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7/5702834.html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麻黄四两(去节)12g中药小故事——麻黄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9g中药小故事——杏仁

甘草二两(炙)6g中药小故事——甘草

石膏半斤(碎,绵裹)24g中药小故事——石膏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上四味,以水毫升,先煮麻黄,减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

四两麻黄八两膏,

二甘五十杏同熬,

须知禁桂为阳盛,

喘汗全凭热势操。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更行:再用之义。无大热:指表无大热。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条发汗后,“汗出而喘”前无“若”字;条下后,“汗出而喘”前则有“若”字,表明大多数是在发汗后出现的。汗出后表邪已衰,故无大热,但肺中蕴结之热邪未除,热邪熏蒸故汗出,肺气不利故喘。

主症:发热,汗出,口渴,气喘,咳嗽,痰黏,舌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副症:恶风,头痛,鼻寒。

一般公认,热、渴、喘、咳四大症,是麻杏石甘汤的特征性症状。不过,本证的热是指外表皮肤发热不是很高,口渴不是大渴。而其汗出也不是大汗,不汗出也不能认为非本证,故汗出不具特征性。有的患者表未尽解,可兼有恶风、头痛、鼻塞等。

本证当和下列证候作鉴别:

(1)麻杏石甘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都有喘息症状,但前者是热郁于肺,肺失清肃作喘,治疗上重在清肺;后者表邪未解,气逆作喘,治疗上以解表为主,而兼降逆平喘。

(2)麻杏石甘汤证与大青龙汤证,前者“汗出而喘”无大热,后者无汗或喘而高热;前者清里热为主,解表为佐,后者以解表发汗为主,清里热为佐。

(3)麻杏石甘汤证与白虎汤证的鉴别,在于前者热、渴、汗出程度轻,后者为大热大渴大汗;前者有气喘无烦躁,后者有烦躁而无气喘;前者为热邪壅肺,或兼表证,后者纯属里热炽盛之证。

热邪壅肺,肺失肃降

发汗后,在皮毛的寒邪随阳气的发散性而解除,故在表阴小于阳,阳的升散性、动性引起发热、汗出、脉浮数等症。

热邪属阳,壅迫肺中,故在肺阴小于阳,阳的升散性、动性使肺失肃降,则气喘、咳嗽、脉滑数。

阳的温热性、发散性耗伤津液,故口渴、苔干或黄。

本证属于整体反应性与局部层次共同构成的阴阳升降失调证候,具有增强性失调的性质。

方中麻黄辛温性升,助肺中阳热的升散性、动性,使之从表宣散;

石膏寒凉性降,一面减弱肺中阳的升温性、动性,一面增强阴的凝聚性、静性,使肺中阳热从里而清。

麻黄得石膏之监制,不会过分升散而损伤营阴的凝聚性、静性;石膏得麻黄之监制,不会过分沉降而影响阳的升温性、动性,一升一降,使病理性的邪热去,而生理性的阴阳调。

杏仁苦温,苦则能降,温则能升,一降一升,开宣肺中之郁滞而平喘。

甘草性平,随辛温而升,随苦酸而降,调和诸药。

故本方是升而不过温,降而不过寒,体现了仲景制方之妙用。

伤寒论

张仲景与伤寒论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新加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hy/21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