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文学大师,在文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叫冯梦龙,字犹龙,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曾经自我评价说: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我们从中能够看出冯梦龙的学识水平。我曾经看过冯梦龙的电影,印象很深,对于冯梦龙的才能有直观的印象,但是对于他的文学水平没有想到如此之高。
冯梦龙出生在一个富庶之地,他是江苏苏州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州度过。明代的中晚期,冯梦龙所生活的苏州,是当时明朝全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市民阶层最活跃的地方。所以冯梦龙的作品中不乏苏州要素、商业要素。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 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冯梦龙热恋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 手的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冯梦龙做官只做了4年。他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在苏州当地是很出名的秀才,但是后来他考了一辈子始终都考不中举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冯梦龙57岁那年,他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去补了一个贡生,叫岁贡。岁贡是给他这一类“老秀才”的一个待遇,有点类似于我们如今所说的“同等学历”,冯梦龙这个贡生不能做县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他就去了丹徒县做训导,在当地工作了4年,得到了一个上司的赏识,这位上司就向皇帝举荐说冯梦龙这个人可用。但是此时的冯梦龙已经60岁了,而且他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硬件条件缺失,于是就决定把冯梦龙派去福建的寿宁县。
冯梦龙是一位戏曲奇人,他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繁荣明末戏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文史领域,冯梦龙这一生写了万字左右的作品。 的就是他的通俗文艺作品,比如“三言”中的篇话本小说,这些作品是面向市民百姓的,冯梦龙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以后世的眼光来看,颇具前瞻性。他还改编了大量的戏曲。所以后世对他还有个评价,叫做中国通俗文艺大师。
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他曾自负地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王阳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冯梦龙对其学说推崇备至,他在晚年创作了传记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这样评价阳明心学:即如讲学一途,从来依经傍注,唯有先生揭良知二字为宗,直扶千圣千贤心印,开后人多少进修之路。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过这样的话: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请观懒惰者,面待饥寒色。冯梦龙本来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但是一生中著述颇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就是因为他知道“勤”的道理,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勤劳的人自然会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