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评:龚松同学是药学专业,选我《伤寒论导读》课之前,对中医了解甚少,甚则不明白中医的四诊。不过这根本不影响他对经方的兴趣和探索。因家中亲人生病,让他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龚松同学通过自己试服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式学习,相信他对这个方理解会让他终身难忘。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病,好像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年过年回家,悉知家中幺爷患了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走路极为困难且疼痛,往往需一星期多才能浑然地下地走路,其名日:痛风。痛风往往是通过口服药物来进行治疗,最常见的药物为秋水仙碱,但大多数只能治痛不治本。而且有时不正确的西药治疗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巧的是,偶选了马老师的《伤寒论》导读,悉知了几味药方,对中医药方大感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了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处方为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其用法:上九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其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方中麻黄、桂枝祛风通阳,白术、防风祛风除湿,芍药、知母养阴清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全方合用有通阳行痹,散风化湿之效。查阅了其功效、主治和各味药的功效等后,发现其对痛风有一定的功效,所以我决心尝试做这味药。由于是一个初学者,所以只能一步一步的根据理论知识来进行所谓的“实验”。因为附子与麻黄有毒,所以我先用冷水将两味药煮沸30min,煮好后按剂量加入剩余的7味药材,慢火煮大 0min后除去残渣,再用慢火煮10min后收集其药液。其中令我佩服的是,我自己喝下了熬出来的药液,当然,自己也怕会有什么的反应导致自己药物中毒,但喝完1h多后,除了尿液增多外,并未出现什么不好的现象。所以我还是幸运的,并且是成功的,有满满的成就感,多次感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我的 次亲身实验中医药方的过程,收获满满,成就满满,快乐满满。
大家好,我是19级药学一班的学生龚松,来自贵州黔西南,喜爱打球,读书,听音乐,打游戏等,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很好奇,喜欢钻研感兴趣的事,座右铭:生活很苦,但咱手里有糖。
[杏林学子-张家碧]我与蜜煎导方周康敏|制做附子理中丸马进疆|妙用小陷胸、理中汤杏林园丁议两会|中医经典教育回归临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马进疆)公告|贵医院中医康复科出诊专家速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