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家风
灵石传承家风家风活动专刊刊前言
5月20日,灵石县“传承好家风”主题采风创作活动开幕,此次活动由灵石县文明办主办,特邀晋社、紫云诗社部分诗人参加,灵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柏天龙出席欢迎仪式并致辞。
活动期间诗人们先后参观了灵石县两渡何泽慧院士纪念馆、夏门梁中靖故居、静升王家大院家风家训馆,通过聆听讲解、现场感受,走近灵石四大家族,深入了解灵石历代名人爱国爱乡爱民的精神之源。
活动中,诗人们灵感激荡,妙笔生花,共创作“灵石好家风”主题诗词65首,表达了对灵石名人家族家风家训的高度认同,助力灵石进一步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庭,深化*史学习教育,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将这些作品刊发,以飨读者。
何泽慧院士纪念馆
题何泽慧院士纪念馆
张春义
渊源重与溯家声,学擅儒宗世典型。
累代衣冠推阀阅,一门兰玉得镌铭。
书裁故箧墨犹润,像洗铅华气自青。
此德此功垂万古,谛观历历荡心灵。
两渡何泽慧纪念馆
王敬仁
泽慧神州近百年,一门学士报山川。
便从异国阶不逊,果若吾乡梦释诠。
神领科沿如阵地,心昭灵石即源泉。
等身书外津津道,每与三强补舜天。
过何泽慧纪念馆
王跃平
满门皆俊彦,百载誉西东。
敬业城乡里,扬名宇宙中。
头衔称院士,根底是家风。
过往观摩客,谁人感不同。
敬何泽慧院士
王跃平
两渡妖娆女,奇勋孰可俦。
西洋研弹道,核子壮神州。
救难情真切,蒙冤志不丢。
一生惟许国,耻效稻粱谋。
参观何泽慧纪念馆感赠
师红儒
远行两渡仰才贤,荡荡新风高馆前,
慧眼识微推物理,珍闻裂变续青编。
地灵简朴杏花格,山耸巍峨国士肩。
学子课间偷笑我,少年怎解此惶然。
观两渡何泽慧纪念馆有怀
赵巧叶
汾水流千载,渊源溯一何。
儒宗时辈出,兰蕙此门多。
衣朴风从俭,德高谦有和。
先生功绩著,滴滴漾心波。
题何泽慧院士
张德志
丕承家训性情真,学贯中西自雅驯。
夙抱博施酬社禝,初心独守泽乡邻。
穷研物理微观识,不负人生大觉臻。
一袭青衫一杖履,士林风骨傲红尘。
访何泽慧纪念馆
邓黑小
麟凤高标一代珍,目睛独慧识鸿钧。
名齐居里功惊世,发结三强力得新。
边幅少修凡女子,天机勘破大才人。
精诚许国何言悔,德望欣然振万民。
参观何泽慧纪念馆有感
张润昌
学宗本自出名门,箴训如圭累世尊。
笃信求真兰桂盛,崇文尚礼雅风存。
细究物理酬家国,独守慧心贻子孙。
拙朴示人多不避,菩提秉性蕴灵根。
过两渡何泽慧院士纪念馆
乔建荣
止仰馆前后学惊,邑中望族不虚名。
传家自是尊儒术,教子从来重品行。
百载沧桑多变幻,遗碑文字未迁更。
襟怀岂许逃秦去,肝胆惟其报国生。
破雾济川翻浩荡,穿云撼岳转纵横。
两回故地馀风物,每忆高标见性情。
院士丹心*梦老,布衣白首画图呈。
寻根承脉缘忠孝,探月观星忘宠荣。
昔道千愁羞我浊,今临一镜照人清。
日过桃李浓阴接,筛下梁园诵读声。
缅怀何泽慧院士
乔建荣
故山毓秀道风淳,甲第人家出凤麟。
裂变三分惊魍魉,登攀百载见精神。
还乡不改青衫色,许国宁捐赤子身。
行至秋晴时一望,苍穹慧眼尚求真。
访何泽慧纪念馆
王德珍
识得奇才女,教人感不禁。
忧时怀素志,报国有丹心。
物理耽姸久,家园细访寻。
