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从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铺,到处都在卖热气腾腾的稠酒。
这种酒,不像一般酒那样澄清,而是貌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绵甜适口,酒精含量仅在15%左右,古人称为“玉浆”。它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带人人喜爱的酒酿汁,亦像醪糟汤。之所以称它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后来,人们在酒液中配以中药*桂,使酒味有*桂芳香,故取名“*桂稠酒”。
酿造此酒,选料和工艺极其讲究。*桂稠酒选用的是户县秦渡镇的糯米和湖北荆门镇的小曲。在酿造时,要求手净、料净、用具净。接下来,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时后捞出,倒入蒸笼中,大火蒸约十五分钟,米到八成熟时离火。再用水冲洗,待米晾干后倒在案子上,拌入酒曲,装坛封闭,使其发酵。三天后即可成酒。
在整个酿制过程中,从糯米淘洗到拌曲、装坛、压酒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规程,丝毫不含糊。饮用时,根据需要、从坛中取出酒醅,加适量的洁净凉水倒入罗筛过滤,直至酒尽醅干,将酒汁倒入樽里,放在水锅中加热烧开,并调入*桂、白糖,即可热饮。
与其它酒不同,*桂稠酒喝了不仅不会伤身,反而有健胃、活血、止渴、润肺的功效,对促进食欲,增加热量有一定的作用。
说到稠酒的历史,唐朝就有了。据传说,杨贵妃酷爱稠酒。一日,唐玄宗携杨贵妃到长乐坊饮酒,味美醇香的稠酒令贵妃满意,就喝了不少,直至醉酒。昏昏然中,将手中的桂花赠与店主。
店主将桂花植于贮酒园中,不料桂枝生根开花,在长安坊繁衍成林。花开时节,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长乐坊。店主遂将桂花用蜜腌制后兑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远溢。“*桂稠酒”便由此传开,成为一段佳话。
除了杨贵妃外,还有一位名人也钟情于稠酒,这人就是李白。据《唐书·文艺传》记载,李白居长安时,有一天在当时酿造*桂稠酒的长乐酒访饮酒,因贪杯醉倒在街头。适逢玄宗召他起草诏书,就派人找到李白,领到殿上。醉意正浓的李白要求宽衣驱热,玄宗就令人伺候李白脱靴。李白却趁醉意要高力士为他脱靴。平日不可一世的高力士万没料想到一个书生,竟在文武官员面前出他的丑,心里十分生气。但慑于皇威只好忍气吞声,为李白跪地脱靴。李白借酒出了一次胸中闷气,极其痛快。“力士脱靴与*桂稠酒”,一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此后,长乐坊的*桂稠酒更享盛名。
古人爱稠酒,现代人也爱稠酒。大文豪郭沫若在西安饭庄喝了热腾腾的*桂稠酒后,高兴异常,连声说此物“似酒非酒胜似酒”。这位博学多才的大文豪,挥笔就写下“西安饭庄”四个飘逸潇洒的大字。大概此刻的他,是在稠酒弥漫出的香雾里与酒仙李太白重逢于古长安的酒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