多小伙伴会在肢体末梢以及皮肤暴露的部位出现瘙痒、红肿,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等,这是得了冻疮。冻疮经常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它仿佛“有记忆”,往年生过冻疮的部位,来年易复发,是要赶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医有何防治措施?
小编今天来和大家谈谈
冻疮俗称“烂手脚”,属“冻烂疮”、“冻瘕”等范畴。冻疮之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该书认为,轻者为血虚复感风寒则为冷疮,重者严冬伤于寒毒则成冻疮。
#冻疮的病因和症状#
冻疮的好发部位
手
脚
耳
#冻疮的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冻疮临床以寒凝血瘀证多见。证候: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发痒,手足清苔白,脉沉或沉细。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中医上治疗冻疮常用方法。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加减(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体质经医生辨证后决定)。
二、外洗法
冻疮处红肿痛痒未溃的,可通过中药熏洗改善患者肢体末端的局部微循环,提高抗寒能力,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常用的中药有桂枝、艾叶、红花、苏叶、当归、花椒、肉桂、干姜、甘草等,煎煮后取汁水洗浴、温浸或湿敷患处,15分钟左右。注意温度不可过高,防烫伤,治疗1个月左右。
#冻疮的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每天揉搓双手,按摩耳朵和双脚;晚上用温水泡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寒冷天气减少外出。外出时,对容易长冻疮的部位,通过佩带手套、耳罩、口罩、围巾等方式,减少寒冷的刺激。
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可用手摩擦慢慢升温。
4.不穿过紧的鞋袜;要防止皮肤潮湿,洗漱后及时擦干水分,同时涂抹护肤霜。
5.冬季膳食中,增加些防寒保暖、增进血液循环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大葱、肉桂、韭菜、虾、海参等;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牛肉汤等药膳均可适当食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
原创
健康普陀医立方
原标题:《杏林e+
寒潮来袭,得了冻疮肿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