赐民多福慧,合掌拜遗音。
题两渡何家
张瑞菊
禹甸英才出,斯门 多。
布衣真国士,实学领新科。
名响姑苏地,人称两渡何。
兰心修慧雅,盛德不消磨。
题何泽慧院士
张秀林
博学中西贯,生来秉性真。
求知研物理,许国远浮尘。
不慕奢华事,终甘俭朴身。
声名盈四海,犹记泽乡邻。
题何泽慧院士纪念馆
赵丽娜
玄晏家声蕴藉深,满门作翰耀儒林。
壮怀展放冲天力,乱世难停捧日心。
素朴俗尘皆不染,流风我辈竞相寻。
始知功德巍巍仰,慨慕贤名直至今。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纪念馆参观有句
张杰
雪雨风霜任不侵,能当只为有胸襟。
一生敢问何高贵,至死犹存赤子心。
参观两渡何泽慧纪念馆
郭宏伟
族宗宿脉史留声,家训家风立品行。
儒术修身科甲盛,读书报国汗青铭。
微观探秘求真谛,大德传芳示后生。
始建殊勋耀乡梓,一坨核子足躬耕。
过灵石两渡何泽慧纪念馆有感先生在文革中被下放负责敲钟
白福荣
纤身浩劫著余行,应记当年此一声。
星落尘埃时亦准,心存物理意何更。
莫言居里曾为客,但看灵枝每结晶。
回首家风犹在耳,馆延锺气满山城。
咏何泽慧先生
张宝铸
一门芳泽尽华菁,更有星光耀眼明。
泽厚乡邦终许国,光勋异域尚怀贞。
欲窥幽邃穷沧海,直破微观遨太清。
识得钱何麟凤侣,无人不仰女先生。
过何泽慧纪念馆
张海钧
清溪两渡出遥岑,百岁风华慧泽深。
石老故园云鬓改,何当一抱听汾音。
水调歌头·参观两渡何泽慧纪念馆留记
田培杰
何氏一门秀,祖训乃家风。几多先辈荣耀,尘海竟成雄。一叶孤舟千里,一女他乡铭志,学业建殊功。赤子情真切,东望郁葱葱。
壮吾国,荣故里,吐长虹。根基儒学,翘楚科苑赏芳踪。两渡秋晴桥景,一水汾河春梦,往事阔长空。院士闻乡土,抱石更情浓。
卜算子·参观何泽慧纪念馆
李玉莲
少嬉网师园,心念汾河渡。不负当年折桂枝,大爱书情愫。石碣记何名,天际通星语。却见斯人淡然中,慧远香风举。梁中靖故居
过灵石夏门古堡
张春义
檐牙孤耸欲天齐,槛外河声数转堤。
云霁林丘山远近,日曛楼堞巷东西。
传家箴训总殊渥,随事文章感旧题。
更向崇深高著眼,一堂风月尚人迷。
夏门古堡
王敬仁
说是神工果不然,随崖造势笔难诠。
三重堡带一篙水,百尺楼分五色烟。
户对才疑梁迭出,门当又讶巷横穿。
阶环屋脊窗开岭,曾几书声读破天。
夏门古堡
王跃平
迷宫深巷隐,其势欲摩天。
水自环襟下,山能立眼前。
凭栏风味涌,待客拱门连。
慢品悠悠韵,形同晤古贤。
过夏门古堡
赵巧叶
今从故迹感清雄,百尺高楼接碧空。
天拥山峦抟紫气,地临汾水聚祥风。
一门名宦标青史,九巷苍颜入漆瞳。
春晓含烟存旧事,虚檐镂月意朦胧。
登夏门古堡感怀
张德志
古堡霞楼百尺高,凭栏骋目自清豪。
两山傍峙青岚逼,一水环流紫燕翱。
尚想诗书勤授读,犹怜礼乐久薰陶。
祗今更觉饶风色,九巷盘纡眷我曹。
夏门古镇百尺楼
邓黑小
土木神工巧万般,危楼傍水峙山间。
水湍但觉成基固,山峻何妨曲砌攀。
梁府家风声自远,夏门春晓字难删。
院层五叠摩天出,苦读犹闻响一湾。
过夏门古堡
张润昌
太岳凭南望,汾河此折流。
氤氲烟树合,浓淡晓云浮。
径曲连墟落,崖危倚戍楼。
星辰徒手摘,今古卷帘收。
荣自乾嘉始,廉从御史留。
箴规遗世泽,嗣续赖贻谋。
兴学行陶染,延师遍府州。
熏风生吉地,暖意足千秋。
登夏门古堡
乔建荣
绝顶登临别有天,禹门锁钥耸汾边。
白云岩上闲摩手,碧岭烟中试比肩。
细品藏修疑是昨,相看遗训恍如禅。
每于斑驳寻鸿迹,脚下清风亦旷然。
