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陪您度过天的人卫健康
芒种
二十四节气
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是指有芒的麦子开始成熟将要收割,而晚熟的谷黍稷等作物正忙着播种的季节。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同时,芒种也是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种植的存活率就越来越低了。
芒种之后雨水增多,南方进入梅雨时节。梅树正月开花,五六月结果,此时正逢雨季,故称“梅雨”,有诗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候螳螂生
二候鶪始鸣
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生:螳螂在去年深秋产卵于林间,感阴而破壳而生,一壳百子,到阴衰就完成了一个短暂的生命周期。
鶪[jú]始鸣:“鶪”即伯劳鸟,俗称“胡不拉”,是一种对农林有益的留鸟(成语“劳燕分飞”就是指伯劳鸟和燕子各飞东西)。芒种时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
反舌无声:“反舌”又称百舌鸟、黑鸫、黑山雀,会学其他鸟的鸣叫,是感阳而生、遇微阴则停止鸣叫的。反舌鸟不再发声鸣唱,阴气已开始在暗处萌生了。
节气趣谈
芒种之日螳螂生。
螳螂,对于中国古人而言,有着丰富的意义。它是齐庄公眼中“螳臂当车”的勇士,是“螳螂拳法”创始人明末王朗眼中的“自然导师”。
在最古老的词典《尔雅》里,它叫“蟷蠰”,“蟷”即“当车”的“当”,“蠰”是高举的意思,形容它奋臂的样子;《尔雅》里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不过”,取“不让经过”之意。西汉《方言》中,称螳螂为“髦”或“芊芊”。“髦”本指马颈上飞扬起来的英俊长毛,难道古人眼中螳螂的长相很“时髦”?而“芊”是指透明的绿色。它轻行若飞而有马像,又称“天马”或“飞马”。其两足如斧,又称“斧虫”。
李时珍称它为“当郎”,取其“两臂如斧,当辙不避”之意……从众多名字不难看出,中国古人对于大自然敏感而又诗意的观照。
节气饮料
芒种时节,人体的阳气升至顶点,容易耗气伤津。
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相传自夏朝起就有了“煮梅”习俗。而北方则是煮饮酸梅汤——传承至今的中国古代“智慧饮料”。
酸梅汤
SUMMER
选上等乌梅、山楂、陈皮、甘草、玫瑰茄等洗净后,泡半小时,泡汤煮水,加以冰糖、桂花、柠檬汁调味,舒爽与利身之好饮。
节气医嘱
芒种节气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起居宜晚睡早起,饮食需清淡,精神要放松。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可恼怒忧郁,使气机宣畅,身体自然安和健康。
芒种常用桂枝汤洗浴,取桂枝20克,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到入浴水内,即可浸浴。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
芒种
二十四节气
宜食桑椹
芒种时节还宜食用桑椹,补肝益肾、养血润肠、乌发明目,对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视物模糊等症有效。
节气心语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内容摘自《人民日报》
期待您的
分享
点赞
原标题:《芒种
万类竞生机,大江两岸麦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