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阳明经行身之前,自头下膈而走足,太阳经行身之后,自头下项循背而走足。太阳经病,头痛项强而已,不至几几。缘太阳表病不解,郁遏阳明经腑之气,不得顺降,逆冲胸膈。背,者,胸之府也,胸膈胀满,则项背壅阻,愈格太阳下行之路,故几几不柔。葛根泻阳明之经气,降逆而达郁也。
1.阳明经病,统于太阳之论。转载,阳明篇开头:
一,阳明以戊土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不入阳明之腑。此总统于太阳一经,不论二,三,四日,俱系桂枝、麻黄之证。
太阳病者,经阳伤寒也。项背强几几者,此是太阳表病,经气上逆,郁其阳明经腑之气,不得顺降,逆冲胸膈。背,者,胸之腑也,胸膈胀满,则项背壅阻,愈格太阳下行之路,故几几不柔。葛根泻阳明之经气,降逆而达郁也。伤寒传经,二日阳明,项背强几几者,阳明经气之逆也。
“反”汗出、恶风者,这个“反”字,是什么意思?开头为太阳病,为何后面要加这个“反”字。这个“反”字的意思,是太阳病中风的意思。太阳病者,有中风与伤寒之别,有桂枝汤与麻黄汤之别。反汗出恶风者,此是中风,而非伤寒,用桂枝汤解太阳之风,项背强几几者,此是阳明经气之逆,加葛根降逆而达郁。
另外,这个“反”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阳明经病,区别于阳明腑证。阳明三,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此反汗出恶风,不恶热,是病在而不在腑也。
太阳病,有中风与伤寒之别,所以太阳中风传阳明,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太阳伤寒传阳明,则用葛根汤之别。(太阳病中风,阳明经气郁)太阳病伤寒,阳明经气郁。区别在有汗与无汗。而两条提纲,都言恶风,该怎么理解。把阳明十七之恶风者,当作麻黄汤的恶寒就行了。阳明十六的恶风,当作中风的恶风理解就行了。风泄汗出,卫阳失敛,所以恶风。从表寒不解,凝涩不去理解,就是恶寒,风寒互文之义,至于细理,读桂枝汤提纲。
风寒互文,是古代对风寒,通用的表达方式。无汗恶风,就是恶寒。汗出恶风者,是卫气恶风。风就是寒,寒就是风。春时风来而冬寒去,秋时风来而冬寒来,也就是寒去与寒来,都是以风的形式来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