过夏门百尺楼
乔建荣
百尺层楼扼石门,一湾汾水抱烟村。
往来四顾千峰拨,远近时闻万马奔。
此地风流堪事去,至今孝义有名存。
凭栏爽气生襟袖,但借晴光识墨痕。
过夏门古堡
王德珍
春晓连幽巷,楼高百尺名。
依山眸可远,抱朴象求精。
御史流光在,仁风照水清。
往来能洞达,岁月自昌明。
题夏门梁氏
张瑞菊
百尺流霞接,三重院落横。
汾边添晓景,笔下绽琼英。
代有雄才出,无关岁月更。
公心多义举,直谏动皇京。
不与邪人共,偏持冷竹清。
巍巍耕读第,一脉振家声。
过灵石夏门古堡
张秀林
百尺崖楼耸,东来一水湲。
窑门通地道,匾式挂檐前。
室雅书香逸,人慈义举传。
高墙深巷老,疑似诉流年。
过夏门古堡
赵丽娜
难为古厝不施妆,借势天然倚吕梁。
三面峰环添翠色,一河水抱泛灵光。
家传圣学遗风在,代有贤人表范彰。
更见高深楼百尺,登临万象耐思量。
梁中靖故居夏门古堡参观有句
张杰
墉墙依旧坚,高阁筑何年。
形势随山起,檐牙与日连。
传家谁不第,济世子多贤。
聆听亲民事,汾河槛外延。
游灵石夏门古堡
郭宏伟
古堡幽深石可凭,高墙岁远角无棱。
院中有院连三进,窑上骑窑叠几层。
俯仰门楹家有训,秉承仁孝族方兴。
窗前下望汾河水,一槛涛声唤不应。
登夏门古堡
张海钧
磴道萦回不厌攀,凭轩欲眺豁襟颜。
天连驿路梁园外,树带河流禹凿间。
试剪云根堪挂壁,旋收爽气合看山。
楼高百尺容耽卧,风送潮声叩剑关。
过夏门百尺楼
白福荣
壮哉崖畔耸危楼,云壁凭栏景自收。
细浪东来花托晓,轻风拂过岭含柔。
室藏峰骨平添韵,身在层巅应放眸。
顾我登临迟老语,还将履下识从头。
鹧鸪天·过灵石梁中靖故居
白福荣
五百年来意未休,依山入拱探缘由。过梯纡曲常思险,镌字敦仁但悟修。
防失足,莫昂头。履真进退直还柔。宅中廉吏今何在,代有清风著 。
永遇乐·游夏门古堡
师红儒
高阁重檐,龙头岗上,钟鼎庭户。连闼深幽,空阶寂寞,御史归何处。秦王岭在,河汾旧事,百尺楼头风雨。见颓垣、枯荣草色,繁华灭磨如许。
夏门春晓,伴谁耕读,四百年来云絮。易换星霜,难驱绮梦,莫唱忧心句。枕流掬月,攒峰运笔,雀鼠谷迷前路。惊人眼、问君铁面,可澄世虑?
水调歌头·过夏门古堡有感梁家重儒兴学
田培杰
话夏门春晓,看古堡风流。岸边波浪轻捧,摇慢了春秋。记忆时光隧道,诉说梁家荣耀,牵挂记心头。峡谷风情妙,放眼兴难收。
补风水,兴地利,建高楼。重儒兴学,君子藏器示精修。登仕学优从*,存以甘棠益咏,断案问乡愁。百尺楼高耸,笙管助歌喉。
卜算子·过夏门古堡
李玉莲
凌云百尺楼,听水汾河岸。时赏山花望文峰,暗把精神换。
九叠拱窑奇,爽气西来漫。忠孝兴仁继舜风,夏禹铭云篆。
沁园春·登夏门百尺楼
张宝铸
禹门当衢,绵峰作屏,汾水澴流。仰巍巍古堡,骈肩拱背;峩峩石壁,翘足昂头。叠阁蒸霞,飞檐张翼,星斗文光百尺楼。行藏处,曾杏坛子弟,翰墨春秋。
前贤往事悠悠,承一脉家声嗣冶裘。有御台中靖,清廉鹤友;梁枢昆仲,儒士鸿俦。敦睦修身,竹林教化,治国齐家弘大猷。吾往矣,愿九州沐泽,弦乐无忧。
王家大院家风家训馆
过王家大院
张春义
刻槛雕甍欣尚存,个中别有一乾坤。
天回林岫形多险,地拥楼台势独尊。
今古文章传素业,往来冠盖辟高门。
留连不只抚佳景,为爱刘墉旧墨痕。
王家大院
王敬仁
一窗雕得百花开,七步从教十岭回。
不只往云都俯首,但凡过雁便衔枚。
门楼抵是山川铸,阶石然由福祉裁。
家训能朝天半厥,泠泠善水濯瀛台。
王家大院
王跃平
敢付艰辛辟大荒,山添灵气水添光。
高门阔院惊天下,信是民间也有王。
王家大院
师红儒
绵峰宅第踞堂皇,多少金资筑一王。
六堡高墙围翠色,三千精舍老斜阳。
映奎子嗣风中雁,视履主人云外乡。
重到静昇青鬓改,空怀怅惘叩回廊。
王家大院
毛牛
神而造化巧天工,王氏搬来一座宮。
孝义祠堂家训厚,笏床载满静升风。
过王家大院
赵巧叶
错落楼台逐远空,倚山顺势递高中。
沿廊满是沧桑记,居宇浑涵古朴风。
贵以恪勤明厚德,许从奇雅见神工。
时光流淌色方好,熙攘街头灯映红。
过王家大院
张德志
静升私邸自丰雍,款步深居觅旧踪。
错落楼檐雕竹凤,参差柱础刻夔龙。
两朝守道承安久,累代崇文示训浓。
凝伫阶前生感触,详询野老拓心胸。
参观王家大院家风家训馆
邓黑小
看将院落慨千生,或重家规业大成。
古训盈怀长养智,族传百载至今清。
人无贵贱逢能礼,事有艰辛做必诚。
鸿绩由来崇厚德,门风系国共枯荣。
王家大院
张润昌
一望重楼森壁垒,半城阆苑自勾连。
高门长署寅宾额,石匾犹镌孝义篇。
忠信传家承祖训,诗书裕后励时贤。
今人欲问兴衰理,尽在青砖鸳瓦前。
过王家大院
乔建荣
高阁寅宾若帝乡,龙形虎势证沧桑。
院门雕老虚心竹,五巷翻新旧训章。
走马蹄痕传世业,经年瓦色共行藏。
莫于物外叹兴废,信义至今存堡墙。
过王家大院
王德珍
景吐清明味,院深风俗淳。
参差楼映月,远近匾流春。
守信高情在,持忠热血陈。
端凭家训好,代代起仁人。
题静升王家
张瑞菊
门高齐太岳,吟眺惜风光。
望处书连屋,来时笏满床。
源流承理学,道义系儒商。
视履能行远,恒贞百世芳。
过王家大院
张秀林
高崖筑墙堡,王府势恢宏。
五巷檐枋老,三雕技艺精。
经商存信义,交友重言行。
今日繁华再,时闻熙攘声。
过王家大院
赵丽娜
层层屋脊卧云屏,挑日飞檐插杳冥。
院落藏龙王字隐,芸窗抱月晓痕经。
家传有道为忠义,业盛多才荐德馨。
万斛金银虽散去,游来仍似进宫廷。
王家大院感赋
张杰
毕竟堂堂大宅门,青狮含玉卧高墩。
勇于开拓人虽去,赖以追思物尚存。
壁上法书承古意,庭前善字筑家*。
传来阵阵花香处,喜见槐荫庇后昆。
游灵石王家大院
郭宏伟
就势依山两院通,儒风雅韵贯其中。
楹联匾额明家训,墨迹碑铭示子翁。
忠孝于心诚有信,盛名远誉始由衷。
逐砖逐柱逐檐垄,文意深深各不同。
过灵石王家大院
白福荣
素闻家学尚敦淳,欲沐韶风此问津。
寄志情同砖木古,笃行义拓路桥陈。
基承龙脉偏能舍,族拥门才但取真。
一宅襟怀谁悟得,连甍无语自传人。
题王家大院
张宝铸
高堡红门映碧墀,信为梁栋义为基。
持家视履传衣钵,报国恒贞述鼎彝。
规矩方圆千古镜,纵横曲直一盘棋。
几多过客迷前辙,驻足华堂应有思。
水调歌头·王家大院有感忠孝信义家训
田培杰
背靠汾河水,门户对绵山。秉承家训风格,端坐世尘间。凡语凡行笃敬,做事做人忠信,循序自平安。善举建文庙,声誉满人寰。
石雕竹,门饰贝,院依栏。齐家精要,忠孝诚信润心田。诚美慎终宜令,籍甚所基无竟,开拓更无前。创业垂青史,大院德音传。
卜算子?王家大院
李玉莲
灯笼几番新,大院重门古。牌匾楹联引胜游,谁不青眸顾。
五巷说前朝,六堡堪坚固。三百年犹名冠王,不见王家主。
临江仙·过王家大院
张海钧
楼叠半岗桥转宛,参差水月亭台。栏杆六曲白云裁。春窗招燕至,古木见花开。
王谢门墙多赋客,家风相继清才。百年事业付吟怀。听汾声欲近,揽岳色频来。
紫云诗社微刊编辑委员会
主编张春义
副主编张德志聂云珍李爱莲赵巧叶
制作聂云珍张秀林来锦茜张海钧
本期制作张海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